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晶 通讯员 唐洪波
图为湘江风光带。本报记者 郭磊 摄
“永州之野产异蛇”,一千多年前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让湘南永州闻名遐迩,但同时也让人们陷入误区,认为永州是一个蛮荒之地,遍地毒蛇,这一印象久久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时光的脚步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永州,早已不是柳子笔下的惨淡景象。她不仅山清水秀、文化丰厚,而且到处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之歌,践行着诚信友善的文明行为,书写着感人至深的文明故事,随处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缕缕文明新风,文明之花在永州大地竞相绽放。
高位推动
精心培育文明花
精神文明建设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内容。市委予以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不下十次,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市委书记都亲自部署安排,还每年主持召开一至两次文明委全会,安排具体任务,点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层层传导工作压力,使精神文明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为彻底改变城市面貌,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文明城市决定,书记、常委分片包干,市级领导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手上有项目,对城市的“脏乱差”和不文明行为展开攻坚战。短短一两年时间,中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为提升文明素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鼓励群众“写永州、画永州、唱永州、演永州”的系列文件,每年组织开展大合唱、广场舞、电视歌手、摄影、书画、征文等比赛,做到月月乐、周周乐,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中陶冶情操,提升文明素质。
为建设美丽乡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15个文件,其中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按照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的创建标准,每年确保10%的农户、村、乡镇创建成为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到2020年全市50%的乡村成为文明村镇。
为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每年都参加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书记为志愿团队授旗,让学习雷锋精神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让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让传承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为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每年春节前夕,市委、市政府领导纷纷走访慰问道德模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形成好人有好报、好人受礼遇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美的风景叫文明。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位推动下,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着力点、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打造“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献计出力,讲文明、树新风在永州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在永州大地层出不穷,中国好人、湖南好人、感动中国人物频频出现永州人的面孔。
部门联动
同心浇灌文明花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市各部门齐动员、共发力,统筹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时时加压奋进,事事做细做实,努力让文明成为市民的习惯,让城市更美丽、生活更美好。
市文明办充分发挥组织、统筹、保障、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引导志愿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倡导用爱心传承文明,用真情奉献社会,用行动践行诺言,积极投身永州发展实践,播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市交通运输局在文明创建中以场站窗口、公交窗口和出租车窗口等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突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突出公交车全面整修升级,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改变环境“脏、乱、差”和服务“冷、横、硬”现象,打造文明交通。
市中心医院秉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从“小细节”上彰显服务患者的“大情怀”。医院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成立病友服务中心、陪检陪送陪护中心、投诉中心;开通手机APP掌上医院和“24小时服务热线”;引进门诊电子病历、自助查房系统,实行院内WIFI全覆盖。
市人民检察院紧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规范司法行为等重点,开展常态化检务督察。组织检察官进行宪法宣誓,到永州监狱开展廉政教育,专项检查县区检察院财务开支,抽查一些干警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深入开展“讲规矩、守纪律、转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
江华瑶族自治县国税局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税收工作同步安排,力求两促进、两不误。按照“请进来开门教育、走出去广纳谏言”的思路,多次深入基层与纳税人沟通,倾听纳税人诉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这样的单位在我市不胜枚举,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争创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比学超帮成为风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11月17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创建名单公布,零陵区石山脚街道悟山里村、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塘头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市人民检察院、市人防办、江华瑶族自治县国税局、市中心医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零陵区徐家井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至此,全市已有10个全国文明村镇、14个全国文明单位、10个省文明标兵单位、85个省文明单位。
城乡齐动
悉心共育文明花
城乡齐动,才能奏响文明的最强音。在文明创建中,我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达到市民农民文明素质同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要加大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文明城市基本理念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凝聚创建共识、汇聚创建力量、加大创建力度。”2017年5月2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尤碧主持召开创文工作会议时强调。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后,2017年5月,我市部署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争在2020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在创建中,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提质扩容打造宜居家园,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建设品质、产业品质、文化品质和生活品质。与此同时,11个县区文明创建遍地开花,除道县和双牌正在创建外,其他县区均成功创建为省文明县城。江华瑶族自治县获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城市。
