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倾力打造省级教育名县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本报通讯员 周纲要 唐文 石玉星 伍克飞 曾林生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40年。
4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从“穷国办大教育”到“大国办强教育”,即便是最大胆的预言家,也意想不到中国教育会有这么翻天覆地、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镶嵌在湘江边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祁阳县,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砥砺向前,发奋图强,从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蜕变成全省的教育强县和经济发展强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湖南省教育强县”等荣誉纷至沓来,交出了一份“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满意答卷。
祁阳县委书记周新辉深入幼儿园调研办公,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
祁阳县委书记周新辉,县委副书记、县长金彪进村入户调研学位建设。
祁阳县委书记周新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国锋指导学校开学工作。
引子
祁阳三国置县,自古崇文兴教,英才辈出,隋唐至明清,全县进士及第高达142人。远有三国蜀名臣蒋琬,明户部尚书陈荐,清代兵部、吏部尚书陈大受,近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陶铸。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总人口10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404所,在校学生(含幼儿)15.2万余人,是湖南的人口大县、教育大县。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2016年,祁阳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更是把发展教育列为优先发展的“头号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文教兴县”战略,并在顺利实现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跨越的基础上,响亮提出:通过5至6年的持续努力,把祁阳建成“名校云集、名师荟萃、名生辈出、名满三湘”的省级教育名县。
县委书记周新辉告诫全县的领导干部:“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对教育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为过。对教育发展,我们必须高看一层、厚爱一等,将我们这个教育大县、强县,全力打造成教育名县。”对教育情有独钟的他,大家都称之为“教育书记”。
县委副书记、县长金彪以发展教育为己任,靠前指挥,亲自担任创建教育名县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坚持党政定期议教制度,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深入基层组织专题座谈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县人大、县政协经常开展督查调研,深入学校现场办公,为学校排忧解难,强力助推教育名县建设。各级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使人们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建设教育名县,教育部门应担主责。教育系统全体干群、师生坚决拥护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教育名县的英明决策,坚定不移地践行教育改革与创新,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中华庄严发声,彰显了祁阳教育人的勇气和豪情。祁阳教育正朝着建设全省教育名县的目标坚实迈进!
奏好党建引领的“主题曲”
“党的绝对领导指挥,是建设教育名县的航向标和指路灯;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抓不好党建是最大的失职。”曾中华表示,祁阳县从“四个加强”发力,抓实系统党建工作,为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县教育局依托“道德讲堂”“中心组学习”“局长上党课”等,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理顺基层党建管理体制,顺利完成接管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培树了县教育局、县职业中专等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实现基层党建全覆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配强纪检监察队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查违纪行为,加大通报力度,加强党规党纪和廉政警示教育,打造教育系统特色清廉活动品牌。加强财务、建设、招考、人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抓好廉政风险防控,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教育政治生态。
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积极建设电子化网络信访平台,充分发挥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局长信箱等平台作用,采取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重拳整治教育“三乱”“雁过拔毛”、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树立了干部教师的良好形象。
加强群团统战工作。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工会组织建设力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做好统战工作,推进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少先队、老龄、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弘扬了正能量、振奋了精气神。
奏好创优环境的“协奏曲”
“建设教育名县是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勠力同心,长久发力。”这是祁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口头禅”。该县将教育名县建设纳入重点考核,做到分级负责、齐抓共管。
