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君
精心编排《台北新娘》
“我们只是一群远嫁他乡的女儿,没想到家乡给予我们这样的荣耀。”看过话剧《台北新娘》,剧目主角原型陈露难掩激动。
2013年5月,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率团赴台湾开展宝岛文化交流之旅活动。5月28日下午,李鸿忠一行看望了包括陈露在内的部分湖北籍大陆新娘。
娘家来人了,姑娘们非常高兴,纷纷讲起自己在台湾的打拼历程。李鸿忠听后非常感动,当即叮嘱省有关部门打造一部反映大陆新娘感人故事的大戏。
“多个团队,历时两年,十易其稿”,亲历整个过程的省台办交流处处长邢军志介绍,为了展示好同胞情、手足情,台湾剧作家李宗熹、省文联主席熊召政、全国著名剧作家张明媛、我省一级编剧胡应明等,先后到大陆新娘的故乡和台湾考察,认真创作,最终敲定剧本。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一级导演王向明担任总导演,多位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获得者加盟,《台北新娘》终于掀开神秘面纱。
剧情:田露台北开店
现实:陈露、邬君平艰辛创业
海浪滔滔,帷幕展开,大家眺望海峡,诵读信件遥寄思念。欢快的音乐响起,光影切换,流水潺潺、鸟鸣山翠,主角“田露”的家乡恩施神农溪展现眼前。
“田露”欢快地牵着台湾男朋友“林文杰”见父母。没想到遭到父母反对,因为“爷爷”当年被抓壮丁去了台湾,始终未归。
初到台湾,诸多不适。剧中,“林母”埋怨“田露”,厕所灯不关,水龙头开着,不知道节约;夜市台妹呵斥“田露”;公务人员拒绝“田露”:“没有台湾身份证,不能开店”。
“有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陈露说,她去超市做促销、去夜市摆地摊,半年后,盘下了第一家服装店——只有工作,才能融入台湾社会。真心待人,努力做事,陈露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转眼,陈露的服装店开遍了全台湾,已有7家直营店、2家加盟店。自创品牌,她取名“鸥乐”,意思是飞过海峡的快乐海鸥。
在其他大陆新娘和朋友的帮助下,“田露”开起了“神农百草堂”药店。
现实中,做药材生意的是钟祥籍大陆新娘邬君平。她和老公在深圳认识,2004年到台湾。从到台湾开始,邬君平就坚持到社区大学学习,不断尝新,不断接触新朋友,现在已是“湖北妹+台湾婆”的混合体了。
两年前,李鸿忠看望大陆新娘时,鼓励她们继续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联系好两岸的“大家”。
两年过去了,鄂籍台北新娘们有了新的故事——
2015年9月,第十二届“湖北·武汉台湾周”,陈露带了10多位台湾企业家来湖北考察。“频繁交流,两岸会更加融洽。”陈露说。
陈露还和姐妹们成立了新北市陆配关怀促进会,帮助在台湾有困难的大陆新娘,组织陆配们到幼儿园等地开展公益活动。
邬君平也把很多精力放在促进两岸交流上。三年前,她和老公成立了台湾钟祥两岸交流促进会,已促成10批次100多人相互参访。
荆州姑娘金莉,台湾响当当的水彩画家。2001年,她嫁到台北。从水彩老师做起,她的绘画逐渐得到台湾书画界的认可和推崇,筹办了三次两岸交流展。
剧情:三代台北新娘
现实:鄂籍新娘成两岸温情纽带
剧中,“林文杰”家的帮佣“李月红”,也是一位大陆新娘,嫁给了台湾老兵“张老伯”。“田露奶奶”、“李月红”、“田露”,共同组成三代大陆新娘的代表。“两岸婚姻是两岸关系的缩影。”省台办交流处处长邢军志说,他们各自迥异的命运,也折射了两岸关系的变化。1949年台海相隔,第一代大陆新娘与丈夫天各一方;上世纪80年代,两岸逐步“三通”,在此前后的很多大陆新娘都是嫁给了台湾老兵;随着经济发展,两岸婚姻步入常态化,彼此自由恋爱,追随爱情。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上66岁的唐文美,她就是一位真实的“李月红”。1994年,唐文美嫁到台湾。丈夫家经济条件不好,唐文美自力更生。大陆新娘们都叫她“唐妈妈”,有人有困难,她慷慨解囊,大家在台找工作、租房子、遇上麻烦,她热心帮助。扎根台湾,“唐妈妈”的心得是:好心才能立足。
从1988年我省办理第一对涉台婚姻开始,在台湖北籍大陆新娘已成为情牵两岸的温暖纽带。
(省演艺集团供稿,本文有删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