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兴科的雕刻人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安莉芳

唐兴科老先生可真是个匠(犟)人。

匠人的坚毅、匠人的执着、匠人的精细、匠人的倔强,在他身上一样不缺。他有比男人更男人的性格,他要办的事,即使拼命也要做成。他一生手握雕刻刀,六十年屁股不离座位,任时光荏苒,人间沧桑,他始终定根在他的事业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从没离开过岗位,他总是穿着同样的白衬衣,蓝色外套搭在手腕上,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匆忙地从家里出来,经过利川西门的一条繁杂的步行街,然后转到“好吃街”旁边的一个狭窄堆积各种材料仅能转身的工作室,埋头忙他的事。利川人少有不认识他的,他仿佛成了利川西门步行街头一座标识。

唐兴科出生在利川城一个普通家庭,因家境贫寒,唐兴科15岁拜师学艺,少年的他偏偏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雕刻。一开始,他以为像在桌子、筷子、钢笔上刻名字那么简单,雕刻印章可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印章多用篆体字,故印章雕刻也被称为“篆刻”,为使文字更适合印章形式而加进方、直笔意,形成印章独有的篆体字。篆刻字体有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九叠篆、鸟虫篆、缪篆等等。单学写各种篆体字,对于初中学历的他,别说写,认都很难,无疑难于上青天。雕刻艺术,不仅是学写篆体字,而且对诗书画印都要有精深的造诣。遇到重重困难,唐兴科丝毫不因此退缩。

渐渐的,唐兴科在枯燥艰难的学艺中入门,

他越来越感受到了雕刻艺术的乐趣。他喜欢白文印的端庄、朱文印的秀丽多姿,他在刀石之间寻找到了笔墨的情趣。他的刀法也逐渐刚健雄奇,篆刻平正朴实,达到熟能生巧的运用,他的篆刻作品寓秀丽的意趣于苍劲古朴之中。

越是难学的东西他越感兴趣,如九叠篆,很特别的一种字体,由小篆演变而来,主要用于印章镌刻。九叠篆的显著特点就是笔画反复折叠,尽量填充空白部分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更均匀。九叠篆对每个字的笔画折叠次数不是固定的,由字的繁简程度折叠几次到十几次都有可能,离奇错落,他仿佛走进迷宫,但感到特别有趣味。

熟练后,唐兴科已不满足于印章的雕刻,木雕、石雕、玉雕,钢雕,他样样精通,人物、花草、笔筒、砚台,频频有杰作问世。

上世纪60年代,中国通过外贸订单出口工艺品,唐兴科的玉雕作品出口英国、赞比亚、日本等国。唐兴科的墨晶石雕“龙凤杯”作品,被选送至“中国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

当时,他的作品常被选送参加国家级比赛,作品十有八九获一、二等奖。

2005年“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唐兴科被评为“2005年中国书画年度人物”,并授予他”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2014年中国老年书画作品展,唐兴科的作品再次入选。

州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证书纷至沓来,而唐兴科对这些大奖并不感兴趣,仅将它看成自己艺术行走的里程碑。他把证书扔垃圾里,又继续忙他的。若不是他孙子从垃圾堆里拾起少部分,至今没有人知道唐兴科究竟获得过多少国家级大奖,他本人从不张扬,低调到了尘埃。

可是,大奖对于一个民间艺术家的唐兴科既当不了饭吃,也不能提升他地位,更不会带给他多少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变革,时代潮流的到来,使得这个不会“弄潮”的唐老先生手脚无措,第一个“浪头”是工厂改制,将他从工艺美术厂冲挤到个体经营工作室;第二个“浪潮”又将他冲挤到更加狭窄的柜台里;以前公章、私章、包括区、乡的章子,活路都是他一个人接,并且他是派出所准许的唯一公章定点。可旁人轻而易举夺去,使他失去大部分客户,老先生不得不发脾气:“有本事和老子比手艺!”除了骂,无疑是端起石头砸天。第三个“浪潮”将他冲挤到无路可走的窘境;电脑信息时代的到来,几乎夺走了唐兴科的饭碗。电脑刻字的覆盖,刻一枚园子印章仅要几分钟,各种字体的选择只在鼠标点击间,而他的手工刻章却要花好几天工夫刻一枚,而且收费贵,顾客选择电脑刻章居多。时代的变化使得年逾七十的唐老先生傻了眼,潮流的冲击几乎使他丧失了生存的能力。

然而,唐老先生的性格不甘示弱,他也购买了一台电脑,可是,却不会操作,不得已向10岁的孙子请教,哪知顽皮的孙子也学会了市场经济头脑,开一次电脑得给他1块钱,关一次电脑得再付给他1块钱,而且一枚印章按十分之一比率抽成。惹得当爷爷的笑骂孙子:“翻天了你!”

瞬息万变的潮流让唐老先生绝望,满腹牢骚难免发泄在酒后:“老子六十年的道行,未必一瓜瓢就瓦解了!”恨归恨,唐老先生绝不甘心自己的传统技艺就这样被电脑仿真替代。

2012年,亲戚邀请唐兴科去了一趟北京,他游览故宫时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看见故宫外有各种未雕刻的石头胚子出卖,立即购买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不同颜色的石头。回到利川后,唐兴科把这批石头雕刻成各种造型美观的书法印章。将其放置玻璃橱柜展示,路过的人看见后,争相购买。为了这现已难得见到的精致的“老手艺”,有人愿意预定,哪怕时间再长。因为石刻书法印章具有收藏、纪念、礼品等价值。石雕、玉雕的砚台、笔筒、书法印章、人像等传统手工艺品依然占有很大市场。

一切仿真潮流过去之后,定会返璞归真。唐老先生不但没有被潮流淹没,凭着一手技能站立不倒。获得成功后,他再赴深圳、武汉购买石头回来加工。

唐兴科现已76岁高龄,虽已力不从心,仍舍不得放弃手工技艺,因为他担心传统手工技艺失传。如今的少数年轻人不愿长远、艰辛地学手艺,已少有老一代人“数十年磨一剑”的锲而不舍的匠人精神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