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牌坊大文化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文/唐辉林

杨胜国

图/

走近吉首市乾州古城,一座高大宏伟的石质建筑便跃入眼帘,它屹立于观音阁之旁、万溶江之滨、文峰塔之下,像一位守护古城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古老传奇的故事。谁曾想到,这座建筑就是创下三个全国美誉的乾州节孝牌坊。

一、全国最早雕刻“凤在上龙在下”图案的节孝牌坊,具有精美的建筑文化艺术

乾州节孝牌坊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已有150多年历史。牌坊旧址在人民南路田家园,当地百姓习惯称其为田家园牌坊。“文化大革命”期间,牌坊惨遭毁灭;2007年9月,在乾州古城东部,观音阁旁按原貌进行重建。

现在的乾州古城节孝牌坊高9.6米、宽8.9米,石质构造,三间四柱三楼建筑式样,坐东朝西,每天观日出守日落,历经百年沧桑。初次与之近距离接触,你就会为其精美设计、精湛工艺发出感叹。

牌坊脊上安放着象征镇凶避邪的神兽,顶部雕刻飞檐斗拱;正楼上方正反面牌匾刻有五龙捧圣浮雕,并竖刻“圣旨旌表”字样,两侧有双天官把门图案;牌坊中央镶嵌一块大的长方形石板,正面从右至左刻有“诰封一品老夫人节孝周母陈太老夫人之坊”;反面有39竖行每行13个繁体字铭文,介绍牌坊由来,因风吹日晒,字迹模糊依稀可辨;铭文上下两边雕刻凤在上、龙在下的丹凤朝阳二龙戏珠图案,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正反两面下方刻有“冰清”“玉洁”“松贞”“柏操”八字;基座两边雕有狮子、大象、梅花鹿等精美图案;四根整石立柱刻有几幅楹联。

节孝牌坊比例匀称,结构科学合理,工匠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等手法,将动物、人物、花卉等图案立体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穿插各种传统纹饰、铭文、楹联等用以过渡与映衬,使牌坊图文并茂、富有特色。为使铭文更易于观看,工匠进行了处理,将其向外倾斜。五龙捧圣牌匾采用深浮雕处理,相对于边楼浅浮雕装饰更为宏壮,纹饰和雕刻更为精,彰显了其高规格、高标准和高水平。

整座牌坊如同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其东西一致、南北对称的设计原则,符合中国人固有的美学观念,突出了“正”与规矩之理;其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雕刻手法,吻合儒家“和”的思想,突出了“和为贵”之理。牌坊上所镌刻的铭文融古人的生活理念、道德观点、民风民俗于一体,精准传达出牌坊的中心思想,明确表达对牌坊主人高尚节操的赞美。其上精美细致的装饰纹样是建造者所持有的美学观念的物化,也是伦理道德观念的载体。整座牌坊将节孝贯穿始终,通过一坊、一案和一字,宣传节孝文化。

据了解,全国只有三个地方雕刻有“凤在上龙在下”图案:一是慈禧太后陵寝,二是宁远文庙,三是乾州节孝牌坊。宁远文庙建造于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慈禧太后陵寝建造于光绪三十四年,而乾州节孝牌坊是同治四年建造的,故最早。

二、全国唯一因孙子获战功而受朝廷诰封一品夫人并圣旨旌表建立的节孝牌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走近节孝牌坊,观其真容,饱经风雨洗礼,已经褪色泛白,铭文识别困难,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探源热情,更加激发我们从文字记载、图案的展示中寻找和感受的激情。

节孝牌坊诉说了一个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历史故事。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李福猷率军夜袭乾州,周洪福遵守祖母陈氏的命令捐赠粮食招募士兵,

