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若兰:传统西兰卡普织锦工艺挑战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陈力

走进恩施州土家山寨织锦工艺公司位于恩施市旗峰坝的车间,一座高约5米、宽约2.5米的机器立在眼前。山寨织锦工艺公司的经理田若兰带着公司的4名员工以及浙江厂家派来的师傅正围着机器忙前忙后,机器旁边的电子显示屏上闪烁着:“土家织锦提花控制系统”,还显示出普通人看不懂的文字:“加一纬,减一纬,指定纬”“已织梭数”“总排数”……正在运转的机器声音有些嘈杂,数千根排好的彩色织锦经线像瀑布一样从机器的高端泻下,甚是壮观;在场的人员一个个忙得脚下生烟。田若兰随身带着小笔记本,不时记录着一些数据。乘着空档,她给我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工作:大家正在对全自动织锦机进行调试。

原来,这是一项国家科技项目:《土家织锦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由田若兰的公司和湖北民院及华中师范大学共同承担,是土家族织锦行业唯一一个生产性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个科研项目,将当代前沿数字技术引入织锦工艺,使西兰卡普的编织实现了智能化,是对土家族古老织锦工艺的一次颠覆性改进。

田若兰穿着红色工作服,身材虽不高,但让人感受到很强的精明干练的“气场”,她以瘦弱的肩膀和两所高校共同扛起了这样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并直接在第一线把控调试。

其实,这不是田若兰第一次对传统土家族织锦工艺进行改进。

时间回到2000年。田若兰在国企改革中失去了“铁饭碗”,去了浙江温州打工。外漂7年后,她回到家乡恩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选择的创业项目就是西兰卡普品牌专卖。对于这样的选择,她讲述过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外飘泊的那些年代里,非常想家。一些画面常常闪现在脑海里,妈妈的纺纱麻蓝,伯母手中翻飞的织布梭子,吱吱嘎嘎叫着的纺车,老式的织机,场坝里晾晒的土布,还有,曾经在家乡拍摄过的一部电影《未织完的西兰卡普》。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回家!我要织西兰卡普。”

选择了西兰卡普,田若兰也就选择了全新的生活,按她自己的说法,“西兰卡普一步步融进我的灵魂。今生,我与西兰卡普是分不开的了。”

但是,创业之旅却伴随着“凶险”。这些年,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推进,多姿多彩的用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西兰卡普的许多拳头产品如被面、床罩市场需求几乎萎缩为零。再加上人们就业的门路也有了多种选择,从事编织西兰卡普的人越来越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场景虽然很诗意,换不回“银子”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会同情弱者。田若兰深深感觉到西兰卡普编织技艺的传承已走进死胡同。她想,西兰卡普流传了几千年,如果在我们这代手中失传,那该多遗憾!经过一番心灵的自我追问,她毅然决定:我要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田若兰开始了艰难的西兰卡普传承之旅。她遍访了州内所有还健在的织锦艺人前辈,感觉到按传统做法坐在古老的斜织机上带徒弟一个一个地“复制”,传艺速度太慢;如果哪天徒弟不做了,就会前功尽弃。

她的第一个改进动作就是改单个传艺“零售”为多人参与培训的“批发”。她和有关学校开办了西兰卡普织锦技艺传承的联合培训。经过多次培训,一批批的织锦工走了出去。但很快田若兰发现,真正做得好而且坚持做下来的织锦工并不多。原因很简单:这项工作学起来难,做起来累,收入也不高。现在是个快速时代,跳槽换工作比换双手套还容易,谁都不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

田若兰开动脑筋,立意解决源头问题。她想,如果能在保持西兰卡普“通经断纬,反面挑花”的核心工艺不变的前提下,改进织锦机,会不会让学习变得简单一些、工作起来更轻松一些呢?她一头扎进织锦机的工艺原理和织锦机的结构原理中,反反复复进行试验,花了一年多时间,经过多次失败后,田若兰研发的新型立式织锦机成功了,2013年4月17日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款新型织锦机,因为学起来简单,织锦工的劳动强度大幅减轻,市场接受了它,很快批量走进了州内的大专院校和宜昌市长阳中等职校。传统的土家族织锦工艺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

田若兰不是一个轻易得到满足的人。她觉得新型织锦机解决了传承难的问题,但是其生产效能还是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当今最前沿技术嫁接进来。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她和湖北民院、华中师范大学一起,承担起国家科研项目《土家织锦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剌阶段:机器的调试安装。这个电子织锦机,在引进数字化技术的同时,基本保留了传统的核心工艺“通经断纬,反面挑花”,可以织2米的宽幅织锦。整个织锦过程,全由电脑按设计智能操控,把死绑在织锦机上的织锦工解放了,当然,对织锦工的文化素养要求也更高。

在调试现场,田若兰兴奋地告诉我:“对新开发的技术,已申报了多项专利。这几年,我对研制新型织锦机已走火入魔了!”由于有了国家支持作后盾,田若兰信心满满。在她脸上,我看到了这项新技术成功的曙光。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传来了田若兰入选恩施州第二届杰出文化新人的喜讯。就个人对土家族织锦工艺技术创新的贡献而言,田若兰获杰出文化新人是当之无愧的。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宋末元初纺织业的一位重要人物黄道婆。她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在田若兰身上,是不是可看到黄道婆的遗传因子呢?至少,她因改进传统土家织锦机,被载入土家织锦工艺史册,是无疑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