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同写中考作文,为考生加油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版总策划:张洪

稿件图片统筹:吴兰艳

许中华

尤晓梅

编者按:又是一年中考季,中考再次引来数万名家长的关注,社会各界也用不同方式为考生们加油鼓劲。

今年的作文题是:1.此刻,我在

中领悟到了艺术;2.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

由本报策划的“同写中考作文,为考生加油”主题活动吸引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中学教师、业余作家、公司职员以及本报记者等积极参与。

这些写作者,抒发了自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写出了成才的酸甜苦辣;他们通过身边事例有感而发,悟出生活哲理;他们通过餐桌上的和谐氛围,道出亲情的意义;他们通过家庭难忘的故事,追忆亲人。他们的感情浓厚、绵长,他们的文字清新、朴实,读起来极具生活气息,令人久久回味。

此刻,我在一笔一画中领悟到了艺术

艺术,文化,这两个词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蕴藏着无数智慧的精髓。这两者紧密相连,失去任何一者,都会变得毫无韵味。艺术失去了文化,就没有了灵魂;而文化失去了艺术,就会变得毫无生气。

六岁那年,一年级的我字写得很丑。由于我们整个班的同学字写得都不好看,使无知的我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认为自己的字是天下最好看的。从此,我仿佛陷入泥潭的车子,离艺术的大门越来越远。就在我越陷越深,快要拉不起来的时候,我日后的一位知心朋友——书法帮了我的大忙。它熏陶了我的灵魂,帮迷失方向的我找回了自己,更帮我找到一片充满书香的、属于我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它陪伴着我,让我明确了方向,找到了那把开启艺术大门的钥匙。

于是,我紧紧地攥住这把钥匙。在艺术大门开启之际,我握着毛笔,在我的前方认真地写下两个字:书法。每个星期,我都有一个上午的时间泡在书院里,研究我的好朋友——书法。我用细嫩的小手握着毛笔,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字,写完了一张又一张的纸。我逐渐由一开始初步入门的隶书,转到小篆、大篆、小隶书……两年光景过去了,我不知不觉间已带着那支毛笔,踏上了那充满光明的书法之路。我也更上一层楼,踏上了楷书这层阶梯。当我回头向下看,无数个踌躇满志的小书童,正奋力往上爬。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翱翔在浩瀚天穹中的雄鹰。

书法这位知心朋友还带给我许多新朋友,如国画、钢琴……我徜徉在艺术的星空下,望着满天的繁星,默默地说:“总有一天,我会攀上艺术的高峰,站在峰顶,开心地笑!”在那一刻,我将在一笔一画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作者:万金雨,名泉小学五年级学生)

此刻,我在生活中领悟到了艺术

如果我问你什么是艺术?你一定会说,是脚尖上轻盈的芭蕾;是音乐会上奏出的交响乐;亦或是画廊里价值连城的名画。反正一定不是大街上的吆喝声、胡同里飘出的葱油饼香味。可如果我告诉你,我真的见过你心中曾高深莫测的艺术,而它就在生活中,你会信吗?

我猜,当你还是一个放学就在路边买小吃的初中生时,一定吃过一个老爷爷用糖浆勾勒出的糖人。那些糖人或是轻盈飞舞的蝴蝶;或是腾云而起的神龙;再或者是桀骜不驯的悟空。它曾在你的手里发过热,在你的眼里闪过光;它曾是你那段被试卷和考题堆满的青春中不可多得的快乐;它随着你的青春一起一去不复返。

有多久,你没有吃过妈妈亲手做的饭菜了?你的手机通讯录里是否已经被各种外卖电话所覆盖?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做好每一顿饭菜是对自己最温柔的治愈。我的外公是一个酷爱野餐的人。我曾跟着他去野餐过,悠悠的水里温柔的鱼,青青草地上躲起来的青葱,还有连根拔起后带着泥土清香的萝卜。我终于明白原来做好一顿饭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你只管享受那一份大自然赠给你的属于你的宁静。

如果我说生命也是艺术呢?许多人在对生活绝望后亲手割破过手腕,但是癌症患者却用呼吸机维系着脆弱的生命,他们比谁都想再多活一天。一个生命从诞生到在时间轴上缓缓走过他的一生。由生到死,由绚烂走向萎顿。这是一片叶的宿命,也是我们的轮回。难道不能说过好每一天是对生命最崇高的回报吗?每一天都对生活充满期待与向往,从少年到青春,由青春至黄昏。每一段生命的旅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也许你会笑我。你说的不过是生活里琐碎的柴米油盐罢了,哪里和高雅的艺术扯得上半点关系?可是,你知道吗?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没有被雕琢的痕迹,它诚实地告诉我们生活本来的样子。它本身就不是你眼中的不食人间烟火。它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你说艺术离我们很远,可我却说它就在我们身边。它贯穿我们整个生命。生活中的艺术不过如此。

