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挖井人老吴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隆杰文

吉首火车站附近,有一座高高的山岭,名曰“姚家岭”。从山脚到山腰,藏着一条蜿蜒而上的青石小路。每天晨昏,都有一群群青壮年男女,背着或挑着空水桶上山去,又背着或挑着装满水的桶子下山来。他们说说笑笑,偶尔飘出几句山歌俚语,愉快的身影经朝阳或夕辉投射、裁剪,成为每日里姚家岭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我也跟着乡邻们上山去。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挑的水,均来自山上一口新挖的井——五马井。挖井人人称老吴,全名吴大发,就住在姚家岭下。我不由暗暗为老吴自豪。

当听说我认识老吴时,走在我前面男子回过头,大拇指一竖,说:“老吴啊,是这个。在我们姚家岭,谁都念老吴的好。平时谁家有个难事,只要找到老吴帮忙,老吴是有求必应。哪处邻居闹矛盾,只要老吴出马相劝,两家人都会和好如初。我们脚下这路,原来很不平整,走起来一脚高,一脚低的。老吴挖好井后,不知从哪儿弄来这么多条石,又将这路铺了一遍。现在这路不仅比以前好走,光看就好看多了。”

上到山腰,在众乡邻排队接水的一口水井旁,我见到了许久不来球馆打球的老吴。此时老吴正赤裸着上半身,坐在离井边不远的一个水泥平台上,边“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边和等待接水的人说笑。已是古稀之年的他,身体依然壮实,胸前长着片密密弯弯的小白毛,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烁金属的光泽。

我走近老吴。老吴猛然看到我,热情地打招呼,问我因何来这里。我指着题写在井壁上的那首《五马井颂》说,来参观你的五马井啊。说完我轻声读起来:巍巍姚家岭/密密林木深/虫鸟奏妙曲/花草夹幽径/神奇五马井/迎来四方邻/喝口清甜水/感恩挖井人。

我吟完这首不知谁题写的颂诗,老吴呵呵笑,马上给我介绍他辛苦几个月才弄出的“杰作”来:这“杰作”左右后三面拱进山体里,正面用水泥砖垒起,再用水泥浆粉刷平滑,差不多半人高。两根管子间隔一尺半左右,经事先留好的两个小孔插进里面,两注清亮的水流划出美丽的弧线,自然流出。

接水人站着的地面,老吴也已硬化好,周围种着一圈圈红红黄黄的小花,整个儿看起,干净整洁,赏心悦目。

至于为什么叫五马井,老吴说,有天他在这里种菜,种累了便躺在草地上休息。没过多久,突然听到阵“哒哒,哒哒……”的马蹄声。老吴抬头一看,正见五匹高大白马由远方疾驰而来。其中一匹马背上还驮着一个头戴钢盔,身穿铠甲,仿佛将军模样的人儿。这人身上脸上满是污浊血水,已沉沉晕去。五匹马奔到老吴面前停下。驮人的那匹慢慢蹲下身,将背上的人儿轻轻放到地上。另四匹两两相对站着,低头吸水。吸了一口,依次走近地上躺着的人,把水送进他的嘴里。那人喝了水,手脚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接着头挣扎着抬起,醒了过来。五匹马喝足了水,那人又骑上刚才驮着他的那匹,向远方疾速奔去。

马匹消失后,老吴这才注意到,他面前不知几时竟多了一口井。井水清澈,捧了一口喝下,清清凉甘冽,让人神清目明。老吴大喜,又跳又叫,一不小心差点掉进井里。大惊醒来,原来是个梦。

老吴翻身坐起,回想刚才的梦境,真实得仿佛刚刚发生过一样,不由望向梦里五马喝水的地方。只见那里的草比别处的青些,嫩些,就想,难道那地下真的有井?想到这,老吴激动万分,想来他们姚家岭附近没有一口好井,人们喝的水都靠买,一年下来得花多少钱。如果能把那下面的水挖出来,也算是我这老共产党员,老海军战士为乡亲们做了一件好事。

