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再兴
通讯员
麻顺强
张
欣
①
开展“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活动。
②
华融湘江银行湘西分行花垣县支行。
③
开展“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活动。
④
到扶贫村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⑤
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⑥
深入土家苗寨普及新版人民币知识。
⑦
率先投放湘西州首笔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贷款,助力企业加快生产,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深秋时节,湘西大地苍翠葱郁、硕果累累、活力澎湃,又恰似被七彩颜料涂染,满山遍野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
近年来,湘西州脱贫攻坚、改革发展成效喜人,州域经济一路高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这其中,华融湘江银行湘西分行为助推全州脱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4年6月成立至今,该行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秉承“立足湘西、依托湘西、支持湘西、服务湘西”办行宗旨,聚焦金融主业,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活水功能,用责任担当助推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建设。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存款余额39.47亿元,贷款余额72.83亿元,实缴税款0.45亿元;信用风险管理可控,内部管理规范完善,资产质量优良,连续6年保持零欠息、零逾期、零不良“三零”良好态势。去年,该行营业部在中国银行业协会文明规范服务五星级示范网点验收工作中得分排名湘西州第一;先后获评“中国银行业协会文明规范服务五星级示范网点”、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湘西州金融扶贫先进单位、湘西州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二等奖等荣誉;该行员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湘西州金融扶贫先进个人。
植根湘西
担当金融扶贫生力军
地处武陵山区的湘西州花垣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该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当时的十八洞村人均耕地面积0.83亩,全村225户939人,村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集体经济空白,更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经过多番调研,决定采取“飞地经济”模式“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产业”,由十八洞村全体村民与苗汉子果业公司合股,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作为技术支撑,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猕猴桃产业。
“发展产业是需要资金的。如果没有华融湘江银行湘西分行的鼎力支持,十八洞猕猴桃产业很难发展起来。”该基地负责人石志刚回忆,当时因公司成立时间短,经营模式特殊,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导致公司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都未获批准。关键时候,刚成立不久的华融湘江银行湘西分行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本色。“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项目情况后,发现这种产业扶贫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完全可助力村民增收脱贫。”该行党委书记、行长段思勤介绍,当时就报请总行研究,决定通过创新贷款主体、创新担保方式、突破贷款期限,为该项目发放6年期贷款1000万元。
有了资金后盾的十八洞猕猴桃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线上线下供不应求,成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好产业。2017年猕猴桃挂果,建档立卡户人均年分红达1000元,2019年增加到1600元。如今,十八洞村猕猴桃可采摘突破1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为村民每人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
为更好助力脱贫发展,2016年3月,该行在十八洞村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着力支持当地特色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随后,结合十八洞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成功经验,提质改造了12家金融扶贫服务站,覆盖湘西州7个县、8个乡镇、12个行政村,为贫困户和村民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把金融活水引入了田间地头,成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连心桥”和“加油站”。
“这两年,我们积极参与湘西州‘产业项目推进年’活动,通过金融力量助推全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段思勤介绍,该行创新引入了“惠农担”“油茶贷”等业务,累计向永顺县发放“油茶贷”7000万元,还对湘西猕猴桃、百合、中药材、黄金茶、生猪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提供金融支撑。今年,该行积极对接花垣县“十八洞黄金茶”产业项目,按照“总额大、覆盖广、期限长”的整体模式化授信方案,于6月末先行获批1亿元授信额度,目前首批客户贷款1360万元已陆续投放。截至9月底,该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19亿元。
普惠金融
用心服务民生促发展
自成立以来,该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支持湘西经济建设和服务百姓的重要金融力量。
“入驻湘西州以来,我们准确把握全州经济发展脉搏,持续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全力落实普惠金融。”在段思勤看来,普惠金融既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让老百姓和中小企业享受金融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此,该行把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助力中小微企业成就“大事业”作为强化普惠金融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服务群众方面,该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传统渠道电子化等互联网金融渠道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并为华融卡ATM跨行取款、网上银行汇款、手机银行汇款客户免收手续费。还加大了县域支行建设力度,目前共有支行网点5家,金融服务涵盖吉首、花垣、龙山、凤凰和湘西高新区。
在普惠中小企业金融方面,该行产业金融做优质企业的贴心银行。在营业许可范围内,只要企业愿意,该行都把心操到位,提供贴身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在对全州城市发展、医疗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撑的同时,加快转型步伐,推动银企互动、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创新,整合银行、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构建了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从制度建设、产品体系、经营模式、服务水平、渠道拓展、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强化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今年上半年,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首贷客户获客14户,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较去年同期实现破零,普惠信用贷款累放资金0.31亿元,惠及62户;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36笔,金额12937.28万元。同时,该行运用中国人民银行低利率支小再贷款完成投放4740万元,主动对接国开行,争取1亿元贷款支持小微企业;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通过线上业务获客发放“税联e贷”信用贷款,新增客户56户,金额1428.9万元,进一步提升普惠小微贷款获客渠道。截至9月底,该行普惠小微金融贷款余额达5.8亿元,“两增两控”目标全面完成。
在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该行大力宣传金融知识,多次开展“金融标准,为民利企”“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人民币知识进社区”“反假币宣传月”“提升金融素养、争做金融好网民”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新版人民币知识,对用卡安全、个人信息防盗、防诈骗、非法买卖账户和假冒开户等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金融知识进行集中宣传,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公众防诈骗能力,助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共克时艰
齐心携手抗疫作表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行迅速反应,认真贯彻总行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强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费率、办理贷款续贷展期等一系列紧张政策,认真落实常态化防疫机制,和湘西州人民一道,同舟共济、携手抗疫。
位于湘西高新区的洁宝日化(湘西)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无纺布及无纺布制品,是参与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资生产企业。今年2月2日,该行得知公司有资金需求,主动上门对接,迅速争取总行支持,全程开放绿色通道,快速抽调业务骨干赴企业现场服务。至2月3日15时,仅用40个小时就完成了开户、资料收集、贷款审批等工作,率先向该公司投放纯信用贷款“税联贷”200万元,助力企业加快生产,保障防疫物资供应。这也是湘西州首笔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贷款。“我们用这笔贷款采购的原材料,生产出了近500万只医用口罩所需无纺布及14万瓶免洗消毒液,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及贷款事宜,洁宝日化(湘西)公司总经理周学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华融湘江银行湘西分行的贷款犹如及时雨,解决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刘春轩是湖南金天铝业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也是“湖湘青年人才”。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金天铝业开工面临资金困难,该行得知情况后,迅速按照全省“战疫芙蓉人才贷”专属融资服务方案,开辟绿色通道,向金天铝业完成授信4000万元,其中专项
“战疫芙蓉人才贷”授信3000万元,用于企业流动性运转及研发支出,3月10日当天就完成了纯信用投放1000万元。这是“战疫芙蓉人才贷”政策推出以来,湘西州内首笔针对“芙蓉人才”发放的贷款,也是该类贷款免抵押免担保的最高额度。
同时,该行还加大对湘西州卫生行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仅今年1至7月就向吉首市人民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放贷1.39亿元,为3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发放贷款900万元,这些贷款大部分采取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方式投放,信用贷款占比95.2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行还通过减费让利、贷款延期等优惠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截至7月31日,该行共完成疫情影响贷款本息延期34笔,涉及延期本息合计2.93亿元;并适当下调受疫情影响企业贷款利率10笔次,涉及贷款本金1.57亿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成本70.6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