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墙里的坚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邓琳

实习生

卢易环

四周是高墙、电网、岗哨……在市民眼里,这里壁垒森严;而对于身在其中的民警来说,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悲欢离合以外,时时上演着正义与邪恶、美丽与丑恶的激烈碰撞。

这里,是市看守所。已连续二十年实现监所安全无事故,连续十三年队伍无违法违纪,连续十年被评为“二级看守所”,被省公安厅监管总队评为教育感化深挖犯罪工作成绩突出监所。

高墙里的安全坚守

安全,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

走进市看守所,威严的高墙电网,整洁的监管环境映入眼帘,让人真切地触摸到法律的凛然。今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看守所,硬件设施实现全面提档升级,迈入全省一流监所水平。

新监所建成的超前科技装备系统,实现系统全面集成、监控全面覆盖、报警全面感知、信息全面整合。

如果说先进的硬件设施为监所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完善的工作机制则是监所安全的长久保障。

结合工作实际,市看守所制定了详细的收押提审、监控巡视、教育谈心等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将所有制度流程上墙,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使全体监管民警严格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工作。每月与武警中队联合开展大清监、每半年开展一次处突预案演练。去年,市看守所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监所秩序大整顿,重点打击“牢头狱霸”。全年共制止在押人员自杀行为4人次,处罚违反监规在押人员38人次,查获违禁物品、制止传条递物21次,有效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确保监所安全。同时,市看守所还建立了重点人员风险评估机制,分等级动态管理。

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提升了监所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增加了监所安全系数。“安全,是市看守所及每一名看守民警的根本职责所在。”市看守所所长胡斌告诉记者。

高墙里的“第二战场”

监管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管理、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于公安工作、服务于社会。

在坚持以人为本、人性管理,用真情感化在押人员迷失心灵的同时,市看守所还在所内积极开辟打击犯罪“第二战场”。管教民警不定期通过法律宣传、政策兑现、现身说法等形式,教育引导在押人员积极向善、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深挖犯罪线索。

去年3月1日,一条在押罪犯刘某(因故意杀人一审被判处死刑)曾持电警棍实施抢劫的线索,被反映给管教民警陈述良。刘某是杀人犯,而且一审已被判处极刑,他再开口的难度非常大。陈述良仔细研究后提出审讯方案和对策。为确认线索的真实性,陈述良从外围入手,查阅了当年立案还未破获的案件登记表,找到一起相吻合的案件。考虑到刘某正在死刑复核中且生性顽劣,陈述良在提审中以霹雳手段直奔主题,不给其反悔、考虑的余地,刘某很快交待了自己于2015年7月31日伙同门某持电警棍抢劫他人手提包的事实,成功破获这起未结案件。

在市看守所,像陈述良这样的心理战和审讯、摸排高手为数不少。据统计,2017年,市看守所全年共收集各类犯罪线索131条,破获抢劫、贩毒、盗窃、诈骗等各类刑事案件42起(其中大案6起),抓获网上逃犯2人,协助办案单位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涉案价值50余万元,市看守所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协助破案先进单位。

高墙里的温暖“气场”

在外人看来,看守所自带森严、神秘“气场”,想象中监所内应是冰冷的铁窗、压抑的生活。然而,在市看守所,不少在押人员处处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自卑、失落、无奈,一切都完了。直到一群穿着威严警服的人,用高尚的人格和浓浓真情,在我内心的荒漠里轻洒雨露,使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我要飞越,因为我的翅膀还在。亲人们,等着我!”这是一名在押人员在市看守所自办的《新希望》报上发表的真情感悟。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市看守所将“真情教育、人文关怀”融入监管之中,变单纯的惩戒管理为教育、矫正、感化、重塑一体的管教模式。

每月办一期主题墙报;每半月办一期《新希望》报;每季度举行一次演讲比赛;与市图书馆共建的流动图书室里,专门购置了2000多册有关计算机、英语、烹饪、汽车修理等方面的实用书籍,帮助在押人员掌握一门谋生之技……市看守所打造的监所文化,一方面改善了在押人员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良知。

单亲妈妈李某因非法经营罪关进监所,担忧上高三的女儿无人照顾,情绪极不稳定。考虑李某家庭情况特殊,市看守所副所长苏瑞琴请示所长并与办案单位沟通后,联系到李某的两个姐姐帮助轮流照顾她女儿。随后,苏瑞琴还找到李某女儿,叮嘱她好好学习和生活,有困难可以来找管教民警。女儿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李某思想情绪趋于稳定,并对自己的行为认罪,在开庭前还主动检举他人的犯罪线索,最终获得法院轻判。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统计,市看守所全年共谈话教育近万人次,开展心理疏导200余人次,教育转化思想顽固和有自杀倾向的60余人。监管民警以“教育、感化、挽救”的神圣使命,让在押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使其在感动、感恩与感激中看到重生的希望。

高墙里的“过硬队伍”

监管民警岗位特殊,极易受到外在诱惑。打铁还需自身硬。市看守所坚持狠抓廉政教育及队伍建设,全力保障民警队伍纯洁性。

该所把对民警的思想教育作为基础性、日常性工作开展,每月对民警履职尽责、工作纪律等全面考核,确保坚守底线,从源头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发生。

通过岗位练兵、交流学习心得、轮流集体授课、管教现场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民警管教能力和执法水平。目前,全所有30名民警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9名民警取得医疗急救合格证。

监所管理工作,看似平静寻常、按部就班,却每时每刻如履薄冰。自伤自残、逃跑、疾病、自杀等时时威胁着监所在押人员安全,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2017年,监所在押量大幅上升,给该所民警带来巨大压力。监所民警变压力为动力,找教训、补短板、变财富,在岗一分钟,警惕六十秒。

不同于其他工作岗位,监管民警每一次上班,都必须坚持值守,中途不能“脱岗”。在市看守所,50岁以上的监管民警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比例,即便是即将退休的老民警,也必须上岗“战斗”到最后一天。

如果说在押人员是“暂住人口”,监所里的监管民警就像是“常住人口”,枯燥乏味是监管民警工作的真实写照。当人们陪着家人欢度假日周末时,看守民警在监舍里巡视;当人们陪在生病家人的床边时,看守民警在医院戒护患病住院的在押人员;当人们看着电视电影休闲娱乐时,看守民警在监控室目不转睛地时刻关注着监室内的一举一动……

二十年无安全事故。在循环往复中,市看守所民警坚守着安全与责任,撒播着耐心与温暖,日复一日、年如一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