搜索
 

牙疼不是病?中医教你如何预防上火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盛夏到来,出现食欲不振、头昏脑胀也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增加,或者症状严重并出现牙龈肿痛等,就要提高警惕了。中医认为,这是“上火”的一种表现,千万不要以为“牙疼不是病”,最好摄入有“降火”功效的食物,包括西瓜、绿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上火症状。

你熟悉的“上火”,其实没那么简单

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会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变化包括季节、气候、天气及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等。通常来说,在夏季高温、湿热的影响下,食欲减退、容易头昏脑胀是比较常见的身体反应。尤其是在刚刚进入夏季时,人体为了适应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会自我调节。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头昏脑胀、舌红苔黄等症状出现的频率较高或持续一段时间,人们就要引起警惕,这可能与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体内上火有关。

对大多数人来说,口干舌燥、咽喉红肿等是比较常见的上火症状,甚至很多人对上火已经习以为常,觉得这已经算不上是疾病,多喝水、多吃具有降火功效的凉性食物等,是不少人应对上火的常用方法。然而,“上火”并非这么简单。上火有一定的季节特性,由气候及饮食等因素决定,而前面提及的头昏脑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也与夏季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关系。这种“上火”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牙龈肿痛、小便赤黄等症状。

“上火”是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

中医中的“上火”其实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中医认为,这种“火”实际上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可以为人体提供能源、产生热量等,甚至能够推动生命的进程。因此,中医中又把这种“火”称之为“命门之火”。中医中所说的上火就是由于这种“命门之火”在体内失衡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火”在人体内是运行平衡的,即中医中所说的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由于人体健康是外界因素与人体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情绪大幅度波动等都有可能导致“火性”失控,表现出病症,也就是统称的“上火”。

根据西医的观点,所谓“上火”其实就是人体内各器官的不协调造成的,即由于外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人体各个系统不能快速适应这种外界变化,从而导致人体各个器官处于不协调状态,即紧张的“应激状态”,从而破坏了人体内本处于协调、平衡状态的环境,引起“上火”症状。

口腔溃疡、牙痛,都与上火有关

除了夏季外界条件的变化和刺激外,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有区别的,有些人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处于这种环境中时,还可能导致体内“火性”失控。此外,包括情绪波动、受凉、辛辣饮食、睡眠不足等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上火。

中医认为,夏季上火以“内火”居多,即由于人体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体内“火性”失控,即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上火症状中,气温、湿毒等外界条件因素居多。口腔溃疡、唇舌肿痛、咽喉不适、口臭口苦、牙痛、耳聋耳鸣、便秘等都是“上火”的临床表现。西医中也有观点认为,上火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中医则认为上火有轻重之分,轻微症状可能会影响生活,症状严重则会对身体产生诸多影响。“上火”可能是实火、虚火,根据源自的脏腑部位可分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等,“火”源差异较大。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