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永州作家游零陵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永州日报

本报(通讯员袁忠民)日前,由零陵区旅游局、区文联、区作协邀请了9名我市知名作家深入风景名胜采风,为文艺创作积累素材。

作家们先后浏览了大仙观、周家大院、蘋岛、拙岩等景区景点,感受“汉唐古郡、诗画零陵”的独特韵味。

山下访仙姑

小车沿207国道转人何公路前行,快到周家大院时,右进约3公里便到了大仙观。它位于富家桥镇大仙观村的虎形山下。大仙观又名何仙观,相传是“八仙过海”中的唯一女神仙何仙姑的出生地和修炼成仙的地方。

下车来,满眼林海,凉风送爽。何仙观早已无存,只剩下一堵8米的围墙,观内一片废墟,但前殿、中殿、后殿的遗址清晰可见,每殿约有百来个平方,存有残缺的4块石碑和十多个柱础,地上杂草丛生,十分荒凉。面对这个废墟,作家们阵阵叹息:“可惜了,可惜了。”

后殿有一棵高大的树,作家们近前一看,树身钉有一块“户口证”:树名,罗汉松;树龄:1273年;发布日期:2013年……枝桠上有些新枝青叶,但不多,树冠也不宽,如秃顶的老人,老态龙钟的样子。让人看了更增添几分孤独之感。

这是零陵最古老的树。

离何仙观遗址百十来米,有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岩洞,其中一个小洞叫红玉洞,据说是何仙姑当年的修炼之处。小洞的洞口摩岩上,横刻有“红玉洞”三字。大家不明就里,以为是古遗真迹。但走近一看,字的左边还竖刻“赵××题刻”五个小字,这样的小作剧,让人大跌眼镜。

因为都是第一次走进何仙观,大家感到既新奇又有些惋惜。作家成少华说:“看了何仙观,心中有种隐隐的痛。”

蘋岛看文化

蘋岛是“潇湘八景”之首的“潇湘夜雨”所在地。登上蘋岛,潇湘合流,气势磅礴,诗情画意,尽收眼底。

过去,蘋岛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前几年区里引进一位广东老板进行开发,现已建成“蘋洲生态文化园”并对外开放。蘋岛的建筑典雅而精致,不失为潇湘文化传承的精品之作。

这里开办书画学校。作家走进两间宽大的教室,有些闷热,学生们有的在习练书法,有的在干别的事,有的在瞌睡。一位员工说,这里封闭式管理,招收有数十名学生。

古香古韵的音乐在悠扬地响着。作家们认真聆听蘋岛生态文化园负责人周老板介绍有关蘋岛的来历传说、开发建设的规划、建设蓝图的构想,他很健谈,把蘋岛的未来描绘得很精彩:与“潇湘八景”携手,与国际文化接轨,等等。但杨中瑜、毛激流却认为,蘋岛的建筑太多,缺了“原汁原味”,似乎有股什么新的风味夹杂其中,心里总觉得有点堵。

拙岩探古迹

拙岩位于石山脚乡大夫庙村西庄沈家。因乘船所需时间长,就由蘋岛周老板带路,车子七拐八拐,下车后再步行两三百米,就到了拙岩。拙岩面东,口临湘江,如朝阳岩一样。拙岩上距泉南高速湘江大桥、下离洛湛铁路湘江大桥各不过千来米。

拙岩高约3米,长约30米,据考古学家发掘,共有碑刻44块。其中最早碑刻为明正德年间,最晚的在清光绪以后,时间跨度达450余年。拙岩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因为绝大部分作家都是第一次慕名而来,所以感觉很新鲜,很刺激。

田人用诗人的眼光说:“这么美的地方,这么多的石刻,怎么现在才发现?”

知名文化人吕国康说:早在四五年前就被一个杨姓江华人发现了,老杨是专门研究永州碑刻的,现在在永州博物馆供事,早时对拙岩碑刻拓片,即将影印出书。

返回的路上,吕国康建议,如果申报省文物保护单位成功,把路修好了,或者开通从大西门—回龙塔—蘋岛—拙岩的水上游线路,来游览的人方便了,也就多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