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
真正了解胡歌这位艺人,是从阅读他的自传《幸福的拾荒者》开始。这本书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记录了胡歌遭遇车祸后的心灵蜕变,这种蜕变也深深烙印在他复出后的演艺生涯中。
2005年,胡歌在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中饰演李逍遥一角,其形象玉树临风,俊朗飘逸,曾疯魔万千少女,在演艺圈迅速走红。
可好景不长,200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胡歌的人生从巅峰拉到谷底。曾经帅气好看的面孔被撞得支离破碎,心灵更是受到了海啸般毁灭性的冲击。在医院疗养康复的漫长岁月里,二十四岁的胡歌内心面对的恐惧、痛苦、无奈与挣扎,如同无止无尽的黑洞。幸运的是,胡歌有灵性,在渐渐远离演艺圈喧嚣浮华的无数个独处日子里,他走走停停,像是一位拾荒者,一点点拾起破碎的心,最终找到了生命远行的初心。
其实,对于胡歌早期的剧,如《仙剑奇侠传》《神话》等,并无多大印象,仅一介帅气奶油小生。但自从看了《伪装者》《琅琊榜》《猎场》之后,其精湛突出的演技让我刮目相看。当得知胡歌车祸之后涅槃重来时,心中更生得一份敬意。慢慢地,我对他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当然,这种好奇不同于演艺圈狗仔队对明星隐私肆无忌惮的偷窥,而是源自于对生命成长的敬畏之心。胡歌的书里有一篇文章《大记者和本小人》,深刻揭露了娱乐记者丑陋卑鄙的一面,其文笔犀利,刀刀见血。
虽然胡歌经历车祸中面部重伤和朋友张冕去世双重打击,但在书中字里行间闪耀着乐观情怀和智慧哲思。比如以他的姓氏取的文章标题,《胡思》《歌者莫姓胡?》,带有一些幽默自嘲的味道。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照镜子》,写的是一个刚遭遇车祸的年轻人在接纳自己毁容的过程,镜子照清了面孔,更照进了他的内心。正如书中所写“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更深层次去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在治疗期间,他把生命交给了阅读,遇见了《活着》《追风筝的人》《活着活着就老了》《浮生六记》等作品。借读书写作,以思想为针,文字为线,他努力将灵魂缝补得更丰盈厚重,以抵抗现实之残酷。
生命的珍贵在于只有一次。经历车祸后,胡歌曾因替他坐副驾驶的朋友张冕不幸过世而一度自责,在好友们的关心安慰中才一点点释怀,走出伤痛的阴影,领悟了生命的价值。他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经历了人生当中的挫折,不能仅仅只是再红一次。如果要继续做演员,至少我不能重复。”近期他主演的电影处女座《南方车站的聚会》便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扎根生活和打磨演技,把影片中周泽农这个底层边缘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几乎颠覆了以往潇洒飘逸的固化荧屏形象,开始以一种内省式的思维观照洞见自身演艺之路。正如他所说:消费型快乐只是短暂的,唯有创造型快乐才能持续成长。
《幸福的拾荒者》这本书字字句句是痛的领悟,点点滴滴是血与泪的交融,看完之后不忍再翻。整部书文字并不多,穿插了作者胡歌车祸前后的生活工作剪影。像是在告别,告别一段青涩懵懂的少年时光,留下的是一位正走向成熟、睿智与坚强的男人。
胡歌有好的人缘,不仅粉丝多,更有不少喜欢他的艺人朋友,从书中可以看出来。知道他出书,朋友纷纷送上祝福和推荐。经纪人在写给胡歌的文章中藏着一段这样的文字:沿着“地图男”脸上的轨迹,可以通往过去和未来。过去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我们看到一路陪伴我们走过的人,明白珍惜懂得感恩;对于未来,我们相信经历了这次的磨炼,我们获得更多的勇气和祝福去迎接将来。“地图男”是对脸部受伤的胡歌的一种带有调侃意味的昵称,细细咀嚼和回味,却是对身体和心灵受到重创的胡歌的鼓励和期待,蕴涵着人生的智慧。
我不是狂热的“胡椒粉”,而是欣赏尊敬胡歌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名平凡人。相信在这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演艺圈中,涅槃重生的胡歌,会守住初心,追求独立,演绎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