组织保障有力。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即定期议教制度,县委常委会议每年至少1次专题议教、3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推进城区学位建设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学校制度,县四大家班子带头,每人联系1至2所学校,每年为联系学校办2至3件好事实事;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制度,将教育工作纳入全县各镇(街道)、县直部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逐级分解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把教育履职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经费保障得力。在教育投入上做到“三个优先、三个确保”,即预算优先立项、追加优先安排、拨付优先到位,严格按照“三个增长”“两个比例”强投入;确保教师待遇落实、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政策性资金配套到位。同时,剥离教育债务,将普(职)高学校原向银行贷款和向教师个人集资借款全部从学校剥离,由县财政还本付息,为高中学校发展“松绑”。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突破10亿大关,达到历史新高,教育支出连续多年成为全县总支出中的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环境保障给力。规范部门行政行为,凡学校需要审批或支持的事项,都要求各职能部门做到办事效率最高、收费标准最低、服务质量最好,对不经主管教育的县级领导批准,擅自进入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的单位和个人,视同“三乱”行为按规严肃处理。近3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对教育的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行为。每年至少开展2次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为师生营造良好环境。每两年评选表彰“十佳中学校长”“十佳小学校(园)长”“十佳重教模范”“骨干教师”“明星教师”“卓越教师”等,利用祁阳政府网、祁阳电视台、手机报、微祁阳、祁阳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推介,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奏好“四名工程”的“品牌曲”
祁阳将实施“四名工程”作为打造教育名县的重要抓手,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有实力的名校、名生、名教师、名校长,擦亮祁阳教育品牌。
“一校一品”工程。出台《祁阳县中小学校“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建设路径,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祁阳一中和民生小学被评为首批“永州市名校”,祁阳潘市红军学校成为“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浯溪一中、黎家坪镇一中、西区明德小学、陶铸中学等一批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中小学校不断涌现。
“名生培育”工程。实施“一届高考六年抓”战略,确保全县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招飞录取人数和音体美专业生录取人数逐年提升。近年,来,全县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持续保持在2000人以上;2018年,全县高考一本上线突破千人大关,中考高分段占比稳居永州市第一。从初中入手,进行中学生奥赛培训,制定奖励机制,让祁阳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奥赛获奖人数逐年增长,致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习惯良好、成绩优异、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的优秀人才。
“名师培养”工程。近三年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特岗计划、定向委培、引进等方式,补充教师(财会)1446人。建成名师工作室27个,年均培训干部教师8000余人次,6人被评为“永州市首届名校长、名教师”,5人入围“年度名师”评选名单,2人授课入选市级名课,3人入围“湖南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行列,1人被荐为湖南省教师工作坊名坊主(全省仅3人),2人被聘为省国培项目监管、指导专家。周暑雄被聘为省国培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专家和网络研修监管专家,并参与教育部《“三段六步式”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国培案例编撰工作。全县4个教师工作坊连续2年被评为“湖南省A类工作坊”,祁阳连续3年被评为“省国培计划A类项目县”。2017年,全省“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展示汇报现场会在祁阳召开,该县师训经验在全省推广。优先保障教师待遇,将教师“五险一金”单位负担部分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万元农村偏远小学骨干教师特别津贴,安排2600万元以上用于落实城乡班主任津贴、提高特别偏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等8个方面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激励机制,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的城区公办学校班主任津贴,并在全省率先设立每人每月100元的特岗教师特殊津贴等,广大教师有了更多获得感。该县还出台了《祁阳县“名优校长教师激励工程”实施方案》,落实每两年400万元的政府奖励基金,重奖一批重教模范、师德标兵、名教师和名校长,并为“十佳校(园)长”、骨干教师、明星教师、卓越教师按月发放100至400元不等的特殊津贴;全面推行干部述职述廉和满意度测评制度,测评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励、晋职、交流的重要依据;全面实施“师德测评+出勤+工作量+教学业绩”的绩效工资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内生活力。
“名校长”工程。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和校长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在一线选校长、凭实绩用校长、靠制度管校长,以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带动教育发展、品牌建设;推行“名校长工程”,通过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名校长大讲坛”等方式,总结、推广名校长的先进教育思想、管理方法和优秀学术成果,对青年管理人才和年轻校长进行传、帮、带,储备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定期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传经送宝,选送名优校长教师到北京、长沙等地进行高端培训、挂职锻炼或教育考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校长队伍;致力解脱校长繁杂事务,让校长带头走进课堂上课、听课、评课,引导校长争做“学习型”和“思想型”校长,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奏好深化改革的“核心曲”
