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凤凰印迹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王家富

凤凰一日,回忆绵长。

好在回忆,总是温暖的。这次在湘西,特别是在凤凰举行年会,让我这个来自湘西的异乡客特别期待。因为二十年前大学四年级实习时,我们一组十来位同学就在老师谭必友的带领下,来到凤凰腊尔山当了几个月的实习老师。

印象中,谭老师对凤凰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十分痴迷。二十多年了,我还记得他给我们介绍的凤凰苗寨、南长城等诸多故事。在实习之余,他还带着我们参观了凤凰古城。

当时,我们参观了沈从文故居,拜谒了从文墓地,浏览了黄丝桥古城、奇梁洞等胜迹。那时的凤凰县城小且静,是一位锁在深闺的处女。

多年了,我对凤凰的记忆,就一直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凤凰。

尽管之后,凤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尽管之后,在凤凰这个弹丸之地举行的大型活动一场接一场,但是,这些都只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凤凰。南长城,在电视里;洞藏酒,在广告里;围棋赛,在行为艺术里。

每次返乡,一到达吉首,那铺天盖地的鼓点,就以强有力的吸引力迫使我抬头张望,一眼就能看到关于凤凰的巨幅图画:为了等你,凤凰古城已寂寞了千年。

哦,此时的凤凰,已经像一轮月亮,挂在了故乡的眉梢。

之后,凤凰就成为朋友圈常见的背景,凤凰就成这帮文朋诗友常挂嘴边的话题——每次回家的列车上,挤满了逐梦的少男少女,他们油亮的眸子里,装的还是我二十年前的凤凰。让我引以为傲的是,当我离开故乡时,在返程列车上,看到年轻的游客们带回去的凤凰蜡染、披肩、凤凰姜糖——还有从凤凰带回去的诗情画意,从他们年轻的脸庞上,一览无遗。

那时我就想,是该回凤凰看看了。

没想到,又过了几年,直到这次采风,才有机会打量打量凤凰。

原以为,二十年过去了,再来凤凰一定不会有什么交集。没想到这次年会,让我又把目光追回到二十年前,因为今年年会采风的老洞苗寨,山江苗寨,特别是苗族博物馆,二十年前我竟然路过。

此次年会在湘西东道主的精心安排下相当圆满。特别是石头屋苗寨的拦门酒、长龙宴、“高山流水”,抹黑“大花脸”,让来自三湘四水的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东道主的热情好客。

在拦门酒前听同学们唱歌,不少都是“处子秀”,不少同学说,为了能进屋吃饭,不会唱也粗着脖子唱了;有的不会喝酒,为了不扫兴,也梗着脖子,喝下了这碗拦门酒。特别是当我看到男同学们被神出鬼没的苗家姐妹们用锅底灰突然抹成一张张大花脸时,彼此完全笑喷。正是这一插曲,让我对石头屋印象特别深刻。没想到,事后不久就在朋友圈看到石头屋的姐妹们当天拍摄的一些筹备长龙宴的幕后花絮。我这才知道,朋友圈里的一位文友老家就住在山江苗寨,就住在苗族博物馆的后面。听她介绍才知道,二十年前,如果我真的从腊尔山来凤凰的话,肯定要经过石头屋,要经过她家的门前。

思绪,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二十年前的亦师亦友的青春岁月里!

二十年了,无论我们是否承认,青春早已将我们抛在千里之外。当我真真切切地站在凤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时,不由得让我惊喜,这是我二十年前筑梦的凤凰吗?

尽管那时的月亮亮洁如初,那时的蓝天蔚蓝如斯,可那时的人儿都去哪里了呢?没有谁能告诉我。

我深夜抵达凤凰。同时又在深夜告别凤凰。黑,似乎成为我此次重返凤凰的一道屏障。

都说女大十八变,二十年了,凤凰变成怎么样?凤凰的面孔就像苗家姐妹抹在我脸上的锅烟灰一样,让我二十年后,依然看不清她变化的真切模样。

去凤凰之前,我曾大言不惭地说要给参加年会的同学当导游。没想到当我站在凤凰城墙前时,强烈的陌生感迎面扑来。二十年前的县级公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速公路。因此,原本指望在路边欣赏奇梁洞的想法也就泡了汤。二十年前的沱江变了,汹涌而来的游客,让这座山城饱满异常,沱江两岸也变得十分陌生。虽然吊脚楼还在,但是我已经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了。特别是当车停稳,我们准备去拜谒从文墓时,大脑突然瞬间短路,我一时竟然找不着北。

我是个喜静之人。也许,要找到二十年前的凤凰,还得一两个人,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回忆,慢慢地品尝,二十年前的凤凰,也许就鲜活了。

但是,我就算找到了记忆中的凤凰,那也只是二十年前的我一个人的凤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地踏步踏。毕竟,发展才是一个地方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更何况,凤凰能发展到今天,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她追捧她,大力发展起来的旅游业,让凤凰这座深度贫困县成功脱贫,这不正是二十年前的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