(作者:彭雪,荆楚理工学院学生)

此刻,我在老茧中领悟到了艺术

作为一个荆门人,不知从何时起,象山脚下的文明湖,成了我朝读时最喜欢去的地方。

这天五点半,我携几本美文来到晨曦中的文明湖。波澜不惊的湖面朦胧地倒映着身后翠绿的山峰,与岸边同样翠绿的杨柳相映成趣,虽各据一方,却又互相交融,而那些藏在翠绿间的深红色小亭,令人沉静而不失乐趣。

我找到一处幽亭坐下,正欲吟诵,一阵空灵的二胡声携风而来,丝丝缕缕,欲断又连,像绵薄的夏云悠悠在空中飘浮着。琴风忽然一转,激昂起来,正如白居易所描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一曲终,余音袅袅,湖面泛起了涟漪。

我惊叹极了,忍不住起身一探究竟。环顾四周,不远处,一位身着白色太极服的老人坐在湖心亭里。熹微晨光中,他正低头调琴,满头银丝晃了我的眼,而那抚在二胡上的双手,却长了一个又一个丑陋老茧。虎口、指腹、掌心,都是。我忍不住走上前问道:“老爷爷,你手上的茧是怎么来的?”老爷爷抬头,望我一眼,淡淡地说:“拉二胡这么多年,可不得磨出老茧来吗?”复又垂下头去,专心致志地调琴试音。

望着他手上一个又一个老茧,我知道,那是他对二胡的热爱,是他为之付出的汗水,那,是他的光荣。我可以想象到,多少个昼夜,他握着自己的二胡反复练习,即便手磨出血来,磨出老茧来,但为了心底的梦,他坚持着、奋斗着,最终,一鸣惊人,有了现在的高超琴技。我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梦,我也爱着一门乐器——钢琴。但练琴时,天生软弱无力的小指总是立不起来。而被钢琴老师用戒尺打时,我总会激烈反抗,甚至撒手离去。而此刻,和眼前这位年过八旬的老爷爷相比,我不禁羞愧难当。

这时,老爷爷调好了琴,再次练习起来。手上的老茧,不觉突兀了,反而给他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我屏息听了一会儿,转身离开,并下定决心,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向老爷爷学习,学习他那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已经走得很远了,那缥缈的二胡声却依旧萦绕在我的心头。此刻,我在老茧中领悟到了艺术,领悟到了人生。

(作者:彭文康,荆门外校八年级学生)

此刻,我在安然入眠中领悟到了艺术

每个人都应该听过《睡美人》这个故事吧?结尾是王子吻醒了沉睡多年的公主,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童年的“过家家”游戏里,好几次装作沉睡的样子,期待邻居家的大哥哥来亲吻自己,可最终还是被那只大黄狗舔了嘴唇。

小时候,学校没有宿舍。从家里带一件大人穿过的旧棉袄或是一床破被子,铺到教室的水泥地上,然后像一条条小泥鳅横七竖八地躺在上面。值班老师总是拿一根长长的教棍,在走廊里来回踱步,瞪大双眼,看哪个调皮的孩子还没有闭上双眼。我总是假装睡着,听到老师的脚步声渐远,便立马睁大双眼东瞄西瞧,与身边的同学小声讲话。当听到“咚咚”的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近时,我又立刻闭紧双眼。

暑假是最自在的,因为没人强迫我睡午觉。哪怕太阳再大,我和伙伴们也绝对不会老老实实待在家中。我们光着脚丫到河里抓鱼,或是爬到树上摘桑泡子,或是到堰塘里采菱角,或是躲到竹林里“过家家”。最有趣的是偷别人家菜地里的黄瓜,黄瓜水灵灵的,不用洗,在衣服上蹭两下就塞进嘴巴里。要是被大人发现,我们撒腿就跑。等到晚上,睡得特别沉。母亲总会在第二天早上说:“昨晚你睡得真像一头小猪。”

人到中年,内心如同火盆里的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虽渐渐明白“人生苦短”,但睡却成了一道难题。清晨,一遍遍刷着朋友圈,才发现多少人昨夜又是辗转难眠。

前几日,60多岁的母亲在电话里说:“人老了,睡眠越来越少,总是梦到你们。你们还年轻,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注意身体!”