如此一想,老吴马上发扬他老海军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来,卷起袖子,抡起锄头就挖。

一连几天起早贪黑,挖到第五天中午时分,水出来了,漫到老吴的脚趾头上,凉凉的。老吴兴奋地又猛挖几下,水越出越大。老吴扔下锄头,像个幼童般又跳又叫:“水出来了!水出来了!”待浊水流走,老吴掬起一捧品尝。只觉那水清冽甘甜,可口诱人。老吴随即拿出手机,拨打事先问好的鉴定水质专家的电话。

大概八个工作日后,鉴定结果出来: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矿物元素,是非常理想的饮用水。老吴高兴坏了,即刻动手“打扮”起这水井来。几个月后,水井才打扮成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

我问老吴,井身用的水泥砖,硬化地面用的水泥和沙子,都是你自己抬上来的吗?老吴说,是啊。你别看我年纪大,一次挑两个砖,或扛一袋水泥,绝不成问题的。

“那买砖、水泥和沙子,还有修路买的条石,钱也是你自己出?”我再问老吴。老吴说:“用不了几个钱的。就算用得再多,我也愿意。钱嘛,只有用对了地方,才有价值和意义。你想,我挖了这井后,乡亲们就不要再买桶装水了,一年下来,能节约不少钱呢。”

老吴就是这样,总在润物细无声。

老吴,出生在保靖县一个偏僻小山村,1964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1970年退役,分配到一个大型兵工厂工作。在当兵的这几年里,老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进入兵工厂不久,由于技术过硬和优秀的领导才能,1974年被抽调到广州,成为一个指导修码头的工人师傅。积极的态度加杰出的才能,老吴很快又被调到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在这里老吴依然干得如鱼得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第二年,老吴便被调往那里从事相关工作。调往深圳同年,也就是1981年,老吴单位接到一个重要通知,上级要在他们单位选派三个人赴马耳他帮忙修建船坞。选择条件中,有一条是必须具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小学都未毕业的老吴,听说马耳他这小国太穷,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能解决,而修船坞能加快他们致富的速度后,虽明知自身文化程度不达标,他还是毛遂自荐,向上级表明他想出去帮忙的决心。出生于农村的他,打小看过太多的贫穷,心里有着深深的悲悯。

上级一查得知,老吴文凭不够,便劝他想都别想了。老吴一听来了气,说你们先别否定我,到底选哪三个人去,不是有个文化考试关吗?如果那关过不了,我自己夹着尾巴跑。

上级见老吴态度坚决,勉强让他报名。老吴为了马尔他人民,也为了给自己争口气,想方设法借来许多机械方面的书,没日没夜地苦读。三个月后进入考场,没想到,老吴的成绩竟超过许多有高中和大学文凭的人,在所有参考人员中排名第二。

考试关一过,后面的机械操作与演讲关就容易了。最终,老吴顺利去了马耳他。

老吴和他的另两个同事,及其他来自中国的工人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提前完成了船坞的修建任务。这是一项堪称伟大的工程。马尔他国政府及人民对这工程赞不绝口,说它会增进他们国家的福祉。竣工剪彩那天,他们请来我们的李鹏总理进行主剪。活动结束,李鹏总理亲切地接见老吴他们,并与老吴他们一一握手问候。

在老吴的人生履历中,援助马耳他这一段,应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老吴却很少向外人提及。我作为他一个关系很铁的小球友,多次请求他给我讲讲他的故事,他出于满足一个后辈对他的好奇心,才在姚家岭上的五马井旁讲起。

那天参观完老吴的五马井,我们还谈了许多关于生命和爱的话题。老吴说,一个人的生命有没有意义,和他的社会地位、名利、财富无关,只在于他肯不肯为社会,为他人付出爱;爱不分大小,滴水之恩同样伟大……

回来的路上,我紧紧地跟在老吴身后,他就是我的方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