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天滋
通讯员
李妍羲
阅读提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市污普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认真走访调查,一一核查数据,确保污染源普查准确有效,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走访了1万多个排污单位,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有些偏远小企业,反复上门三四遍才见到人。”
“有的地方不通车,全靠走。太阳大,晒得人中暑。”
“最惨的一次是遇到大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生生淋了一个多小时的雨。”
“一搞一个通宵,那些数据,真是看得人头昏眼花。”
今年5月以来,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入清查阶段,到8月份已通过了全省的阶段性检查。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各种说起来就有几分心酸的小故事。这一个个小故事,那一沓沓的数据,都写满了普查人员的责任和担当。
反复筛查清洗名录库
省污普办下发到我市的污染源数据是14000余个产排污单位,这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比对出来的,跟实际情况诸多不符。
我市污普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查,一遍一遍地筛查,去掉行业类别不符合普查需求的,去掉倒闭、关停的,去掉场址搬离荆门市的,去掉有工商注册,但实际上不存在生产行为的等,前前后后筛选了四五遍,最终确定了纳入普查的工业企业9000余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500余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60余家。
调查走访不重不漏
清查工作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普查工作的成败。为确保此阶段工作顺利完成,加快普查进程,提高普查质量,各地污普办组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分片划区、深入偏远,不仅对全市各地城镇内沿街、沿主干线路进行全面普查,而且不漏掉隐蔽在深山和偏远地带的普查对象,确保了不重、不漏。
调查走访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进企业门、见企业人、查阅相关台账、现场核对登记的原则,将普查对象基本信息准确进行了调查登记,对一些见不到人的普查对象,采取多次或电话预约上门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普查。有些普查对象对污染源普查的意义和具体内容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普查填报工作中存在担心与排污税征收挂钩、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会面临处罚等重重顾虑,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给他们看国务院污普办拍摄的宣传片,看相关资料,最终取得了普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在普查中遇到疑难问题和困难时,随时联系市污普办技术组的骨干,由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再次登门进行普查。
入户填表辛劳多
入户填表工作最繁琐、最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几个月里,普查人员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有在普查区租房子住,基本上不回家的;有迎着烈日、冒着大雨,寻找一个排污口的;有白天穿街走巷,晚上整理数据,夜以继日加班的……
6月22日,钟祥市污普办普查员李彬彬、袁峰一行人来到客店镇马湾村调查当地畜禽养殖场,突然而至的大雨,让村道成了一片泥泞,租用的汽车陷到深坑里无法继续行驶。李彬彬在附近找了很多家农户都没有碰到人,走了几里路才借到一把铁锹,可汽车实在陷得太深,根本开不动。在大雨中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一辆拖拉机路过。好心的村民二话不说就卸下车上的绳索,将深陷的汽车拖出,还给李彬彬一行当向导,找到了村落深处的一家养猪场。到了养猪场,李彬彬发现其养殖规模并不在污普要求的范围内。
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让李彬彬他们气馁。李彬彬说,这样的工作必须要实实在在靠人一步一步地走、一家一家地核实才能做到数据可靠,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一位普查员在微信中这样写道:烈日炎炎,污普的重点入户区域多半都在地广人稀的工业园或者乡村,没有太多阴凉,尤其是有些大的工厂,不让开车进去,偌大的厂区纯靠走,一点阴凉都没有,非常热。还有一些畜禽养殖场,在村落深处,车进不去,只能步行,很多普查员都中暑了。但是省里给的时间节点真的太紧了,来不及好好休整,就要整装出发了。
核实一个数据就多一份开心
不管多辛苦,只要能核实一个数据,普查工作人员就会格外开心。
优秀普查员肖雄讲述了自己的经历。7月的一天,肖雄早上6点便从公司去丰乐镇调查丰乐河入河排污口。为清楚准确地找出丰乐河入河排污口,需沿着丰乐河道步行清查。河两岸由于长期无人行走,草已经没了膝盖。正值酷暑,行走在草丛中,太阳光晃得眼睛发胀,他一个不小心,摔倒在农田里,浑身都是泥浆,但是从田里爬起来,却看到了远处的一个入河排污口,就像在沙漠中看见绿洲一样开心。
吴辉、刘刚更是深有同感,他们俩是市污普办技术组的工作人员。省里的清查技术培训是5月11日结束的,省办规定的清查数据上报时间节点是6月30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全市入户清查、质量核查、返工再清查、质量再核查、数据审核、修改、录入、提交、技术评估等多项工作,时间非常紧张。他们在收到各县(市、区)的数据后,要一条一条数据逐个审核,常常连着熬通宵。“看到后半夜,眼睛都迷糊了,洗把脸再继续。”吴辉说,虽然累,但他们还是蛮开心的,“终于赶在省办要求的时间节点前完成了,并且通过了省办的检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