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倩 通讯员 唐希明 齐东斌 蒋梦菲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初冬的一天,艳阳高照,伴着《我的祖国》的歌声在车中飘荡,记者随市公路局一行人从冷水滩出发,沿永连公路驰驶。车上的杨小明说,每当听到这首深情悠扬的旋律,那种对美丽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市公路局局长,杨小明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公路建设的辉煌成就感叹不已。
南行路上,杨小明告诉记者,1978年,我市公路营运总里程4707公里,且大部分等级低,破旧、泥泞、狭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40年后的今天,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2992公里,增长388%,是1978年的5倍多。目前,永州高速公路492公里,排全省第六位;国省干线公路3061公里,占全省总里程的8.1%;农村公路19852公里,排全省第一位;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率、行政村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
“我们按照‘对内大循环,对外大通畅’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公路路网建设。目前,北部县区半小时、南部县一小时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公路路面等级改善率、公路旧危桥处治率100%,危险路段都安装了防护设施,路面等级也大大提升,原来是‘车过一身泥’,现在是‘车在画中行’。”杨小明自豪地说。
路网大建设
路面施工
“永连公路始零陵,穿阳明,越萌渚,接连州,地质十分复杂。修筑之难,耗资之巨,前所未有。赖筑路之举,众望所归,上下左右,倾力玉成……”在高耸的永连公路纪念碑下,我们一字一句地阅读《永连公路记》碑文,再凝视碑上的捐款单位和捐款数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在永连公路起点短暂停留后,我们再次出发,在车上聊起了永连公路不平凡的历史。
同行的市公路局副局长陈跃峰告诉记者,永州境内山川纵横,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由于铁路运输只有湘桂铁路穿境而过,全市主要运力依靠公路。而公路运输中的G207线和S1830线,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弱。号称天堑的双牌大山和蓝山南风坳一起形成了阻隔永州通江达海的天然屏障,严重制约了永州的发展。
“1996年12月市委、市政府规划修建永连公路,号召全市人民募捐,短短3个月就募集到近7000万元。那种踊跃为修路捐资的感人场面我至今记忆尤深。虽然这笔钱不到公路总投资的十分之一,但它凝结着全市人民对修路的热切期盼和鼎力支持,这份情意异常难得!”同行的市公路局办公室主任唐希明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车窗外的阳明山脉群峰耸立,秀美风景从眼前掠过。
“永连公路的开通见证了永州人民求发展、谋自强的开放精神。每次穿越其中,总是心潮澎湃,全民捐资义举充分诠释了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永州精神!”杨小明激动地说。
永连公路北起零陵区,南止蓝山县南风坳延伸广东连州市,是一条连通湘粤的高等级公路,全长165公里,1997年开工建设,2003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目前,它的身旁添加了一条二广高速,以更加雄壮的姿态伸向广东沿海。
“永连公路打开了通往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南大门,广东的暖风吹进了永州,带动了我市的经济发展。”杨小明说。
车到双牌红水岭村后,向右拐进了二广高速双牌连接线,经五星岭林场,过潇水大桥,穿双牌县城,车辆已行驶在改建好的G207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二级公路路段。
层峦叠嶂的双牌大山横亘在双牌和道县之间,将永州切成南北两片。多少年来,这道天然屏障阻隔我市南北交通,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改建207国道,消除南北屏障,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果断启动这一惠民工程。工程建成后,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双牌到道县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至不到50分钟。”杨小明向记者介绍。
“整个改建工程全长45.975公里,2012年11月破土动工,2015年9月正式试通车,比设计工期提前了40天。”陈跃峰说,改建工程地处大山深处,山高坡陡、地质复杂、环境恶劣,是湖南省除雪峰山和湘西矮寨外第三大难点施工路段。“三年苦战,终于天堑变通途!”
穿行在双牌大山中,杨小明向记者娓娓道来。从2004年到2018年,我市新改扩建公路28条总里程950公里,完成投资近60亿元;2010年到2018年,完成大中修总里程600公里,总投资5.6亿元。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决策“六大战役”,将其中的“交通提速”作为重要工作来部署,加速推动了我市的公路建设。2017年普通干支线大中修投资7158万元,实施30.419公里,工程合格率、优良率100%,排名全省第一。市公路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抽调10多名技术骨干充实“交通提速战役”一线,组建干线公路建设巡查小组,进行技术解难和质量安全监督,树立了公路人能干事、能干好事的良好形象。
路容大改善
美丽公路
一条宽阔平坦的靓丽公路穿越在绿水青山间,一幢幢瑶族风格的楼房如画般掠过,一派恬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行走在G207江华段这条湖南“最美公路”,令人心旷神怡,不禁感叹于路与自然、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绝佳组合。
“2015年,我市启动了全域美丽公路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达22648公里,实现国省干线公路路况优良率达90%以上、农村公路中等以上比例达85%以上,公路附属设施全部符合国检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每个乡镇创建不少于2条精品示范路,让美丽公路遍布潇湘大地。”一串串数字对于杨小明来说已烂熟于心。
“我们还组织人员到浙江参观学习美丽公路建设先进经验,明确在美丽公路建设中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美丽公路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唐希明说。
