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这里,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她秀美、精致。
这里,是我们用心呵护的幸福家园,她干净、整洁。
漫步街头,你会发现,如今的永州冷零两中心城区,道路变得越来越整洁,休闲绿地越来越多,交通秩序、市容环境明显好转……这些变化,折射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远见卓识。
创卫为民
全民创卫
为谁创卫?创卫为谁?其中蕴含着决策者对城市未来发展怎样的思考?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的荣誉称号,是显示一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金字招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永州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心愿。
2011年2月,永州市获得“湖南省卫生城市”称号,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作出了攻坚克难、奋战四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决策。
抓创卫就是抓环境、抓创卫就是抓发展、抓创卫就是抓民生。
近四年来,我市始终坚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不动摇,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几任市委书记、市长都把创“国卫”工作牢牢抓在手里、紧紧放在心上,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调度督查工作推进。特别是2013年9月创“国卫”再动员大会以来,中心城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创“国卫”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摸索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创“国卫”之路。
人心齐,泰山移。从政府部门到事业机关,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市民,从中小学生到花甲老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永州走出了一条有声有色的全民创卫之路。
“做城市主人,当创卫先锋!”
“人人参与创卫,共建美丽家园。”在公共场所,这样的创卫标语随处可见。在市区十字路口,也随时都可以看到创卫宣传牌,建筑工地、空闲地的墙上还有创卫宣传画,公交车、出租车上更是每天滚动播放创卫宣传标语。媒体还开设创卫专栏,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并推出“创卫曝光台”活动,引导市民人人争当创卫监督员。我市近四年来的创“国卫”工作,让市民们不仅知晓创卫,而且自觉参与创卫,形成一股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热潮,创“国卫”让整个永州市民的素质得以提升。
夯实基础
美化城市
四年的创卫历程,永州天天有变化,百姓人人都受益。如今,无论是来永州的外地人,还是在外地工作创业而返乡探亲的永州人,一进入永州城区,无不惊叹:永州干净了!漂亮了!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骨干。四年来,全市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投资86亿元,年均增幅突破两位数。先后高标准建设和配套了永州大道等3条快速干道,新建永州大桥、萍洲大桥、城南大桥3座大桥,启动湘江东路、湘江西路等2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配套建设,先后改造了零陵区、冷水滩区、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98条背街小巷,打通舜皇大道等19条断头路,零陵路、湘永路、凤凰路等5条道路实现“白改黑”。同时,完成了梅湾路等3条街道建筑空间立面整治,完成中心城区80%以上的主次干道的提质改造,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改造21条道路排水系统;新增路灯6526盏,城区道路装灯率达98%以上;新建一类环保试点厕所32座,提质改造公厕50座,添置垃圾桶3500个,果皮箱5000个,增购环卫车辆8台,新建垃圾(中转)站30座。新购置打捞船2艘。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2座。
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活血脉。每天,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实现24小时保洁,小街小巷16小时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全部密闭化。全面治理乱搭乱建、乱摆乱挂、乱停乱放、乱设广告等现象。聘请700余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担任市容环卫监督员,走上街头开展交通管理、文明劝导、“门前三包”监管和创卫宣传,对乱扔垃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穿马路等行为进行纠章处罚,有力地巩固了创卫成果,提升了市民素质。至今,冷水滩城区100个、零陵城区124个,共224个单位的厕所和停车场对外开放标识全部安装到位,有效缓解了市民“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规范了城市的环境秩序,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和生活。
加大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添灵性。四年来,我市投入7.5亿元,实施拆墙透绿、全民造绿大行动,完善配套了潇湘公园、东山景区等16个公园,新建了萍岛公园,兴建街头小游园18个,街头绿地20处,形成了62处初具规模的公园绿地。实施“古树大树进城”,共种植大苗51.4万株;公共绿地完成花卉插种30万余株,小苗补种187万余株;创建了73个园林式单位和小区。对中心城区41条主次街道的绿化树进行了补种,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荒山荒坡、空地、采空区和控制使用的土地相继披上了绿装。中心城区增加绿地面积
59公顷,达到1924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9.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7.46%。今年,我市被省政府授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打造亮点
提升品质
家住冷水滩三多亭的刘阿姨,近段时间去三多亭菜场买菜,发现菜场的环境不断变好,“经过改造,地面整洁了,污水少了,熟食摊点也规范了,现在来这里买菜,舒心多了。你可能不知道,创卫以前来这里,我要不时注意地面,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一堆烂菜叶。”
划行归市、设施齐全、整洁美观、管理规范、品种丰富,中心城区新建改造后的30家农贸市场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百姓面前。市民交口称赞:“市委、市政府真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
创卫为民,创卫惠民,创卫便民,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分享更多的成果,是创“国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仅仅是我市创卫中各项改造、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创“国卫”启动以来,我市持续整治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质。
消除“脏”源。2011年,全面实施“环境卫生百日大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种乱养、乱停乱摆等现象。
集中治“乱”。2012年以来,强力开展了控违拆违集中整治行动,中心城区50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已完成了99.7%的处理量。同时,做到了违法建筑“零增长”
。
全力治“差”。2013年以来,着力整治马路市场、夜宵市场、乱搭乱建、洗车场所、违规种菜和违规养殖家禽家畜,确保达到创“国卫”标准。2014年8月以来,结合市中心城区“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开展了空间立面改造和集中整治行动,清洗外墙132430平方米,规范广告招牌4491处18906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346处3700平方米,移装主次街道空调外机388台;清理破损遮阳棚256处;清理临街管线近万米。
一个个难题得以解决,一个个瓶颈逐步突破。美丽的城市,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今年3月,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在两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生活经济大调查2013——2014》,报告排出中国幸福城市二十强,永州光荣上榜。这是永州创“国卫”改变市民生活、建设品质活力城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真实反映和生动诠释!
记者手记:
创“国卫”看起来搞的是卫生,实际上树的是形象,增加的是效益,锻炼的是干部,受益的是群众。抓创卫就是抓发展,从抓卫生习惯到市民素质提高,从抓环境整治到城区人居环境的根本好转,有利于永州的长远建设、科学发展。
市委、市政府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不是为了名称好听、牌子好看,而是为了满足永州人对美好环境的追求,使永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市民生活水平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