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岁末理财变革中的新方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政策文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意味着目前已超20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正式进入独立子公司运作时代。其中,公募理财产品可投资于股市以及不设销售起点、首次购买不用柜台面签等一系列新政策让人点赞。“理财新规”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明年银行理财产品将会怎样?对此,记者走访了多家商业银行,为您探个究竟。

平时我们手里有点余钱都会选择存在银行或是购买理财产品,在人们印象中,银行理财产品即使行情不好也能保本,起码不会亏本金,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2018年,如果要说对理财市场影响最大的事件,当属一系列“资管新规”的出台。而受“资管新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保本理财产品。以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为例,自“资管新规”出台前的3月份达到高峰之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占比连续8个月下降,下降幅度超8%。虽然“资管新规”给了保本理财产品2年的退出过渡期,但按照目前的趋势,估计用不了两年,保本理财产品就会全部消失。

保本理财产品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么银行理财产品还有更多选择吗?

银行理财公司正式登场

银行理财产品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售的理财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银行理财多投向于非标资产,主要配置的是债券、非标的债券资产、银行存款和买入返售资产。从过往的数据看,高风险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不足10%,所以总体上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型居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指的R2以下的产品,平均收益率都比较低。这些产品通常都是一些债券型或者以债券为主要配置资产的混合型理财产品,本金损失率是非常低的,基本都可以实现保证本金。

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过去一年,全国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数量为9.35万只,在全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发生亏损的产品只有44只,且大多数是外币理财业务,并且在亏损的产品中本金的平均偿还率高达89.24%。也就是说,平均2.3万只理财产品里面只有一只会亏损,并且本金也不会全部损失,最大损失才11%。

2018年5月,监管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这就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证保本保息。准确来说,2020年后所有银行都不得对理财产品收益进行兜底了。

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范围仅包括了存贷、支付结算等业务,但不包括资产管理。现有的银行理财只是一种委托代销,实际发行方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理财子公司为商业银行下设的从事理财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为“理财新规”的配套制度,与“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共同构成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考虑到“理财新规”适用于银行尚未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情形,“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对“理财新规”部分规定进行了适当调整,使理财子公司的监管标准与其他资管机构总体保持一致。

这就意味着,未来大家若要购买由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既可以在银行购买,也可以通过其他销售渠道购买。可选择的理财产品会更多,当然理财产品之间的收益差距也会更大。

新规带来新变化

在采访中,多数商业银行个金部负责人都指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前期已允许银行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和公募理财产品通过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票的基础上,进一步允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参照其他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定,不在“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设置理财产品销售起点。

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许是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是不允许直接投资股票的。即使是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实施的“银行理财新规”,也是不允许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的。而在“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不仅银行私募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而且对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也全面放开。由于股票市场本身属于风险较高的理财市场,这类投资股票银行理财产品或许就会跟目前的股票基金一样,虽然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可能面临较大亏损的风险。

打破刚性兑换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遵循“买者自负”原则,不同的收益对应着不同的风险。除了规定银行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之外,“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还允许理财子公司发行分级理财产品。分级理财产品和分级基金差不多,即一只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被分成两只或以上的子产品,其中有收益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低的,也有收益和风险都较高的,这就增加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多样性,可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是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还是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完全由购买者自行决定。

此外,理财产品销售也有了新变化。以后买银行理财产品,就不一定要去银行买了。依据“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也可以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并遵守营业场所专区销售和录音录像、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风险匹配原则、信息披露等规定。参照其他资管产品监管规定,不强制要求个人投资者首次购买理财产品进行面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购买渠道增多、选择产品更多外,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设销售起点。也就是说,以前最低5万元才能购买的门槛在降至1万元后,将来更是1元即可购买。“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还明确规定,参照其他资管产品监管规定,将不强制要求个人投资者首次购买理财产品进行面签。首次购买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无需面签,这让银行理财降低了“身段”更加亲民,购买也更为便捷。

虽然已有20多家银行成立了理财子公司,市面上将很快就能买到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了,但从目前的业务范畴来看,

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投资范围扩大的同时风险级别也更复杂,投资者要按照自身的风险级别,结合理财顾问的意见选择适合的产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