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1000余场。
●建设青少年“希望家园”
186家,开办暑期班775个。
●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192个。
●建设荆门青年网上社区,上线团组织1257家,上线团员青年9000人。
●建设“一校四院”校外阵地75个。
●建设青少年成长书吧18个。
●举办青年创业活动500场。
●举办青少年成长课堂300期。
●注册志愿者11.5万,志愿服务队200支。
●培训团、队干部2000人次。
●“真情农谷·爱心荆门”助学季筹集善款500余万元。
青春如歌似火,闪耀着催人奋进的光芒。近年来,荆门共青团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谱写了一曲激昂壮美的青春之歌。
五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聚焦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团的政治底色进一步擦亮。开展“喜迎十九大
我看家乡新变化”“贯彻十九大
建设增长极”“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教育活动1000余场。举办“我身边的青年榜样”事迹报告会、十八岁成人礼、“荆门青年重走大别山”等活动,唱响“我与祖国共奋进”的主旋律。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团属新媒体矩阵建设,加强文化产品生产,实现团的宣传工作逐步由“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选树培育了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吴渝婷、全国最美中学生李针等近百名典型。
五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围绕工作主线,硬化工作措施,团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组建以荆门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为核心,以九派通、百盟、云创智谷等创业孵化机构为骨干的青年创业孵化联盟。举办青年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分享会等活动近500场,服务创业青年近10万人次。争取大学生创业奖补资金166万元,助推15个青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扎实推进现代公益建设,构建了以市志愿者协会为核心,市义工联、蓝天救援队等公益组织为骨干,广大青年兴趣组织为伙伴的现代公益组织联盟。以留守儿童为重点,实施“双结双促
爱满四季助成长”等系列活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五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全力服务青年,优化工作体系,团的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连续5年实施“青春成长
梦想起航”青少年服务季、爱眼护眼等主题活动。青少年“希望家园”项目两次入选市政府年度民生实事,5年累计建园186家,开办暑期班775个,惠及青少年3万余人。举办“爱在益起”“青春彩虹跑”等青年公益交友活动近100场。创建了荆门青年网上社区,全市上线团组织1257家,上线团员青年突破9000人,三网合一工作局面逐步成形。
五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着力改革攻坚,深化从严治团,团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推进市县两级共青团改革,完成了市青联、学联换届,全面建立市县两级教育团工委和少工委,新建基层团组织126个、青年社会组织34个,“同心多环”的组织体系格局初步建立。加强团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市县两级工作力量、经费有效增加。建成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192个,打造出“青春梦工场”等品牌阵地。建立学习班、大讲堂、主体班等多层次团干培训体系,累计培训团、队干部2000人次。出台项目拉练、工作月报、“1+1+1+N”包联指导、“3+1+1”、共青团工作比武等15项制度,形成了“大培训、大考学、大督导、大比武、大评议”工作格局。
荣誉是青春的勋章,成就是青春的担当。特别是,全市团组织大力实施“五个青春”工程,全面系统推进团的工作,展现了团员青年张扬的青春,挥洒着团员青年激情的汗水——
靓青春
·
高举团旗跟党走
以“思想引领专业化、活动设计年轻化、运营方式市场化、自身建设规范化、产品供给多元化”为基本路径,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铸造青少年思想之魂。
铸魂·专家带路:建立“一所一会一团一盟”(即新时代荆门青年讲习所、荆门青少年思想研究会、荆门青少年讲师团、荆门青微工程联盟),形成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的独特“智囊团”。
铸魂·活动引领:扎实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网上舆论引导活动,打造青少年思想引领品牌活动。
铸魂·阵地辐射:在线上,实现全市“青”字号新媒体平台新媒体矩阵联动;在线下,打造“一校四院”校外阵地,建设红领巾军校、红领巾科学院、红领巾文学院、红领巾农科院、红领巾商学院。
