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文化部、省人民政府主办,宜昌市人民政府参与承办的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海内外嘉宾齐聚“中国诗歌之城”宜昌,品味传统端午习俗,祭奠伟大诗人屈原。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以大视野、大气度,通过举办重大节庆文化活动,铸就了诗歌之城、读书之城等一批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
全城诵诗,诗歌之城孕灵气
“因为你,我们认知秭归是诗的原乡;因为你,我们认知诗是人类心灵的原乡。”6月8日上午,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上,台湾明道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著名诗人萧萧朗诵了他原创的诗歌《诗的原乡》。
与此同时,在宜昌的学校、社区、农村,数万市民或诗伴舞、或音乐伴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吟诗”活动,“诗歌之城”情飞扬、志高昂。
当晚,在宜昌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一场以“致远方——我爱宜昌”为主题的诗歌朗诵艺术大赛颁奖晚会举行。
“市民对诗歌的喜爱程度超乎想象!”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陆洞元说,报名者中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83岁,诗歌传承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2014年,宜昌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美誉。这里是诗祖屈原的故乡,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这里还涌现了“农民诗人”习久兰、“码头诗人”黄声笑以及刘不朽、周立荣、毛子等一大批对近代、现代产生影响的诗人。秭归骚坛诗社、长阳诗词协会等诗歌组织活跃在民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能明显感觉到宜昌人民对诗歌的热爱,‘诗意’已渗透进宜昌人的血脉中。”
全域创建,文化大城强底气
“书香宜昌、品味经典,欢迎收听《一起读吧》!”近日,一档名为《一起读吧》(西陵+)的广播节目在宜昌大热。这是西陵区人民政府、西陵区教育局与宜昌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全民阅读专题节目。自3月28日首播以来,粉丝量不断攀升,在全市学生、家长、老师和市民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
在广袤农村,宜都“农民读书节”经验5月在全省推广。宜都市从2007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读书节”,已连续举办十年,成为书香宜都的文化名片。去年,全省“书香门第耕读人家”主题活动在宜都举行,宜都“农民读书节”获评全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深化全民阅读,打造读书之城。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宜学之城”的意见》,将开展全民阅读、打造读书之城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1+10”战略的组成部分进行部署,并将打造读书之城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和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列入了2015年、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宜昌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市中级人民法院开通了“书香在线”,法官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经典;市一中开展了教师“读书富脑”活动;夷陵中学每周一3000师生“朝读经典”;市人社局开展了“书香进工地”……
全民阅读,读书之城扬正气
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正在酝酿,即将走进宜昌市民的生活。正在建设中的宜昌博物馆新馆将于年底完工,新馆集历史博物馆、三峡移民博物馆、龙化石博物馆、党史馆四馆于一体,共设有12个展厅,可同时容纳3000人参观。
去年5月,宜昌以中部地区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近年来,宜昌为争取创建资格,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起来了,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热起来了,一个个特色文化品牌亮起来了。
通过全域创建,宜昌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中心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了城乡全域覆盖。
在宜昌城区,则以创建特色文化社区为载体,不断夯实基层文化基础,市政府投入520万元建设了80个特色文化社区。伍家岗区沈家店社区建起了残疾人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室。
目前,宜昌正在全面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