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书方觉仍少年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龙继刚

书籍是营养品,也是保养品。自从沉下心读书以来,我觉得自己的精神状况、生活心态和生命状态越发显得年轻。

记得小时候刚上学,我就特别喜欢读书。每天晚上,我都要借着吐着火苗儿的煤油灯,反反复复地朗读老师教过的课文。读到起劲时,做梦也在大声大声地读,惹得父母哈哈大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野乡村里,我的读书声给了父母亲满满的期待和希望。

年长了一点,我到了外婆家。外婆家住在乡政府的郊外,村子真大、真高、真长,木房子从山脚小河边层层叠叠一直建到山顶。村前寨后,长满各色粗壮的树木,最多的还是板栗树。秋天到了,捡板栗是全村最热闹的事。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去外婆的邻居家。他家里有着两个和我年龄相仿的玩伴,更吸引我的还是他家里那满满一匣子的小人书连环画。它们中有武松打虎,有地道战、地雷战,还有霍元甲。每次去他们家玩,我总要偷偷带上外婆赶集买回来的糖果,分给同伴吃,然后一起翻读那些有趣的连环画。去的次数多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渐渐浓厚了起来。过年我回家,离别前,男孩送了我一本名叫《宝莲灯》的破了皮的连环画。在读小学的时光里,这本《宝莲灯》一直收藏在我的书包里。连环画里生动的画面和简短的文字也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读书记忆。

小学毕业后,我到乡里读中学。那时候,正是武侠小说盛行的年代。乡里的街道很小,店面不多,但是靠近学校门口处却有一两家出租小说的书店,一本租金1角钱到5角钱不等。看着班里的男同学在读古龙、金庸、梁羽生,我心里的渴望真像久旱盼甘霖的野草。为读小说,我经常“节衣缩食”,攒着饭票和店主换钱租书。书籍也有饭菜营养的功效,能让人充饥饱腹。在《天龙八部》《小李飞刀》和《萍踪侠影》织就的武侠梦里,我常常忘掉肚子饥饿的频频传唤。

读吉首民师时,学校有宽大的图书馆,在校学生只要出示学生证就可以办理一本借书证,凭借书证可以免费借书、免费阅读。三年中师生活,因为没有钱上街购物看录像,闲暇周末,我就到图书馆去读《苦菜花》,读《家》《春》《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子虽过得孤独单调,但阅读却不断地增长了我的学识水平,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同时,我还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后来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多年以来,这份荣誉和信念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温暖着我。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读的最多还是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方面的书籍。书到“读”时方恨少。这几年,离开了教学一线,告别了功名利禄,开始追逐无功利的读书生活。随着读书的深入和阅读量的增多,我惊奇地发现了书香之浓、书海之大及读书之欠。于是,愈发珍惜时间,如渴知少年般发狠读书。

一是读好书。我制定了“读千册名著、写一本文集”读书规划,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购买了相关书籍。目前,读着林语堂、余秋雨、祝勇、刘亮程、张锐锋、胡竹峰的作品,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二是养习惯。我坚持晨读和晚读,养成了每天读一读的习惯;坚持“忙里闲读”,工作间隙,抽空翻阅三五页书本,通过轻读书页来提神振气;周末、节假日安排专门的读书时间,做到重读和深读,强化营养吸收。

三是勤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我像小学生一样用笔勾画文中好词好句,摘抄优美段落。每读完一本书,还要或长或短地撰写感想心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是多写作。青苹果乐园总比青苹果“失乐园”好。我认为,学习写作也是厚着脸皮埋头苦干的事,需经历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我相信,只要一直在路上,总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年龄不是拒绝读书的托词。在漫漫人生路上,书籍是最恒久的情人,读书是最长情的陪伴。岁月渐长,时光易逝。现在的我,只要把书捧读,顿觉朝气蓬勃,仍如少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