此刻,我领悟了睡的艺术。睡觉,是一门关于生活的艺术。睡觉,似乎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你能否入眠,除了听从生物钟的强制安排,还取决于你的欲望、梦想、贪念。如果你实在睡不着,就只能倒时差了。

有人说:睡觉是一门艺术,谁也无法阻止我追求艺术的脚步。今天开始,谁也不要打搅我,我要以艺术之名,安然入眠,睡个好觉。

(作者:朱贵兰,市作协会员、“荆门文学”网络编辑)

此刻,我在奔跑中领悟到了艺术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喜欢奔跑的孩子。我觉得奔跑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在奔跑中,我领悟到了一千种艺术……

奔跑是一种生命的艺术。一旦我开始奔跑,我就毫无顾忌地开始肆意奔腾我的热血和汗水,甩开胳膊,迈开双腿,迎着风,朝着太阳,每一个脚步都充满了速度和力量,每一个脚步都是生命力艺术的图腾,因为生命就是饱满的热情,生命就是激扬的活力,生命就是无法阻挡的飘逸的艺术个体。在奔跑中,我感到生命的艺术在我每一个细胞里尽情绽放的魅力,我就觉得特别幸福、特别快乐。生命的艺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艺术家,当生命个体处于奔跑的状态,生命的艺术抵达了美妙的圣殿:运动的苍穹上,强壮的星光熠熠生辉。

奔跑是一种拼搏的艺术。当我奔跑的时候,我感到随着时间的过去和速度的不断提高,我全身的肌肉都是绷紧的,我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偏离了轻松和惬意的慵懒状态;我觉得自己像一颗沉甸甸的炮弹想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射;我渴望自己像一枚饱满的果实一样,穿越前进的旅程,或者那一个众望所归的终点;我忘记了心跳和呼吸,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锋利而直接的念头:“拼搏!”是的,在奔跑中,我感到我被拼搏这种艺术彻底贯穿,拼搏赋予我耐力和能量,让我超越平庸的极限,让我仿佛灌满了铅的双腿又一次在拼搏的艺术中重新变得轻盈舒展,我感到每一滴汗水都在微笑。拼搏的艺术中:意志的苍穹上,坚持的星光熠熠生辉。

奔跑是一种创造的艺术。当我奔跑的时候,我感到我自己处于一种脱胎换骨的唯美状态,很显然,奔跑极富创造力。奔跑的过程中,我被平时深藏不露的生命力的艺术与拼搏的艺术深深感染。卢梭说:“我只在移动中创造。”奔跑就是一切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强大象征,不管是用双腿奔跑,还是用大脑和心灵奔跑,奔跑就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

在奔跑中,平时想不出来的奇异诗句钻出了我的心田,平时想不出来的华美篇章浮出了我的脑海,我为了这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欣然而雀跃,人类的文明史,原来都是奔跑带来的啊!

(作者:杨娟,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职工)

此刻,我在做直播中领悟到了艺术

6月19日,我第一次以记者身份参与一场视频现场直播。直播对象是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报道他们节目制作团队幕后的故事。这场直播无论是前期策划、采访,还是现场直播、后期编辑等过程,我都全程参与,参与写作、拍摄、出镜、沟通、联络协调工作。我们的直播团队是由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11名记者组成,最终我们高质量完成直播,浏览量过6000。通过此次直播活动,我深刻领悟到什么是直播。

直播是什么?直播是现场新闻的呈现形式,也是目前记者急需掌握的技能。作为一名报社记者,以前的我下乡采访用的是纸和笔,而今在移动优先的当下,使用更多的是手机、录音笔、稳定器,去拍摄报道对象,展示心中的想法。当下的现场新闻采写更需要记者像导演拍大片一样。我十分感谢报社让我有机会学习新华社现场云的直播。

做直播让我触摸到新闻的艺术内涵。新闻的定义是什么?新闻就是报道新近发现的事件。每一次技术革命必将引发一场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新闻离现场越近越真实,才越能把真实的现场还给观众。

做直播没有想像中难。一部手机、一名记者就能做直播,关键在于记者的新思路和直播对象的看点。现场新闻实现了新闻现场的数字化、移动化、全息化、在线式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分发和展示,采编人员只要拿起一部手机就能轻易地发起一场直播活动,既可以发起视频流,也可以发布图文、短视频等形式报道,所有的报道将汇集在一个页面里,以H5的形式展示在“两微一端”、网站等平台和终端上。

相比新华社,作为地市级媒体的我们,做直播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或许曾被忽略,或许没引起重视,比如离基层近,离采访对象近。媒体融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直播为媒体融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我们需要会运用这个平台,把更多冒着热气、挂着露珠的新闻素材通过直播、微视、图文展示出来,展示荆门经济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理念,以年轻态迎接挑战,完成一代人实现媒体转型的使命。

(作者:方丽荣,荆门日报记者)

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

记忆深处,总是有那么一种味道,伴随着我的童年,滋润着我成长,激励着我前行,那就是我家餐桌上的老白干,那是爱的味道,那是专属于我们的味道!

