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普
谭久辉
文/图
不久前,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部、国家旅游局等联合发文公布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利川市毛坝镇人头山村榜上有名。
入选传统村落的条件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人头山村能入选,名副其实。
A
人头山村位于毛坝集镇西南角20公里。它的东北面是双溪村的轿顶山、石老爷、石老娘:西南是咸丰小村的土地溪、沙湾溪:东南正面是亮孔塞、马鞍山和香炉石:西北面与咸丰的大村大山一脉相承。
人头山,顾名思义,因形似美女亭亭玉立,昂首挺胸屹立山顶眺望远方而中外闻名。早在1952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题赠“坝漆名冠全球”,实则就是指人头山漆。
“坝漆清如油,光照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是对坝漆和人头山的赞誉。
发源于人头山的咸服溪是青岩河的一条支流。民谣中的“48道脚不干”说的是咸服溪河流蜿蜒曲折,从毛坝集镇沿咸服溪逆流而上,经过五一村、四溪村之后,便来到了人头山村,公路沿着山脚的咸服溪曲折向前,溪水不大,但十分清澈,清得能见到水底的细沙和五颜六色的石头,一群群小鱼在清水和彩石上自由自在地游动,偶尔几只飞鸟掠过水面,惊得那鱼一下子就钻到了石缝里,许久不敢出来。
路的下边是小溪,路的上边就是绿树成荫的丛林了,丛林很密,许多村舍都隐藏在这丛林树荫之中,只能从密林之外袅袅的炊烟才能分辨出村舍的大概位置,真的是只闻人语,不见村庄。如果是在晴天的早晨,阳光、晨雾、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欢声、笑语,天边霞光飞舞,紫气东来,山谷绿浪翻滚,群鸟欢唱;溪边水雾缭绕,捣衣声声;村口追逐嬉戏,饭香诱人,这是怎样的一幅仙居风光,怎样的一种天籁之音?
坝漆名冠全球
B
生漆,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土漆、大漆,我国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省。除我国以外,还有日本、朝鲜、越南、缅甸、泰国、印度、伊朗等。湖北省主要产于利川毛坝和咸丰的小村等地环“人头山”一带,并以小木漆和大木漆著称。
生漆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之一,我国发现和使用生漆历史悠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生漆具有防腐、耐酸、耐碱、绝缘、耐土抗性等,尤耐土抗性更佳,素有“涂料之王”之美称。
人头山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毛坝大木漆适宜种植在海拔800~1200m的二高山和高山地区,毛坝小木适宜种植在海拔500~1000m的低山或二高山地区。
“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是对坝漆和人头山的赞誉。人头山漆的品种质量,可按漆树产地不同、割漆时间不同而定,一般树干直径达0.16米以上就可开始收割。但割漆的季节是有一定要求的。俗语说:“树木知春人迎春,割漆活路有时分。”割漆的季节和时间又取决于产漆区的地区气候情况。一般情况大漆的采割时间,多在小满到白露之间,而且最好在夏季进行,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漆树的光合作用最强,分泌漆液及汁液在树体内流动最旺盛的缘故。
在人头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位漆仙女帮助村民种植漆树,以此救济贫民。漆树种植起来后,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当地的恶霸认为漆仙女破坏民俗,便要将其捉拿斩首。于是,漆仙女骑着金马跳进了一扇石门,石门便把漆仙女关住,没让恶霸捉去。后来,漆仙女变成了人头山。人头山的漆树也从那时栽植到了今天,成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人头山下的生漆也被取名为“人头漆”。
民居古老新奇
C
沿着一条畹蜒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人头山顶。回头望去,那曲折的公路就像麻花一样,在山坡上缠来绕去,那路上行走的车辆就像小蚂蚁爬行,公路两边散落着错落有致的民居,大多为青瓦盖顶,木板为墙的土家吊脚楼,这里是古盐道的必经之路,绿树掩映下的青石板路长满了青苔,沿着青石板路,便能走进古老的吊脚楼里。这里的吊脚楼与其他地方的吊脚楼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多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4排扇3间屋的结构是: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以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的吊脚楼多用烧制的泥瓦铺盖,这些吊脚楼的位置十分讲究,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笆,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屋,东西朝向,选址考究。因为这些都是人头山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所以他们选择了半立陆地、半靠山水;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讲究建筑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半干栏结构,特色鲜明。木墙青瓦,选材单纯。讲究的人家还在木墙壁上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所以建造土家吊脚楼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遍地都是豺狼虎豹。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了吊脚楼。
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电视、冰箱那是小玩意,且大多有小车,温暖的烤火炉旁边还有专门的烤火沙发,木板墙上贴满了各种画报,洗面的、化妆的、美容的各种物件整齐摆放在窗台之上,如今的乡村生活已经不再是吃饭穿衣那么单一。
走进另一间屋,墙上贴着的全是旧报旧书,主人介绍,不是买不起墙纸什么的,实在是这些旧报纸的好处太多了,一是挡住了木板缝里的冷风,二是躺在床上能读着文章入睡,再者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是的,古老的人头山村充满了新生活的活力,定然会越变越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