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 本报记者 胡蕊蕊
先行先试,内肩江西发展战略,外争江西发展先机。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围绕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现代化区域性航运中心的总体定位,聚力“三中心两平台”工作任务,在省内率先推进“直航”促“三同”这一重点改革任务,以政策支撑、降本增效、优化服务为具体举措,激发九江航运新优势,发挥九江港的核心带动和开放引领作用。2020年,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3亿吨,连续6年稳居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61.04万标箱,同比增长17.11%,占全省水运集装箱比重达到80%,增速列长江港口第二。九江港的枢纽港地位逐年提升,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功能逐渐凸显。今年上半年,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921.61万吨,同比增长38.89%,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强化政策支撑构建航运中心发展新高地
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提出“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的“三同”工作目标。2019年初,我市迅速行动,锚定“三同”工作目标,调研货源市场,精心组织谋划,于同年5月在全省率先试点实行以“直航”促“三同”政策,并取得积极成效。
九江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门户优势,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2019年5月,成功开行九江港—上海港“天天班”精品直达航线,每天达到2.1班,发挥“天天班”在上海港优先靠泊和所载货物全装全卸的优势,本地外贸货物可一周内从九江工厂至海船舱底,14天内可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25天可至阿联酋、土耳其等西亚国家及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2021年上半年,“天天班”累计开行332往返航次,承运11.41万标箱,同比增长15.94%。“天天班”的高效开行,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外贸进出口业务的高增长势头。今年1∽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346.86亿元,规模创10年来同期最高,总额列全省第二,同比增长39.6%。其中,出口285.92亿元,列全省第二,同比增长37.1%。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我市积极推动港口经营主体免除长江上下游集装箱货物在九江港中转装卸费,集聚货源适时开通新航线。2020年,开通九江港往长江上游至川渝始发集装箱班轮,新增了九江至宜昌、太仓、泸州等地航线,长江货物中转量同比增长9.9%,达到22.8万标箱。2021年上半年,又相继开通九江港往长江下游至南京、九江至张家港航线。同时,积极探索散货“海进江”业务,主动与舟山港对接启动散货的分拨转运业务。
赣货浔出,畅通省内大通道。我市积极发挥江西北大门的优势,提升九江港服务全省水平和效率,开通昌九、樟九、丰九小支线,引导南昌、樟树、丰城等赣江支线港口与九江港水水联运。2020年,赣江支线开行2112个往返航次,平均每天达到4.2班,昌九小支线引货10万标箱,形成了省内小支线“公交优势”和省内货物通过小支线到九江港集并的新模式。为解决枯水期水水联运困难,我市引导开通省内赣州、吉安、抚州等10个铁水联运站点,2020年铁水联运完成1.44万标箱,同比增长200%以上。今年以来,我市还与抚州、景德镇、宜春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三同”政策联动以便更好地惠及企业。
注重降本增效汇聚航运中心竞争新优势
我市聚焦“三同”政策在提速、降本、增效等方面实际效率,打造外贸集装箱货物运输速通新优势,凸显全省主要产业的原材料和成品进出通道,持续扩大九江港辐射力和影响力。
“达”的速度明显加快。九江至上海“天天班”航行时间缩短35%以上(九江—洋山港由116小时缩短至73小时,九江—外高桥港由147小时缩短至61小时),班次由原来的不固定班期变成现在的固定每周14班。(下转五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