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
在湘渝边境,在里耶·乌龙山景区,八面山从群山中肃然突起,四周绝壁千尺,犹如一艘巨大的航船,行驶在这山海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种喀斯特地貌,成就了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独特景观。而这些景观风韵独具,神奇无比,着实令人神往!
燕子洞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八面山这艘巨船上有一个非常险峻的地方,叫燕子洞。当年,这里曾是土匪的老巢,湘渝边境的土匪据燕子洞而生存,燕子洞则以彪悍的湘西土匪而声名远播。于是,我产生了想见识见识燕子洞的欲望。
如今,一下子过了半百之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想见燕子洞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盛夏之初,邀得几位朋友,与我一同前往燕子洞。
一行人沿一条山间小路缓缓上行,爬到了一个叫曹家坡的小村,便仰头看到了燕子洞。眼前的燕子洞,五洞并列于悬崖峭壁之上,洞口黑乎乎的若五只硕大的眼睛,注视着山下的一切,似乎要将这个世界洞穿。洞的上下方,时有丝丝云雾缭绕,把燕子洞包裹得更加神秘莫测。到了悬崖下面,燕子洞口看不见了,上洞之路就凿在石壁上,仿佛天梯一般。
大伙小心翼翼地向上爬,好不容易到了洞口。我气喘吁吁地小憩着,顺势偷瞄下去,顿时只觉一阵眩晕,从洞口往下即是万丈深渊。我曾当过兵,身体素质不差,可此时也不敢再往下多看,头晕得不得了。直到洞口边才发现,燕子洞五洞并列,从右到左只有一条平行仅尺宽的路将这些洞连接。第一洞仅一个大洞口而已,可作休息之地,朋友说这曾是土匪守洞的第一关卡,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第二洞才算得上是洞,进洞的路倾斜着向下延伸,洞内黑咕隆咚的,凉风“嗖嗖”地从洞中吹来,不由让人打起寒颤。
大伙纷纷打开电筒,踏着乱石,在熟悉地形的朋友的引导下,摸索着向洞的深处探去。走了约二十米,洞越来越窄,到了后面只能蹲着前行,这里便是土匪守洞的第二关卡。当年土匪在这里用石头砌起的掩体,仍历历在目。越过第二关卡,前途豁然开朗。我们用电筒向四周扫射,这里简直像个大舞厅,容纳千人绰绰有余,洞顶是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钟乳石,仿佛刻意得装饰过;大洞四周围绕着小洞,像舞厅边的小包厢。从右边的小洞钻入,可以通往第三洞和第四洞口,再由第四洞沿尺宽的路便进入第五洞。五洞曾是土匪头儿的卧室,里面平坦、洁静、舒适,要想进入此洞,必须过前面层层关卡,方可到达,若最后燕子洞守不住了,可从此处吊一根绳索下去,便可逃遁。熟悉地形的朋友给我们指了一条朝酉阳方向的洞,钻过去后。沿着一条阴河,我们很快就到了一个叫“天窗”的地方。
仰头看向“天窗”,不知这似乒乓球桌大小的“天窗”开得有多高,只见水珠从“天窗”上汩汩滴下,掉在下面的阴河中叮咚作响。朋友说,八面山的雨水多从这“天窗”进入,掉入阴河后流入酉阳境内。“天窗”曾是传说中藏宝的地方,用三个连结的梯子将宝物送上去,然后将梯子毁了,谁也别想取得宝藏。2009年,中央电视台还以燕子洞为背景,拍摄了专题片《寻找迷失的宝藏》。
据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南京闹分裂后,带了20多万人马出走,一路到了湘渝边境。石达开的母亲不堪颠簸,命丧于里耶古镇,于古镇万寿宫进行丧葬,并开棺示众表示没放任何宝物,埋葬后不要挖其母之墓。实际上这是掩人耳目,就在当夜石达开令其心腹连夜将金银财宝送到了燕子洞埋藏,以备日后取用。谁知后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自此一去不复返了。而后的一百多年内,觊觎宝物的人拿着各种藏宝图,在燕子洞疯狂寻宝,做着发财美梦。
我们从“天窗”继续往里前行,路愈发难走,大大小小的乱石,把脚磕得生疼。我们在乱石堆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踱步,其中,有几个同来的朋友打起了退堂鼓:“算了,路不好走咱们回吧。”也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朋友说:“进来一趟不容易,走过这堆乱石,里面定还有好景观”。于是,好奇心又驱使大家继续前进。走了一个多小时,穿过石柱、石花、莲池……终于走到了洞的尽头。前面的洞小得无法再钻,只有阴河水哗哗地朝前流去。朋友介绍道,这股阴河水常年有水桶大的一股水,从山后的龙洞流出,如今被酉阳人开发利用,在山下装了几台发电机,给当地人带去了光明。此时,我真羡慕这股阴河之水,洞穿石岩,走出山去,造福人民。
从燕子洞回来后,人虽苦了,心情却一下轻松了许多。每每有未去过燕子洞的朋友问我,我便道燕子洞的险峻,进燕子洞的艰辛与坎坷,让朋友心痒痒的想去一探究竟。然而,没有险峻、艰辛与坎坷,我们又怎能走得到燕子洞的尽端,从而看到燕子洞那些美丽的景观呢?