——题记

从记事起,每每吃饭时,我家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瓶老白干,那是父亲固有的酒瓶。多年来,父亲每餐一杯,瓶盖一拧开,满屋子便氤氲在酒香里。

那时候,我觉得父亲的酒量真大,别人都用小酒杯喝,他却用那么大一瓶子,真威风。每次看父亲喝得那么香,我便会把头蹭过去。父亲微微一笑:“想喝?”我使劲点头。父亲又抿了一口酒,终是不忍,便用一支筷子头在酒里蘸一下,说:“来,尝一下。”我欢快地张开嘴,和我想象中的味道一点也不一样,但我强忍着,还学父亲揩了一下嘴,说:“好喝,真好喝。”

参加工作后,父亲执意不肯来和我们一起住,他说在农村自在,喝喝酒、种种田、喂喂鸡,要多舒坦有多舒坦。没辙,只好依了他,回家时,我便买了几瓶好酒,原以为父亲看到会非常喜欢,却没想到他只是淡淡地瞟了一眼:“这酒度数太低。”

原以为,我买的酒都被父亲喝了;因为他虽然口上说这些酒没味,但我每次回家,都发现它们早就没影儿了。直到那个冬夜,母亲说父亲出了事,我赶回家,看着双目紧闭的父亲,泪流满面。“早就让你爸爸喝好点的酒,他却舍不得,你买的酒,他都拿到村头小卖部兑换散装酒了,他说你要还房贷,要供孩子上学,也不容易。”母亲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个鼓鼓的包裹,“这是你爸爸全部的积蓄。”打开包裹的报纸,一大摞纸币展现在眼前,我鼻子酸酸的。

如今,只要我们姐弟回家聚餐,都会在餐桌上放一瓶老白干,那成了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我仿佛看到了父亲,他还是那么神气,一口一口慢慢品咂着他的老白干,我赶紧像小时候一样蹭上去,他却没有用筷子蘸酒,而是怜惜地注视着我,笑花溅到眼睛底下,凝成一个个关切的酒晕,缓缓地,在朦胧中隐没了。

(作者:徐建中,钟祥市旧口镇吕家潭村卫生室医生,市作家协会会员)

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

年轻的时候,回家,曾是一个多么丢脸的词。大学毕业的我们一心涌向北上广,向往着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生。那是二十出头时的我们共有的、一颗不甘的心。那个心有不甘的我,眼里只看得见繁华。

2011年7月3日下午5点24分,我坐上由武汉开往深圳东站的K1091列车,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发誓一定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然后衣锦还乡,让别人羡慕。无数次我看着深圳市夜景里金光闪闪的高楼大厦,陶醉在自己的遐想里,天真地笑,笑得满心欣喜。

那一年,我23岁。

我在深圳飘荡了3年,36个月,1095天。那时的我,每天加班到凌晨,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一盒泡面。有红烧牛肉面、酸菜牛肉面、香菇鸡肉面、鲜虾鱼板面、红烧排骨面……在夜深人静时分,在孤单的我最需要温暖和拥抱的时候,陪在我身边的,就是泡面。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开始质疑自己。金字塔那么高,我真的能站上去吗?

在这起伏不定的社会竞争浪潮中,在我已无法武装自己去拼命奋斗的时候,我真的好累好累,好累!

我好想家,想爸爸,想妈妈。

站在深圳市高高的写字楼里,端着“康师傅”的我,回忆起高三那年,加班复习,妈妈半夜起来,给我炒的番茄鸡蛋饭。

一盘番茄鸡蛋,全国哪里都有。但我不想在餐馆吃,更不想在深圳吃,我只想回家吃。

我家的餐桌很旧,圆形的老样式,淡黄色的桌面上到处是深褐色的斑痕。但吃饭时,爸爸总会把它擦得闪闪发亮,然后我、妈妈、爸爸,一家人一边聊天一边笑,饭菜的热气扑面而来,暖暖的。

这就是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

2014年8月3日,我终于坐回到了我家的餐桌旁。直到现在,再也不想离开了。

(作者:严妍,漳河中学教师,市作家协会会员)

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世上味道千万种,但永恒的,是那张餐桌、那桌菜、那群人,所带给我家专属的味道——家的味儿。