2018年4月1日,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永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施行,为创造整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法律保障。同日,市交警支队联合团市委发出“文明驾驶,从我做起”倡议,号召广大驾驶员做文明人、开文明车。
“每次回家都会发现不同的变化。”在外地就读的大学生唐小乔为家乡的美丽蝶变感叹不已。“一个个游园风景如画,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一台台车辆礼让斑马线,我觉得永州越来越文明了。”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市广大农村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
以“星级文明户”评比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是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2016年,祁阳县率先启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确定“爱党爱国星”“遵规守法星”“环境卫生星”“诚实守信星”“孝老敬贤星”“团结友善星”“勤劳致富星”“科教文体星”“生态建设星”“计划生育星”等“十颗星”,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予以表彰,制定文明户礼遇制度,让文明户在小额贷款、子女上学、就医体检等11个方面享受优先优惠政策。
“我一定要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路人,在村民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得知被评为文明示范户后,祁阳县白水镇杨桥村主任周昌波非常高兴。目前,全县已评出“十星级文明户”一万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一千户,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的农家书屋工程,我市从2007年全面启动建设,到2017年建成书屋5173家,配送图书1100多万册,基本解决了农民读书难问题,成为开展“书香永州”全民阅读的平台、农村文化资源聚集的平台、培养新型农民的平台。
移风易俗是提升农村社会风气的重要步骤。我市各地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为重要抓手,深化农民文明素质教育,加强文化环境熏陶,广泛开展“三下乡”活动,利用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间小调等,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突出生态优先,打造美的环境;突出乡风文明,打造美的风尚;突出共享共建,打造美的文化;突出民生为重,打造美的生活。”2017年12月6日,在祁阳县召开的永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文明委主任李晖这样强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目前,我市农村已有各级文明村镇399个,建成美丽乡村64个,涌现101名县级、市级道德模范,35人上榜“中国好人”和“湖南好人”,东安县吴才有老师家庭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祁阳县肖家镇14岁学生李娟被评为2018年一季度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这些典型带动了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良好乡风民风的形成。
全民行动
众心厚植文明花
永州是我家,创建靠大家。文明创建需要全民参与,需要每一个人参与到文明接力棒的传递。
“通过一天的志愿服务,我觉得文明劝导员劝导的不仅仅是交通,更是劝导大家保持一种心境——忍耐,劝导大家不要丢失一种美德——礼让。”市广播电视台魏虹在参加了街道文明劝导活动后这样写下心得体会。在文明创建中,活跃在大街小巷的上万名文明劝导员、志愿服务义工成为城市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已达72.4万人、志愿团队976个。
“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标志,永州文化种类极多、价值极高、贡献极大,永州人更要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永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5年11月27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再兴在市国土资源局“道德讲堂”上为工作人员讲课。全市各单位广设“道德讲堂”400余家,组建宣讲团,深入开展“道德之乡讲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讲1800余场次。同时,永州日报开辟《永州好人》《平凡的感动》《道德的力量》、永州广播电视台开辟《潇湘讲坛》等一批栏目,传播永州先进文化和道德楷模。
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筑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基石,是我市的又一特色。零陵区在小学初中广泛开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党的知识教育,完成了《童心向党》一至六年级小学读本编写、130多个课件制作等基础工作,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称为“全国党史宣传教育创新之举”,并在全国推介。《人民日报》内参以《编写红色读本
开设红色课程——湖南永州零陵区大力开展“童心向党”教育》为题报送中央领导,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我市用孝文化筑牢青少年思想道德基石的经验,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亲笔批示肯定。
爱心,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市慈善总会自2010年8月启动“全民爱心大联盟”助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八年来,共为873名贫困大学新生累计发放助学金688万元。
“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倡导安全环保祭扫……”2018年4月,又是一年清明到,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践行绿色低碳祭扫新风尚。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人们文明祭祀、绿色祭祀。每年清明节,种树祭祀、音乐祭祀、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逐渐流行。
2018年4月1日,在永州第四届“鱼人节”暨春季禁渔活动中,市民纷纷向湘江投放鱼苗。四届“鱼人节”共向湘江投放鱼苗100万尾,“鱼人节”已成为永州的一大创举。
一个道德典型是一本生动鲜活的教科书。曾婧,一位“爱心妈妈”,从几年前“26个孩子一个妈”到后来39个、46个,她的“孩子”越来越多;唐新林、唐满园兄弟,二十多年来在河中救起30余人,人称“救人专业户”;李贻军、唐秀兰夫妇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儿治病12年,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一个个凡人善举,传递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目前,我市已有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被评为湖南省道德模范、3人获湖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52人被评为永州市道德模范、39人获永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33人被评为美德少年、10人获美德少年提名奖、25人上榜“中国好人”、61人上榜“湖南好人”。2018年3月全国两会上,我市检察干警陈运周作为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模范检察官被载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的永州,文明之花已开遍城乡的各个角落,繁花似锦,万紫千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