走进燕子洞尚且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杯子岩
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看过无数山峰,其中最令我动情的,要属八面山那百看不厌的杯子岩。
八面山的自生桥、燕子洞我去过几次,可唯独杯子岩却从未踏足。于是,便约了朋友向杯子岩出发。
心爽脚不累,我们很快就到了杯子岩脚下。山峰屹立在前,云雾缭绕山峰,微风吹过,做出各式各样迷人的姿态,朝我们流波送盼。眼前的杯子岩,上大下小,四面绝壁,刀削一样,宛如一个硕大的杯子,伫立于八面山旁,与八面山一比高低,看似近在咫尺,却又像远在千里,雾将峰锁,峰破雾而出,带着几分悠闲,几分神秘,撩拨得人心旌荡漾。
杯子岩又名背子岩。传说中秦王朝灭亡后,一位大将军将秦王朝的一位皇子背着四处逃难,翻山越岭来到湘渝边境的酉水河边,实在无力前行了,只好背着皇子向北感叹:天亦亡尔尔亦亡!最后上仙将其法定在了酉水河边,大将军化作了八面山,依旧威风八面;小皇子化作了杯子岩,俊秀无比!
我感叹到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为八面山绘下如此美景。杯子岩峰秀石奇,俊峭无伦。拿我过去爬山的体验来说,远远地从山脚爬上,路便越来越陡,或钻进低谷,或奋力攀登,但总要跋涉,当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脚软腰酸之后,方才看到山峰。其间,稍作休歇,养精蓄力,再作最后的冲刺到达山顶……
而杯子岩是突兀峥嵘,拔地而起,干脆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有峰无山,虽孤峰一座,却玲珑精巧清秀,它爬不上去,只让人远远观望。大自然这位杰出的画师,从万千山峰中选取这一绝景,以蓝天白云为宣纸,泼墨于上,画出杯子岩,悬挂于八面山旁,任人观赏和惊叹!
朋友说,最神奇的要数杯子岩顶处有一泉水,名为“一碗水”,一年四季既不溢出也不枯竭,因此被誉为神水。于是,过去方圆百里的百姓来此取水治病。当时,家境殷实的人家为方便百姓取水,便从八面山架一石拱桥到杯子岩。只可惜破“四旧”时,桥被人炸毁了,如今上不了杯子岩,只有隔了万丈深崖,站在八面山眺望,从内心去品尝那“一碗水”的清澈甘甜了。杯子岩上曾有座观音庙,只可惜也与石拱桥一并捣毁了。
再一步走近杯子岩,只见山峰由无数块大大小小的岩石垒就,树木长在绝隙间,树根不时爬过石头,牢牢地缠着,苍劲有力,让人感叹起生命的坚韧毅力!杯子岩的石头也与众不同,有棱有角,锋芒毕露,似刀削斧劈过,凌厉而出,呼啸而上,直刺苍穹,有一种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其营造出的威武雄奇的气势,实在令人吃惊和振奋。从八面山回来,杯子岩的美景让我回味无穷。我动情地对朋友说,杯子岩简直就是人工精心制作的盆景。朋友则说,盆景是取法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神奇,也就很难有盆景的秀丽。
由此想来,一切自然之美,才是真正令人动情之美!
自生桥
八面山的几大景观,要说燕子洞——险,杯子岩——奇,那么,自生桥就称得上神了。
每当去过自生桥的朋友对我描述起那里的美景,自生桥就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我心中五彩斑斓。
五月的一天,我约上朋友去了自生桥。当时,有朋友不愿去,说是上上下下的路很不好走。然而,路再不好走,我也坚持要去。我们沿了一条羊肠小道,在满地荆棘的山坡下行,走完荆棘地,再沿一条头顶覆盖着杂树的小山沟前行,约二十来米后,豁然开朗,再行数十步,抬头仰望,自生桥就架在了我的头上。那是一座高约三十米,跨度二十多米的天然石桥。从小山沟里看,桥仿佛与蓝天相接,白云袅袅,犹如神仙通道,其桥墩,由看似规则又不规则的条石块叠就,我想就是鲁班仙人在世,也难造出如此美妙的桥墩来。桥上很少有人走过,杂木树丛郁郁葱葱,其中或红或黄或白或蓝的花朵,把桥面点缀得绚丽多姿。
再继续向前,自生桥下面更有那“嗡嗡”作响的泉水,在黑乎乎的天坑里压抑得发出了悲鸣。自生桥下的天坑深不可测,嗡嗡作响之声不绝于耳,弄得人阵阵寒颤。
这时,朋友讲起了故事。有一年,外地一位布客来山上做生意,与当地人发生口角,当地人将他骗到自生桥下的天坑边,准备将他推下天坑。可这位布客看到自生桥神奇壮观的景象后,感叹道:天老爷毫不吝啬的将天桥造到人间,架通天上人间的通道,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就不能架起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呢?当地人听了布客的感叹后,羞愧万分,便放弃原先的想法,将布客带回家中盛情款待。这故事一下把自生桥渲染得更神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多么需要架起一座相互理解与沟通的“自生桥”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