那张餐桌

这是张圆桌,尽管它早已“伤痕”累累,但依旧露出那清晰的纹理,依旧散发出淡淡的木香。

围在一起吃饭——这是我家长久以来从未更改过的习惯。奶奶说,一家人要围在一起,吃饭才香。那天,一回家,木圆桌呢?咋变成了方桌?谁也不说话,我莫名其妙地坐下吃饭。只见一向和蔼可亲的爷爷竟大发雷霆:“我不吃了,怎么圆桌旧了就不要了?”说罢,爷爷便进了房间,气鼓鼓的,谁劝也不吃饭。

第二天,圆桌又回来了,中间依旧是那个花瓶,插着带露水的月季。爷爷笑眯眯的,与昨天简直判若两人,又是擦桌子又是端菜,一口气吃了两碗饭。

全家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甜,一切又恢复了常态。

那桌菜

我家的菜呀,真叫香!香得四面八方都嘴馋,就馋我家那桌菜咧!

奶奶做的泡菜可是一手绝活,哪怕只是一缸蒜,都能给泡得“五味俱全”。独家的香醋,配上纯天然的大蒜,也不知奶奶加了些什么,她一边用筷子大力搅拌,一颗颗白白胖胖的大蒜在坛子里耍杂技,馋得我眼珠都要掉进去。奶奶却说:“现在可不是吃的时候,傻丫头,还要耐心等才是。”

金红的火烧云映红了奶奶的脸庞,而我则死死地盯着那坛蒜,看着它变得金黄,期待那个日子的到来。

当然不止泡菜,奶奶还熬得一手好粥。板栗粥、皮蛋瘦肉粥、鸡肉粥……一周绝不重样。我最喜爱的便是“八宝粥”,各种各样的豆、米……这不是粥,而是舌尖上的小型农业展览会!

吃饭时,家里像是美食比赛,这便是我家专属的味道。

那群人

家中的餐桌不仅要有饭、菜,还要有人。每天,家人们围成一圈,便褪去一天的疲惫,聊着美食,谈着今天的所见所闻。我们就通过这样一顿饭,分享一天的欢乐,因此,每天傍晚,在晚霞辉映的时候,我亲爱的家总是飘着一阵阵菜香,萦绕着一阵阵欢笑。

家的专属味道,是心中的味道,是舌尖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或许它并不是盛宴,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让心中充满温暖,这便是家的味道,每家人专属的味道!

(作者:陈怡轩,名泉小学六年级学生)

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

端午假期,满心憧憬,回家。

两个月没有回家了。带着说不出的雀跃,走进家门,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果然,氤氲的香气中,饭菜在餐桌上翘首以盼。在妈妈的嗔怪声中,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说不出的满足感,占领了我的味觉。

“尝尝这个,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妈妈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把一块凉拌黄瓜堆到我的碗上。不一样?一块黄瓜能有什么不一样?我疑惑地看向她,她却神秘地看向爸爸。爸爸则一脸平静地吃着饭,不说话。我夹起黄瓜,咬了一口。嗯,脆甜多汁是没错,可就是黄瓜的味道啊……好像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你爸爸在楼下空地,凿出了几方地,这黄瓜啊,可是他看着长大的呢!今天一早,就去园子里摘了两条黄瓜,说是要你尝尝,带些走。”爸爸的脸,在妈妈带着笑意的话语中,微微泛红。他似不经意地说:“冬天回来,就有你喜欢的红薯吃了。”“医生不是说了不能做重活,不能太劳累吗?”“这点小事,不累,这个比你在外面买的健康好吃。以后别老吃什么外卖。”我一时语噎,放下筷子,走到窗边,探出身子去寻那几方地……

几个月前,爸爸刚动完两次大手术。医生嘱咐,不宜劳累。这小小的几方地,对体型较胖的他来说,可不再是什么轻松事了。看着地里,那一条条胖乎乎的黄瓜,隔壁挂着的饱满的辣椒,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翠绿的青菜,爸爸这两个月默默劳作的身影浮现在眼前……

上大学时,离家较远。有一年冬天,我身体不太好,得吃药。那几个月的药,爸爸非得自己熬好、装好,亲自送到学校。那天凌晨两点,电话响了,爸爸说到楼下了。我顶着惺忪的睡眼,裹着棉袄下楼。爸爸把药递给我便转身走了……

回到餐桌边,我夹起碗里的黄瓜,咬了一大口……还真是不一样的黄瓜,不一样的味道。我揉了揉眼睛,“爸,这个辣椒也是你种的吧,辣得我眼泪都要出来了……”

普通的黄瓜,不普通的味道,那是我家餐桌上充满爱的味道。

(作者:董栋,荆门市文峰中学教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