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入选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
1月4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首批26个城市先期开展试点示范,荆门入选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地市。
此前,我市将通用航空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与中航工业共同建设爱飞客镇,通过商业运营,已连续2年成功举办了爱飞客飞行大会,通用航空产业规划布局、通用航空产业园、通用机场建设按节点推进。下一步,荆门将重点发展通用航空研发与制造、通用航空运营与维护、通用航空+新兴服务业、通用航空培训等四大产业,打造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力争2020年建成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标杆。
“长湖拆围”攻坚战全面告捷
20多年来,长湖沙洋境内共有围网102处,涉及后港镇、毛李镇的21个村(居),围网养殖面积6.675万亩,围网长度986540米,入股围网养殖渔民603户,家庭人口2800多人。由于过度开发,导致长湖水域水质极度恶化,生态修复能力逐年下降。长湖水质长期监测结果为劣五类,属重度污染,严重影响了旅游、灌溉、调蓄、生态、湿地等功能的发挥。2016年6月,沙洋县启动了辖区长湖拆围工作。
截至2017年1月25日,随着最后3处3900亩围栏围网的拆除,沙洋县长湖拆围攻坚战全面告捷:共拆除围网102处、6.675万亩,拆除围网长度986540米,长湖围栏围网养殖在沙洋成为历史,长湖回归“人放天养、捕捞生产”的生态渔业。
全省投资项目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在荆门召开
4月27日,全省投资项目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在荆门市召开。省委书记蒋超良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主持会议。副省长童道驰、周先旺,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出席会议。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一,其中实体经济投资占比为65.9%;市场主体总量增长率全省第一;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排名全省第一;公共资源交易量增长率全省第一;征地报批量仅次于武汉全省第二。这是荆门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对荆门投资项目暨招商引资工作的充分肯定。
荆门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7月14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公告,荆门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国家卫生城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评选命名的国家级卫生优秀城市,这是城市卫生工作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我市从2012年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经过6年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圆梦。
近年来,我市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卫生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不断强化卫生防病基础,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文明卫生意识,努力打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现代城市,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荆门众志成城安全度秋汛
9月27日,受丹江口水库泄洪影响,汉江水位不断上涨,汉江荆门段接连突破警戒线,一场汉江防汛战在国庆、中秋节打响。
我市防指相继启动防汛四级、三级应急响应。在实施防汛中,市级领导分别到包联的堤段现场指挥。市、县两级组建督导组,加强防汛督导。市直相关单位及沿江县市、镇、村取消休假,投入防汛一线。水务、水文、气象部门每天分析研判,做到科学调度。市纪委出台纪律规定,随机抽查防汛值守情况,对擅离职守、失职渎职的,严肃追责问责。
面对汛情,全市干部群众严阵以待,万众一心。在连续十多天的抗洪持久战中,我市确保了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站(闸),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荆门步入环城时代
10月28日,荆门环城公路西外环正式通车,荆门城区三环线全线贯通,标志着荆门正式步入环城时代。荆门城区三环线全长76.88km,采用设计车速80km/h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横断面宽24.5m,由东外环和西外环两个部分组成,估算总投资约33亿元人民币。其中,东外环已于9月19日正式通车。
荆门城区绕城公路是荆门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兼具城市功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高207国道、347国道、348国道三条国道过境通行能力,缓解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交织叠加形成的城区交通拥堵,同时还将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荆门城镇化发展进程。这也是全省同类城市中第一条城市环线。
我市主要领导调整
11月28日,荆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省委组织部宣布省委决定,张爱国同志任中共荆门市委委员、常委、书记。2018年1月7日,在荆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张爱国当选为荆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12月20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八次会议。会议任命孙兵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决定为代理市长。2018年1月7日,在荆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孙兵当选为荆门市人民政府市长。
京山苏家垄遗址、屈家岭遗址获批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2月3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屈家岭考古遗址、京山县苏家垄墓群考古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库。
屈家岭遗址是荆门市境域内唯一一处大遗址,发现于1954年,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距今5300年~4500年,也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地,
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十三五”大遗址保护规划。
京山县坪坝镇苏家垄墓群是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苏家垄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7年4月10日,省文物局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专家,在京山召开“苏家垄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专家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苏家垄遗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
全市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新进展。2017年,市政府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00户”纳入2017年民生实事。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根据不同地域情况确定了“本乡镇安置、跨乡镇安置、城镇新区相对集中安置”3种安置模式。同时,还将后续产业发展贯穿搬迁工作始终,做到安居与发展并重,全市除集中供养五保户外,其他搬迁户均规划有产业扶贫项目。按照“简化程序、提高质效、特事特办”要求,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搬迁点建设既规范有序又高效快捷。
强力推进“4+N”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小额信贷投放方式创新和扶贫资金到户方式创新,全年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73个,完成易地搬迁3234户、9602人,新增扶贫小额贷款3亿元,光伏扶贫覆盖所有贫困村,实现46个贫困村出列、29975名贫困人口脱贫。
荆门高铁全速推进
11月28日,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新建荆门至荆州铁路项目,铁路等级为高速铁路,并将连接呼南高铁。这标志着我市将拥有首条高速铁路。随着南北向高铁通道的打开,荆门正式纳入全国快速铁路客运网。
一直以来,荆门全力争取国家铁路总公司和省政府支持,加快编制高铁站片区概念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目前已确定的高铁线路有三条:
荆荆客专:荆荆客专线路北起荆门市,南至荆州市。线路总长70.432公里,沿线设荆门西站、十里铺站及荆州站(扩建)等3座车站。荆荆铁路的等级为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设工期42个月。
襄荆宜高铁:该项目起自襄阳东津站,经荆门市,至宜昌东站,正线长211.6公里。线路在荆门总长72.4公里,经钟祥市、东宝区和漳河新区。根据湖北省安排,该线路2017年开工,2021年建成。
沿江高铁湖北段:我省已制定规划,将沿江新建麻城至恩施段高铁,线路长1495公里,总投资约1800亿元。其中,荆门至宜昌段与规划中的襄(阳)荆(门)宜(昌)高铁共线,2018年将先期开工。
文
禾竹
刘明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