铸魂·典型示范:连续开展“荆门十大杰出青年”“荆门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各类优秀青年400余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铸魂·产品渗透:围绕青年典型宣传、基本国情解读、重大时间节点三大产品体系,创作一批网络文化产品,打造荆门共青团新媒体“中央厨房”。发布原创文化产品15个,网络总点击量达100万。
创青春
·
建功立业显担当
按照“政府主导、机构运作、协会放大、创客受益”思路,着力构建“创业伙伴”“创业学院”“创业大赛”“创业金融”“创业之星”“创客之家”六位一体工作格局,打造了富有荆门特色的青年“双创”模式。
创业伙伴:成立了荆门市青年创业者协会,建立县级分会7家,网络创业企业497家、创业青年3045人。
创业学院:举办青年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分享会等活动近500场,服务创业青年近10万人次。
创业大赛:建立了“市级总决赛、县级分站赛、孵化基地项目路演赛”的多层次创业大赛体系,先后举办中国农谷大赛、龙泉汇创业赛等创新创业大赛30场,吸引参赛项目1125个,为135个获奖项目提供融资780万元。
创业金融:构建了以九派通、百盟、云创智谷为核心的青年创业孵化联盟,实现阵地、资源、信息、政策共享。实施“助创贷”项目,争取大学生创业奖补资金,助推青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创业之星:涌现出了全国第十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吴渝婷、全国第十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谢松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北金奖获得者闫岩等创业典型。
创客之家:组建了青创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每周开展文娱活动,促进青年创客在运动中实现思想交流,在交流中共享信息、共谋发展。
爱青春
·
真情传承促和谐
按照“六位一体”工作思路,打造集现代公益推广、专业项目研发、优质活动示范、爱心资源链接功能于一体的志愿服务团队,积极提升城市软实力。
爱·伙伴集聚: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1.5万、志愿服务队200支,持证青少年事务社工近50名,青少年公益事业合作企业达100余家。
爱·组织成长:构建了以市志愿者协会为核心、青年公益组织为补充的公益组织联盟。建立县(市、区)志愿者协会7个,志愿服务队500余支,有效汇聚全社会爱心资源。
爱·品牌培育:坚持“推进一项工作、打造一个项目、沉淀一个品牌”工作理念,形成了“爱满四季助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希望家园”暑期班、“转动懒宝”公益义卖、“暖冬行动”接老乡回家等活动品牌。
爱·服务拓展:相继为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荆门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会,提供了近20万人次服务。5万人次志愿者参与美丽荆门建设,共建美丽家园。
爱·榜样选树:评选表彰志愿服务优秀个人、集体、项目500余个,涌现出严昌筠、王鸿举、孟丽华等国家、省级志愿服务先进5人,用榜样的力量弘扬社会新风尚。
爱·成长课堂:构建志愿者培训教育体系,每年举办中国农谷现代公益论坛,每季举办公益项目交流会,每月开展志愿者分享会活动,每周开展志愿者成长学习班。
梦青春
·
精准护航助成长
以服务青少年成长为工作出发点,组建青少年成长导师团,打造服务青少年品牌工作项目,建立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全链条式的服务青少年工作格局。
护梦·导师团:成立荆门市青少年成长导师团,围绕青少年心理咨询、法治宣讲、科学教育、阅读分享等主题,聘请青少年成长导师为服务青少年成长提供智力支持。
筑梦·青年家:按照“市级旗舰店、县级示范店、乡镇标准店、村(社区)便利店”的工作思路建设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把红色书吧、创业工厂、公益乐园、团务驿站和团情展馆等特色服务送到广大青少年身边。
圆梦·精品汇:打造出“青春成长
梦想起航”青少年服务季、“爱在益起”青年交友、“希望工程”等服务青少年品牌工作项目。
律青春
·
从严治团强脊梁
倡导“抢拼严实”作风,增强团组织的生命力,提升团干部的精气神,建设不一样的团组织,练就不一样的团干部队伍。
严谋真抓,促引导力提升。谋顶层抓设计,出台了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基层党、团组织共建、活动共推、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机制。谋方法抓指导,分类编写了基层团组织工作指导大纲,为基层团组织提供指导。谋基层抓保障,将所有在职大学生村官纳入团干部序列,强化村级团组织工作力量。
严管真爱,促战斗力提升。按照“专业化导师团队、标准化培训课程、针对性内容推介、常态化班次安排、明细化验收标准、制度化结果运用”总体标准,开展团干部“大培训、大考学”活动。考试总体情况向各地各单位党组织进行报告,个人成绩点对点通报。
严督真评,促执行力提升。执行项目拉练、工作月报、“1+1+1+N”包联指导、共青团工作比武、积分制管理等制度,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团组织一盘棋有效联动。
(杨义杰
张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