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结缘任仲平二十五年

2022年02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郑运生


6月15日是《人民日报》七十周年华诞纪念日。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孩子们眼中,七十岁是爷爷奶奶辈的年纪,但报纸不是人生,正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它要有年轻的心态,更要有年轻的未来。


谈起与任仲平结缘,记忆回到25年前。初识任仲平是1993年12月。那时,我刚从新田县国土管理局调入零陵地区国土管理局一年多(现为永州市国土管理局)。25年之后,我从《人民日报》的忠实读者变成《人民日报》的业余作者。在我的写作成长历程中,初心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执著、奋斗和使命。

(一)


读报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修炼。由于工作原因,我读《人民日报》18年中没有停止过。


《人民日报》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是经典之作。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经典大作——任仲平文章。“任仲平”是人民日报的“新成员”。它诞生于1993年12月22日。目前,我已积累任仲平文章近100篇。


任仲平文章从1993年12月问世,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全文4600字,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文字清新。当我看到这篇文章,就被它深深吸引住。当时感叹,“任仲平”这个人太有才了,羡慕不止。后来知道“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


2001年1月,我从永州市国土管理局考入永州市委政研室后,作为市委智囊团中的一员,天天看《人民日报》成为必修课,到现在已坚持18年。开始是剪报,

我选择有针对性的文章,每年装成一册。后来人民日报有电子版,就从人民网下载,积累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副刊等方面的资料数千万字。

(二)


让理念常新,让文章常青,是任仲平文章的一个最大特点。体现了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突出了“主流叙述”的语言特色。正如大家所说的:任仲平文章,“理论有高度,视野有广度,思维有深度,说理有力度,文笔有温度。”


经典里总是有原理体现。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里有一般社会原理、哲学原理;黑格尔的作品里有美学原理;毛泽东作品里有中国社会的政治原理;习近平作品里有治国理政原理。同样,任仲平文章就有“主流叙述”原理。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推出的系列任仲平文章,既有“少书生论政,多老成谋国”的哲学思考,又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担当;既体现了对党的感情,对人民的深情,又体现了党报的使命与激情。因而,得到了广大读者特别是理论工作者的广泛点赞。


品读任仲平文章,可以感受时代的呼吸,见证着国家奋然前行的历史。从2003年剖析抗击非典精神的《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际刊发的《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昂扬奋发的精气神;从2004年,论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刻的《再干一个二十年》,到2014年,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让法治为现代中国护航》,标志着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书写世界法治史上的崭新篇章。


品读任仲平文章,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写作大师们的思考。在学习中,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2011年的《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2016年《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情感,以精神作为切入点,激发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品读2016年的《标注治国理政新高度》,2014年的《标注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和2015年的《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它们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


品读任仲平文章,可以穿越到并不遥远的过去,感受伟人的风采。品读2013年的《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领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取向;从中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培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的行动自觉。品读2016年《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长征这一座精神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


作为人民日报政论最重要的品牌,它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其语言风格有更多的自由性。但始终不忘党报的责任担当,体现了时代性、人民性和针对性,从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许。

(三)


“凡有大事,必看任仲平;把握大势,必看任仲平”。任仲平文章是大家的期待,“任仲平”也是我进步的良师益友。


品读《人民日报》的文章,特别是学习任仲平文章收获的是种子,利用这颗种子,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1998年8月1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我的处女作——《凿石造田的盘聪旺》,并配发摄影图片。近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消息12篇。2012年4月8日,推荐、整理的扶贫功臣蒋孔吉的民情日记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并列头版头条。


学以致用,学用相长。2003年,我写的文章《共产党员要成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忠实实践者》,获《求志》杂志征文三等奖,文章多次在省、市得奖。2011年8月18日,我借鉴任仲平的写作风格,撰写了5100字的《让英雄模范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一面旗帜》述评文章,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文章刊发在《永州日报》头版头条,得到了不少行家的点赞。


学习无止境,写作无止境。工作31年,我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工商报》《人民画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作》《永州日报》《永州通讯》等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近1000篇。2014年评为全市十佳党员学习明星。2017年5月,我被评为永州市党务专家。近七年来,先后在市委党校、新田党校、祁阳党校以及永州市水利局等市、县直单位讲公文写作课40多场次。所有这些,完全得益于我25年坚持学习任仲平文章,完全得益于坚持学习人民日报的有关文章。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任仲平文章,其独特的视角,深邃哲理,美妙语言,给人带来的并非是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通过品读,培养道德高尚的心灵,补足精神之“钙”、养成知识丰富、情趣健康的性灵,让人从浮躁世界走向宁静港湾、从浅陋低俗走向高尚优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