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城中村,人们往往会浮现出一个的画面:乱扔的垃圾,狭窄的巷道,流淌的污水,污浊的空气以及凹凸不平泥泞的道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城中村已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里的村庄”。今年来,我市创“国卫”工作进入攻坚期,将城中村改造作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难题来解决。如今,城中村内干净的街道装上了路灯,粉刷后的墙壁焕然一新,新建的栅栏将草木圈成绿色花园……改造后的城中村已脱胎换骨,一步一步融入城区,让人耳目一新。
目标确立:强大合力共啃“硬骨头”城中村整治是创“国卫”的重要瓶颈。打好创“国卫”的攻坚战,突破这个瓶颈至关重要。市委书记陈文浩在调研中多次强调: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要利用创“国卫”平台,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难题来解决。在市委书记陈文浩的示范带动下,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认真履职树立标杆,严志辉、唐松成等55位市级领导多次深入城中村调研,问诊把脉。零陵区、冷水滩区、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领导主动作为,破解难题,办事处、社区认真履行责任主体职责,因地制宜制定了城中村整改方案,一村一策,明确改造内容、完成时间、责任人、措施及资金筹集来源,确保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落实。不久前,记者来到冷水滩区竹塘村坳上组,进村可见几幅改造前的照片,对照昔日照片中的环境,让记者感叹坳上组今日的巨大变化,效果相当惊人。“从4月初以来,养猪场的搬迁、旱厕的拆除、臭水塘的填埋,随着一项项工作的推进,坳上组的实际面貌与昔日照片上情景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成就感让人油然而生。”冷水滩梅湾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今年,我市着力整治了中心城区内现有的86个城中村(组)。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市直机关挂点帮扶办法,组织村民清除了村内的垃圾卫生死角,疏通沟渠,改善村容村貌;对旱厕进行水冲式改造;设置了一批果壳箱等环卫设施;拆除了一批违章建筑,并对危旧房有计划地实施改造;改造和硬化了一批村内道路;统一配备了相应的环卫队伍,实行了生活垃圾袋装清运,落实了道路保洁制度;实施城中村绿化亮化,使“都市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逐个突破:整治带走了“不和谐”环卫、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养猪场集中、私搭乱建等是城中村整治需要攻破的重点问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冷水滩区委书记欧阳元初要求责任主体单位科学安排施工时间,做到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通报,全力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汪泥塘是典型的城中村。自今年1月起,汪泥塘所在的梧桐社区协同后盾单位区法院、法制局等部门开展突击整治行动,对照创卫标准,对乱堆乱放、乱栽乱种等“十乱”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治,并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将原先的菜地进行了规范,如今走进汪泥塘,原先凌乱的菜地被篱笆隔开变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小菜园。到目前为止,冷水滩区累计投入城中村整治资金2000余万元,清理大量死角垃圾,整治养猪场105家,整理菜地900余亩,55个城中村面貌大为改观,实现了“靓丽转身”。
走进零陵区七里店办事处日升社区第三村民小组,现已是一派城市景象:道路硬化通至各户,排水沟通至全组,18盏路灯照亮夜空,23所旱厕得到改造。目前,零陵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拆除自行搭建的杂房、棚子及残破建筑物820余处,新建封闭式垃圾池130个,硬化道路65条长36公里,新增保洁人员362名,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了常态化。
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重视,党员干部示范,一级带着一级干,竭力打好攻坚战。截止5月底,第二期拆除旱厕110座,签订改建协议170户,新建公厕4座,拆除空心房3500平方米;硬化道路1500米;开挖排水沟1400米,埋设下水管道750米;搬迁猪场5处,城中村一天变一小样,一周变一大样,群众拍手称赞果。
意识转变:改造治标更应治本
城中村的改造,不单是简单意义上的改变城市的面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城中村的改造及整治,让城中村的居民从意识上发生变化,让村民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让村民意识到城中村改造及整治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更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城中村改造的最终受益者还是他们。
“我家庭比较困难,4个女儿都远嫁他乡,都是政府关照我,让我当了村里的保洁员。”今年68岁的吕阿姨,是冷水滩区曲河社区小三房组的居民,村里自整治以来,道路硬化通到了各家各户,整体规划了集中晾晒点,还新建了两座公共厕所,这些都是她负责保洁的区域。她告诉记者,之前村民的卫生习惯很不好,环境变好之后,大家的习惯也开始慢慢转变,她的保洁工作也变得轻松了许多。负责小三房组整改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吕能武,指着村里宣传栏墙上的评比栏向记者道出了村里保持清洁的“秘密武器”:村里的公共卫生由保洁员负责,而村民自家的卫生也会参与评比受到大家的监督。久而久之,村民的卫生意识提高了。城中村的整治及改造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形象,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也成为改善群众生活、提高文明意识过程。随着改造的进一步深入,城中村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的建设也将逐步实现,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的居民幸福指数也随之飙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城中村”的名词解释不再是“都市里的村庄”,而是城市里的后花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