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李黎武
最近李克强总理考察内蒙古,针对棚户区的改造、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等当下具有“痛点”意味的命题,强调指出“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如何解决永州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配套的民生难点和痛点?尽管前几年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调整后,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和建设主体为市城建投,城市管理职能下放到三区。但是,我们作为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勇于担当统筹协调职能,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推动实施《永州市中心城区改造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方案,将过去“摊大饼”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突出配套提质”,从而向广大群众递交满意答卷。
(一)、理清建设思路,突出为民务实清廉。按照“美丽中国”和“两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实行以规划作为引领,有计划有步骤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静态停车位、断头路、城中村改造等以创卫为主抓手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中小学校学位建设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以湘江风光带为主体的城市景观建设,加快实施中心城市“三年提质”行动,推动中心城区的品质和活力的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二)、因地制宜,分步分项筑牢“里子”解民难。中心城区提质改造三年行动预计总投资173亿元,加快实施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功能配套项目,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续建湘江东路西路、城南大桥以及19条断头路等市政项目35个,改造提质凤凰路、潇湘大道等20个项目,人行道整修零陵中路、舜皇大道等16个项目。各类工程管线、路面、人行道板的提质改造以及绿化、亮化,着力打通断头路,加快公共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完善高速路网城市出入口,实现干道成环、支路成网的道路骨架和交通循环体系。
二是以片区和组团为单元,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水工程重点解决凤凰园片区及零陵老城区的用水问题;供电工程重点解决高科园区及冷水滩老城区、零陵老城区的用电问题。供燃气工程重点推进管道燃气工程的建设。排水工程重点做好老城区道路和新建道路排水工程的配套建设。改造7所小学学校,新增1.2万个学位;改造黄泥井超级市场等32个农贸市场、三类公厕改建成二类为重点的环卫设施建设,新建河西匝道等17个小游园和柳子景区等9个公园。
三是以湘江风光带建设为重点,提升城市风貌。主要包括湘江东路风光带、湘江西路风光带建设,以及湘江东路和零陵中路临街立面的提质改造。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天蓝、山青、水绿,幸福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呼吸清新的空气、饮用洁净的水。因此,我们的湘江风光带要力求按照打造“东方莱茵河”的目标,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自然人文景观力求保留、保护和提升,真正“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主要街道空间立面改造要努力做到“八个统一”,在建筑造型、外墙色彩、空间轮廓线和夜景观等方面充分优化设计,使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成为凝固的音乐。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重建筑风格,在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突出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城市风骨和文化灵魂。
四是借助棚改政策,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这是解决民生难题最多、投入最大(三年投入75亿元)的项目,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河东城市综合体,逸云路、巾帼大酒店和市财政局后城中村改造,河西潇湘大桥-永州大桥、“九股”片区旧城改造,以及零陵区货运公司等3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河西珍珠商贸城等17个安置小区和紫霞廉租房等1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同时完成冷水滩城区103个住宅小区整治提质。中央对楼市和房价的宏观调控从棚户区改造破题。实施棚户区改造片区开发工程,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投资和消费,提振经济均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在强调政府主导的同时,要通过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市场力量广泛参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
(三)、全程强化提质改造工程质量监管。城市的"里子"不只是个良心问题。那些目光短浅、只顾局部且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背后可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代价。因此,加强项目执法监管势在必行。从项目设计到招投,到施工质量监督,批前批后要全程强化监管。尤其是招投标监管要改革“摇球招标”方式,增加综合评标比例,杜绝围标串标,确保更多的、有实力的、资质高的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能够参与我们的提质改造工程;强化每个环节的执法监管,监管领导和执法人员必需深入一线实地监管,真正做到按图施工,确保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真正从“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中,破解“四风”问题、力争群众受益和永州城市品质活力的提升,实现最大化、最优化。(作者系市住建局局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