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量”齐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田思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说明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为避免陷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的“中等收入陷阱”,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五量”齐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聚集力量,压实责任。明确组织部门牵头,督促农业农村部门整合产业、发改部门整合项目、财政部门整合资金各司其职,经常性研究讨论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破解过去“无人专抓、无人专管”的问题,各级党委书记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必问,切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动、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一张图管到底”,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标,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地域经济大盘子,结合产业布局、行业管理、园区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专项工作,逐乡逐村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盘活存量,高效经营。要探索“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对项目、盘家底、谋增收,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落地,保障农民财产权益。鼓励农村盘活闲置学校、厂房、老村部、农田水利设施等现有集体资产,整合集体所有的山林、果园、鱼塘、“四荒”等资源,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统一开发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探索土地供应流转的发展路子,以需求为导向,按开发淤地、集中平整、有序流转、股份运作、盈利分红等步骤,由党组织着力引导和组织群众统一流转土地,增强“造血”功能。

做实变量,优化服务。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构建“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五层级支撑体系。清晰界定村集体、企业、群众三者利益关系,建立健全村集体与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培养壮大致富人才队伍,重点从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合作社负责人、能人大户、已脱贫建档立卡户中培训致富带头人。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开展代耕代收、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加工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联营等形式,兴办农业产业化基地、产业加工基地等,推动农业项目适度规模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创新增量,拉动产业。择优选择巩固提升重点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服则服、宜游则游,大胆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资和利用效率。抢抓“光伏小康”政策机遇,在荒山荒坡、公建屋顶、企业屋顶等场地发展光伏发电,助力村级集体增收。出台用地安排、资金项目、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深化股份分红增收探索实践,当各级财政投入到经营主体形成经营性资产超过一定额度,可按不低于该资产的相应比例量化给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按双方签订的具体项目合作协议获得收益。发挥财政专项资金酵母作用,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村。

互通流量,闯开市场。提倡村企联建,鼓励结对企业充分发挥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和信息等优势,合作开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协同劳务输出等,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引导本地“两新”组织、企业、农场主等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和党员代表开展“电商扶贫”一系列活动,采取政企联建、多方参与,以大带小、组团聚合等方式,帮助解决单个企业、合作社、农户无法解决的品牌打造难、销路少、信息不均等难题,形成项目撬动利益、高端农业分工、电商平台助推、并存抱团发展的新格局,破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的农产品滞销、企业复工复产难等问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