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永州日报小记者零陵游学速记

2022年0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小记者

朱家山小学/齐文静 黄心林

高峰小学/章子怡 李铮 盘彦沁 

杨家桥小学/王浩 周倩

三多亭小学/颜秀婷 贺铭宇


零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小记者多层面了解零陵,永州日报小记者中心组织小记者走进零陵的人文山水,增进小记者对古城零陵的感性认识。5月26日至27日,本报小记者在游学中对部分游客进行了随机采访。


时间:

5月26日上午

地点:

蘋岛·潇湘源文化广场

被采访人:

陈飞勇,男,36岁,湖北人,旅行社职员

刘涛,男,41岁,湖北人,旅行社职员

小记者:您好,请问您们来自那里?第几次来蘋岛游玩?

陈飞勇:我们来自湖北,第一次来到蘋岛。

小记者:你们来的目的是什么?

刘涛:听说建于蘋岛的蘋洲书院是湖南省四大书院之一,我们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小记者:能不能谈谈您对蘋岛的感受?

陈飞勇:蘋岛四面环水,古木参天,植被茂盛,格外幽静。虽然面积不大,却是移步换景,举目怡人。苍茫暮色中,风抚翠竹、雨打芭蕉。潇湘会合,奔流不息。


时间:

5月27日上午

地点:

柳宗元文化旅游景区

被采访人:

刘劲明,男,零陵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唐志刚,男,作家,曾从事新闻工作

小记者:刘主席您好,您是零陵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能介绍一下怀素《小千字文》书法的艺术特色吗?

刘劲明:怀素《小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为怀素晚年所书。怀素晚年草书的特征,从骤雨旋风转到古雅平淡,字与字不相连属,笔道更加苍劲浑朴。因此说,他的作品,前期有如波涛汹涌,风卷残云;晚年后不再恣意行云,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小记者:叔叔,能谈谈《寻愚溪谒柳子庙》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吗?

唐志刚:

严嵩是明朝的一个大奸臣,但是,他在文学、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不可估量的。你们看这首《寻愚溪谒柳子庙》诗:

柳侯祠堂溪水上,溪树荒烟非昔时。

世远居民无冉姓,迹奇泉石空愚诗。

城春湘岸杂花木,洲晚渔歌清竹枝。

才子古来多谪宦,长沙犹痛贾生辞。

从字面看,这就不是平平之作,读来让人感叹,并饶有兴趣。有人说这首诗“结句寓讽,妙在犹字”。从他的诗句,绝对看不出这是一个“奸相”所作。

小记者:严嵩身居高位,晚年有没有经典作品问世?

唐志刚:嘉靖四十一年(1562),御史邹应龙上书弹劾严嵩,皇帝撤了严嵩的一切官职,遣返原籍。这时的严嵩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在祖坟旁搭建了一座简陋的茅屋,晚景过得非常凄凉。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严嵩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去世,死时穷得买不起棺木,更没有人前来吊唁。临死前,严嵩艰难地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这恐怕就是他最后的绝笔了,也算是他留给后人谈论非与过的经典之作吧。


游学日记摘录:

黄怡(长丰小学四年级):5月19日,小记者来到了蘋洲书院,这里是潇湘源,潇水和湘水在这里汇合后,成为湘江。在湘江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等历史人物。

李达,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4岁的时候,李达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蘋洲中学,不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李达上学或是放学回家,都要游过湘江,这让我想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湘江养育了李达,最后成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志贤(湖塘明德小学四年级):5月20日上午,参观柳子庙后,我们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从霞客渡乘游船顺潇水而下到蘋岛,这是我第一次坐船,心里特别激动。

坐在船上,透过窗户,古城零陵的美景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放映,我非常想去东山景区,因为这次游学活动没有安排行程,心里不免有点遗憾。

潇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里穿梭,碧绿的潇水就像巨大的荷叶,我们乘坐的船在“荷叶”上缓缓地移动,东风大桥、潇湘古码头、回龙塔、蘋洲大桥、潇湘庙都是一道道很美的风景。带队老师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电影故事片《没有航标的河流》就是以潇水为背景拍摄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