并迎其弟周洪印带领军队守卫城池,牢牢守住乾州,保护了百姓的安危。周洪印因此被晋升为提督衔总兵,获“劲勇巴图鲁”称号。周洪福也被提升为副将,周氏一门均获封赠,其祖母陈氏被诰封为“一品节孝老夫人”。陈氏平素生活清苦,年轻时为人清白、孝敬老人,抚养儿孙。乾州节孝牌坊,寄托了周家后人对祖母陈氏的敬仰、缅怀和追忆之情,后来成为乾州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保持神秘中低调而不张扬。

细抚四根立柱,正反均有富有文学色彩的阴刻楹联,通过十一字、十七字的长联,对旌表主人公进行了赞颂。正面楼柱上款为“令子能读父书移孝作忠尽获高风垂懿范,文孙克勤王事既贞且寿含饴累世沐恩纶”。这副十七字联,上联称赞周母陈太老夫人的儿子继承其父志,

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下联先夸奖其孙辈勤劳节俭,后赞美老夫人忠贞,并送上对其衷心的祝福。边柱十一字联为“家庆国恩紫气来迎王母寿,言坊行表徽音长奉女宗贤”,赞扬周母陈太老夫人伟大的女性品质,作为女中豪杰的表率,长长久久地被后代所美誉。

背面楼柱上款“上尽孝下抚孤茹蘖含冰独向庭帏完大节,内治家外忧国指囷募士允从巾帼见奇人”。上联赞美其生活在清苦之中,始终为人清白坚守。下联指老夫人在乾州遇袭时,命其孙周洪福捐赠粮食招募士兵,以固守乾州深明大义。边柱对联“止水怀贞久见波澜平古井,青霜比节方知松柏抱冬心”,又是对其赞扬的补充,称赞了老夫人虽然守寡多年,内心却依然安宁镇定,好比松柏一样有着坚贞不屈的气节,运用“止水怀贞”和“青霜比节”来点睛和寓意,让后人为之赞叹。

特定的社会背景造就特殊的人文现象,乾州节孝牌坊,虽然是封建社会道德伦常的产物,但它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和血泪,至今仍感人肺腑、受益匪浅。

三、全国唯一建造在苗族、土家族、汉族聚居区的节孝牌坊,具有独特的旅游文化价值

乾州古属武陵五溪蛮地,因万溶江、天星河平行穿流而过,两江夹洲成《易经》乾卦形状而得名,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多少年来,由于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和融合,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有明正德年间开办潕溪书院的教育家吴鹤、清乾嘉苗民起义首领吴八月、清光绪九年率军渡海驱逐法军收复台湾的陕甘总督杨岳斌、清光绪二十六年镇守大沽炮台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镇总兵罗荣光……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多民族融合的历史也催生了乾州人乃至湘西人民风剽悍、血性刚毅、忠孝义勇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表现在男人身上是吃得苦、霸得蛮、豁得出,表现在女人身上则是柔如水、淳如玉、烈如钢。从一座小小的乾州节孝牌坊,从周母陈太老夫人、周洪印等人的身上,从一代代湘西历史名人的故事中,使人们看到了湘西女人的顽强性格和湘西男人的偾张血性。

乾州节孝牌坊,承载了乾州百姓对先人的敬仰崇拜之心和思念追忆之情,成为感受历史氛围,了解乾州历史文化,了解湘西的一个窗口。

节孝牌坊立于乾州古城,古朴的建筑风格、特有的文化寓意与古城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远看如一幅画,体态优美,让你看不厌;近看如一本书,每一处细节都是一个故事,让人品不尽;回想历史,又似一壶深巷老酒,香飘诱人,未饮便已沉醉其中。探访节孝牌坊,有一种领略不完的“风”、感受未尽的“雅”、体会无穷的“颂”。

漫步乾州古城,天空下起了小雨,微风拂面,不远处的紫薇在轻轻摇曳,似乎借着风,侧首欣赏节孝牌坊。归程中,再次回望古城,顿觉魅力四射、收获满满——

历经风雨的乾州节孝牌坊,是湘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湘西文化旅游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