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调芳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鲍丹,女,

47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十大女杰”、荆门市“特等劳模”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娇小的身材、甜美的笑容。看到鲍丹,谁都想不到,这位外表温柔的女子竟然是市公安战线的一员虎将、警务信息的“掌门人”之一。

1991年,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鲍丹被分配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从事刑侦信息岗位工作,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很快就让身边的男同事们刮目相看。

当时,最让信息员头疼的是指纹库管理。以往取样时,十个指头分别捺印在十张卡片上,一份完整的个人档案侧需要16张卡片,稍有偏差,就可能“张冠李戴”。这个让众多男侦察员们头疼了多年的难题,很快便被爱琢磨的鲍丹破解了。她提出废除单指纹卡,使用新设计的手印卡样,只用一张卡片就容纳下所有需要储备的信息,检索效率和准确率提升数倍,这在当时的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小不点”变成小专家,一线侦察员纷纷向鲍丹伸出橄榄枝。在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中,鲍丹也不负众望大展身手。她自学数据库编程技术,开发出被盗抢车辆查询系统;在全省率先引进计算机模拟画像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破获“9·29沙洋刘某被害案”等多起重大恶性案件和部督案件。

2009年,已是刑侦信息工作行家里手的鲍丹受命组建市公安局信息化中心。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鲍丹带领团队努力学习钻研,解锁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领域。

点点鼠标、敲敲键盘,信息工作看似简单,却隐藏着艰辛与智慧。信息研判建立在翔实数据基础上。近十年来,鲍丹带领团队收集录入各种数据1.5亿条,协助一线侦查部门破案千余起,为“网上追逃”“命案必破”“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提供一流技术服务,为领导决策和基层实战提供了准确翔实的海量数据。

2011年初,荆州、天门、咸宁等地频发撬防盗门猫眼入室盗窃案,犯罪分子流窜作案40余起,涉案价值30万元。鲍丹准确锁定犯罪嫌疑人戴某、“李黑子”,实时指令钟祥警方破获这起流窜系列盗窃案,此案被评为当年全省“十佳精品案件”。

对于自己的岗位,鲍丹有着清晰的定位:“我们的工作就是利用信息服务侦查、破案,只有破案才是我和战友们工作中最大的快乐,只有让群众满意,我们才有更强烈的幸福感。”

“创新、一流”已经成为刻在鲍丹骨子里的人生信条。2017年,市公安局启动新一轮警务改革,组建联合作战中心的担子再次压到46岁的鲍丹肩上。她迎难而上,借鉴全国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了以一体化打击、预警防范、指挥调度和视频应用为支撑的联合作战中心,搭建公安机关与社会科研机构共建联创中心。

“她太拼了,到外地学习回来拖着行李箱就往办公室赶,跟我们分享学习心得和改革构想。这股干劲,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叹不如。”跟班学习半年的信息化工作能手付旭中对鲍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鲍丹的带领下,我市联合作战中心建立起“统一指挥、合成作战、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成为强劲牵引荆门各项公安工作的龙头和引擎。她主导推出的精细化管理平台被公安部在全国推广,荆门被列为公安部试点单位。

2017年,尚在建设中的一体化作战机制共服务侦查破案371起,提供线索96条,研判指挥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16名,各类涉案嫌疑人员89名,帮助找寻失忆、走失老人和其他困难群众56名。当年5月,鲍丹带领团队在海量信息中比中潜逃23年的“中国第一古尸案”最后一名逃犯李某,将隐姓埋名藏身于海南的嫌疑人深挖出来,并一举抓获。

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海慧警务站站长谢飞坦言:“现在一个月抓获的网上在逃人员,超过了以往全支队全年的总和。这一切得益于联合作战中心及时发现和精确指挥,让我们能够实现网上网下联动,实施精确打击。”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公安事业。鲍丹用她最好的人生芳华谱就一曲平安幸福的咏叹调。

(杨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