祁阳聚焦问题导向,坚持精准发力,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为创建“湖南教育名县”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人事改革迈出新步伐。2018年暑假,祁阳出台实施县教育局机关内设股室及正股级直属事业单位正职职位竞聘上岗,镇(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职位竞聘上岗及校长竞聘上岗等方案,分层次组织校级以上干部222人次参加文化测试,举行各类竞聘述职演讲195场次,138名教育干部通过公开竞聘上岗方式脱颖而出,促进了选人用人机制的科学合理、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教育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基本形成。省内外多家媒体以“祁阳积极稳推教育人事改革”“祁阳教育人事改革动真格”“‘赛场选马’激发干部活力”等为题,进行了广泛宣传推介,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和好评。
办学体制激发新动力。在财政扶持、土地保障、师资支持等方面大力扶持,鼓励引导民办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办学品牌。郡祁学校、华阳学校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伯爵东江小学、哈弗育才学校正式投入使用。陶铸中学、伯爵幼儿园等8所民办学校(幼儿园)成为省、市级骨干民办学校(幼儿园),哈弗中学中考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办学模式释放新活力。筹建祁阳文昌中学,由祁阳一中托管并成为祁阳一中优质生源基地;成立祁阳七中教育集团茅竹镇中学,努力将茅竹镇中学打造成乡村教育优质示范学校;成功组建城区、黎家坪、白水、羊角塘、观音滩等5大初中教育联盟,辐射初级中学31所,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等方式,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办学。同时,大力推广浯溪二中、人民中心小学、民生小学等城区优质学校与肖家镇中学、六合岭完小、梅溪镇中心小学等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成功经验,实现了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育人模式呈现新气象。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素质教育,突出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以“雏鹰争章+”为引领,扎实开展“雏鹰争章+国学经典进课堂+校园足球+校园鼓号队+民族器乐”等系列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初中教育以“团队创优”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普高教育重点抓好奥赛培训、特长生培养、名校自主招生、空军招飞等工作,补齐短板,拉长长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职教育重点抓好校企融合、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
课堂改革迈上新台阶。依托27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和县、镇、校、组四级教研网络,常态化开展送课、竞课、研课、磨课等教研活动,培育了浯溪二中、祁阳七中等一批市、县级课改示范校和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300余人。近三年祁阳选送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课例获市优、省优、部优达369节(其中部优22节、全市首届名课2节),县教育局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后勤管理取得新突破。严格执行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实施细则和学生食堂及伙食费管理工作问责制暂行规定等,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规范学校财务行为。规范学校食堂和学生(幼儿)伙食费管理,落实食堂伙食台账管理制度,织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食堂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整治套取公用经费、私设“小金库”、克扣学生伙食费、出售不合格食品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学生权益。
招考改革取得新进展。突出“就近免试入学、划片招生”原则,严控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班额,城乡学校“超大班额”全部化解,起始年级基本消除“大班额”;积极对接中考改革,理化、政史、生地等科目考试实行合卷,缩短考试时间、降低考试难度,强化能力考察;从省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中拿出10%,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更有质量的教育,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督导带来新变化。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跟踪督查制度”等8项工作制度,制订出台《年度县直学校、教管中心、初级中学绩效评估考核工作方案》,将教育督导纳入全县年度工作考量,逐步完善了管督分离、具有祁阳特色的督导模式。充分发挥五个督学责任区督导作用,定期不定期对中小学校进行专项督查,促使学校依法办学、提高质量、特色发展,促进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品牌的形成。
奏好普惠民生的“惠民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祁阳始终坚持用最大的力度最强的保障,积极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育成了祁阳闪亮的名片。
“化超”工作全面完成。县政府成立招生化超工作办公室,统筹调度全县中小学校的招生工作,多方调研制订出台招生工作方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让招生政策家喻户晓。科学调整城区学校划片招生范围,确保每所学校都能招得了、招得满,每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坚持“一校一策、一校一案”,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对小一和初一新生实行先民办学校录取后公办学校录取的分批次录取办法,精确保证了公办学校起始年级按标准班额开班。今秋开学,全县初中平均班额为50.4人,小学平均班额为39.77人;409个65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全部化解,小学1、2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1、2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其他年级班额控制在65人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