窗外的山上,一座座风力发电场的风轮在阳光下旋转,成为了秀美瑶山一道别样的风景。
行驶一段时间后,车子转进了白芒营服务区,记者被这个花园式的服务区惊叹不已。
“这是我市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首座公路驿站,已评为全省公路系统示范服务区。服务区内设有休息室、洗浴室、修车区、公寓,配备电脑、通讯、医药箱、地图、修车工具等便民设施,并免费提供热水、休息、简易救治、路况查询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服务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是建设美丽公路的目的。”杨小明向记者阐述了我市美丽公路建设的内涵:提高公路通行水平,实现出行更便捷、交通更顺畅,打造“通达路”;结合沿线景观、地貌结构、特色风貌、山水资源等,打造“景观路”;带动乡村旅游,打造“致富路”;促进城乡文明对接,打造“文明路”;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受益,打造“惠民路”。
陈跃峰向记者介绍,在美丽公路建设中,我市按照“适地适绿、速生速绿、乔灌结合、立体绿化”的原则,强力推进干线公路绿色通道建设任务。近两年,累计投资1.2亿元种植各类乔木、灌木、花草,干线公路林木绿化率达88.3%,部分路段实现立体绿化。全市11个县区都选定了试点路段,分层次、分时间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江华、江永、双牌、东安、零陵、道县等分别对辖区内G207、S325、S216、冷东公路全面启动美丽公路建设,冷水滩“五道五治”初现成效。三年来,我市建设美丽公路已达185公里。2017年12月,G207江华段被评为湖南十条“最美干线公路”之一,C105零陵段被评为湖南十条“最美农村公路”之一。
“建设美丽公路,终极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通车为主要功能,建成连接乡村生态旅游点的美丽经济大走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美丽公路建设带来的成果。”杨小明言简意赅,有的放矢。
以美丽公路串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将使永州迎来华丽蝶变。
路域大整治
质量检测
隧道施工
晴空万里,凉风飕飕,我们从冷水滩驱车沿省道217线向邵阳方向行驶,放眼窗外,满山枫叶艳惊霜。
“我们这次去看一下东安县南桥镇‘马路市场’整治的成果。”唐希明告诉记者。
“‘马路市场’直接影响到行车畅通和公路整体效益的发挥,制约了城乡同创一体化建设,损坏了地方政府形象,是路域环境整治的一块‘硬骨头’,更是社会和人们出行关注的焦点。整治前,全市11条900多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沿线集镇60多个‘马路市场’。”同行的市公路路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杨平湘说。
杨平湘介绍,2004年以来,路政执法队在攻克“马路市场”难题时,坚持综合治理与标本兼治相结合、政府统一领导与部门协作相结合、经常性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宣传先行与稳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多策并举,集思广益。
“我们主要是采取三个办法,一是辟新路,绕开‘马路市场’。投资2亿多元,对国道322线零陵黄田铺、207线东安石期市、省道323线道县仙子脚等11条国省干线公路上的24个‘马路市场’绕道。二是重疏导,实行强基增容。投入8000多万元,新建、扩建、改建20多个农贸市场和停车场,解决交通畅通与居民贸易需求的矛盾。三是强管理,取缔‘三占’现象。坚决取缔占路集市贸易、占道经营、占道摆摊设点的现象。同时,搞好公路用地及建筑控制区的硬化、绿化、美化等配套建设,划好标志标线,实行宅路分家,改善集镇路段生态环境。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治理了‘以路为市’这一顽疾,解决了公路‘肠梗阻’老大难问题。”杨平湘一路上侃侃而谈。
不知不觉到了南桥镇,我们看到,穿越全镇的省道217线畅通无阻,街道两边井然有序。
“原来可不是这样。”杨平湘说,因南桥镇位于永州、邵阳两市交界处,人员密集、车流量大、农副产品交易十分活跃,日积月累,导致公路排水不畅,路面损坏,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成为典型的“马路市场”。为解决我市国省干线公路最后一个“马路市场”,市公路局将南桥镇“马路市场”搬迁列入2017年路域环境建设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经过多方努力,拆除了原“马路市场”两侧100多个临时铺棚,清理了摊点,疏通了水沟,路面进行了摊铺和标线。完成了600多平方米的交易大棚,所有摊贩、货物进场交易,车辆定点停放,垃圾定点倾倒。
“昔日是脏、乱、臭、堵,今日是畅、安、舒、美,永州国省干线公路已彻底告别了‘马路市场’”。杨平湘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返回冷水滩的路上,杨平湘介绍了我市打造优美路域环境、推进“美丽公路”建设的情况。他说,路政管理工作是“美丽公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路政管理示范路”创建、“路政专项整治行动”等,实现“路在景中延,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目标。目前,G207线、G322线、S323线、S325线和S216线已完成“路政示范管理路”达标。
“我们重点落实了六大结合,将“美丽公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城乡同治”“创建文明城市”等政府创建工作紧密结合,与干线公路“水沟大清理、涵洞大疏通、路容路貌大提升、安全隐患大消除”等公路养护紧密结合,与公路安全紧密结合,与保护路产紧密结合,与维护路权紧密结合,与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紧密结合。”杨平湘言之有序。
一路走来,曾经随处可见的改拼装车、超限水泥车、运煤车、河沙车已不见踪影,这是我市实行常态化超限超载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抓治超就是保安全,抓治超就是保民生。”杨平湘口角生风。2014年以来,我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的原则,深入开展车辆超限联合治理,强力推进治超工作。五年来,全市各治超站点共检测超限超载车辆210万台,处罚8560台、卸载15.8万吨,切割并恢复原状非法改装车辆3863台,驾驶员违规记分1860人5548分、吊销行驶证6本,实现了货运车辆站点超限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四十年来横空出世的一条条公路似彩练起舞潇湘,连接南北,通江达海。
大修施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