学位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城区学位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出台《县级领导联系教育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城区学位建设考核办法》等红头文件,全体县委常委和分管联系教育的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至2个学位建设重点项目,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召开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七里桥镇中学、哈弗中学扩建,大众完小、宝塔完小、浯溪三中、浯溪街道中心小学易地新建,郡祁学校、华阳学校新建等教育“十二大工程”,2017年新增学位2800个,2018年可新增学位1.61万个,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将在2019年得到彻底解决。
教育扶贫深入实施。成立控辍招生、学校建设、信息化、师资支持、资助、巡查等9个专业组,推进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倾斜。仅2018年落实各类资助金5105.7万元,惠及学生8.9万人次,坚持扶贫扶志相结合,引导4000余名干部教师与1.2万余名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县教育局派出2名干部驻村帮扶,机关股室以上干部结对帮扶的82户中现已脱贫77户,脱贫率93.9%。县教育基金会、昌世助学基金会等每年资助贫困学生2000人次以上,昌世助学基金会被评为“全市精准扶贫优秀爱心组织”,八十高龄的陈昌世老人20年助学历程,新华社、光明网、湖南日报头条等予以了专题报道。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贫困家庭子女选择职业学校就读,实现就业脱贫;全面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现代职业农民)”培训,今年已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2016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教育扶贫经费500万元以上;今年又将各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拨付,确保应助尽助。
平安建设扎实有效。积极推进“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创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大会战”、校园安全大检查等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交通、校车、校舍、消防、法制、禁毒、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防溺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全县教育大局总体和谐稳定,县职业中专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
奏好统筹发展的“交响曲”
祁阳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积极构建各类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学前教育普惠提质。积极构建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先后建成公办幼儿园17所、普惠性民办园109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68%,县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市示范性幼儿园”,全县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7年投入8亿余元,建成标准化学校2所、完小以上合格学校88所、非完小合格学校69所、教师公租房2000余套,一大批薄弱学校得到全面改造提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今年又投入700余万元,完成10所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和60余所学校(含幼儿园)食堂提质改造;“智慧教育”即将全面推进,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达99.9%和99.4%。
高中教育更趋普及。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师资配置等方面向高中办学倾斜,出台《关于加快祁阳县普(职)高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扩大高中阶段学校在选人用人、经费保障、教师选聘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普高教育注重内涵发展,祁阳一中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祁阳二中、祁阳四中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陶铸中学为“省级民办骨干学校”,普高教育呈现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趋势。
中职教育彰显新特色。加快县职业中专创建“省卓越中职学校”步伐,从2018年起,县财政按500万元/年的标准拨付配套建设资金,为学校创建“省卓越中职学校”提供财力保障。学校学生突破8700人,学生就业率100%,县职业中专对口升学率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学生就业率保持100%;牵手湖南铁道职院、湖南大众传媒职院等高校推进“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申办省广播电视大学永州分校祁阳教学点,获得在本校开办非全日制成人大专班资质,中高职联合办学迈出新步伐;与科力尔电机、凯盛鞋业等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学校办学成果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民办教育加速发展。成功引进长郡教育集团永州市郡祁学校和祁阳华阳学校等一批高品质民办学校。陶铸中学、宏文学校、伯爵幼儿园等8所民办学校(幼儿园)成为省、市级骨干民办学校(幼儿园),哈弗中学成为全市民办教育窗口学校。
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在政策、编制、经费等方面向特殊教育倾斜,面向社会招聘特教专业教师10人,对特教学生实行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补”政策,惠及智障残疾儿童近百人;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全县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3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祁阳教育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科学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从全省的教育强县一步步向教育名县坚实迈进,必将焕发祁阳教育发展的新活力,谱写祁阳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启祁阳教育新的“加速度”。
祁阳建成的农村标准化学校黎家坪镇一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