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理解的奇点。
宇宙的起源假说之一:奇点理论。
□谢武经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说:“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其实,他更像是科学家。他的《太极图》和《太极图说》是对宇宙生成说理论的伟大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和世界上提出这一理论的第一人。在这里,我还想说,科学活动不隶属于服务于任何哲学,也超越宗教、民族、党派、文化的差别;这一点对研究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极为重要,否则会被某些历史现象束缚手脚。
一、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的主要内容。
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太极图》和《太极图说》中。《太极图》是一幅图,是周敦颐宇宙生成说理论的直观表现形式。《太极图说》的前半部分则是用文字阐述了他的宇宙生成理论,具体内容如下: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要想读懂周敦颐的《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先要了解《太极图》的含义。《太极图》是我国古代说明宇宙现象的图,而周敦颐所作的《太极图》是周敦颐对于宇宙形成理论的直观图;《太极图说》则是对这一理论的文字表述。
周敦颐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笫一、“无极而太极”的论断把宇宙的本原上推到了太极以前,太极出自无极或生于无极。第二、“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表明太极内部的运动产生了宇宙,宇宙生成时产生了阴、阳二气,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互动;而且阴阳互动是宇宙自身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靜止是相对的,静亦孕育着动。第三、“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揭示了动与静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第四、“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揭示太极生阴、阳二气后,天地分立,天上有了星系、太阳、月亮、星星、行星;阳变阴合还产生了地球上的基本物质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第五、“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则是周敦颐反向追踪,再次表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水、火、木、金、土)。第六、“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说明五行各有特性,并揭示二气和五行之精结合,出现了生物;生物分动物、植物,特别是有了人类这种高等动物;生物中的动植物,人类分男女,其他的生物分雌雄等等;由此带来了今天的大千世界。周敦颐在这里生动地勾画了一幅宇宙、地球、世界的变化发展图。
二、科学的发展证明周敦颐的宇宙观是科学的宇宙观。
现代科学发现:第一、宇宙“诞生”于一个类似于周敦颐所说的“太极”的“奇点”。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质量无限大、时间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的物理定律均在这里失效。第二、宇宙由大爆炸形成,而大爆炸的起始点就是“奇点”。大爆炸后宇宙充满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气体,学术上称为等离子体。周敦颐认为,太极产生宇宙后也是充满气体,即阴、阳二气;从对立统一的角度讲,周敦颐的表述更为合理。第三、充满气体的宇宙以很大的速率膨胀,膨胀使温度降低,使得原子核、原子乃至恒星、星系等万物相继出现。周敦颐认为,充满阴、阳二气的宇宙阳变阴合产生了宇宙中的基本物质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然后化生万物,且“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第四、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现,碳、氢、氧、氮、磷在生物个体中大量存在,构成了生命的主体;蛋白质、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是地球上的生命的基础。周敦颐认为,“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也就是说,阴、阳二气及水、火、木、金、土的精华凝聚,产生了生命;生物分雌雄,而人则分男女。当然,受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他不可能知道生命所构成的具体成分,也不可能知道蛋白质、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是地球上的生命的基础。然而他实际上锁定了生命由阴、阳二气及水、火、木、金、土中的成分构成,而“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形成了生命和人类。在这里,他否定了上帝或神为造物主,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相吻合。值得说明的是,周敦颐是信佛、信神的,不过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科学活动是超越宗教的、超越信仰的。
三、科学的发展将继续证明周敦颐的“无极”说。
把“无极”引入宇宙生成说并当作一个序列看待是周敦颐的首创。他认为“无极而太极(用现代语言讲,‘奇点’就是‘太极’)”,也就是说太极(奇点)之前还有“无极”。这个“无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会是什么状态?至今仍然是谜。不过,科学研究的发展,逐步在证明这个“无极”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证明,宇宙由大爆炸形成,然后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产生了宇宙中的万物;就是现在,宇宙仍在加速膨胀。科学家预言:宇宙继续膨胀直到热寂,或者是大坍塌;大坍塌之时,无处不在的引力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且使所有的物质不可抗拒地回聚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最终的“奇点”,即周敦颐所说的“太极”。
根据上述理论和预言,“无极”可以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无极”是“无极”和“太极”之间的临界点之前的一种状态。不管怎样,“无极”和“太极”总是有一个临界点的;就像水,一百度就开,所以一百度就是临界点,称沸点;水在零度就结冰,零度亦为临界点,称冰点。“无极”和“太极”之间应该也有一个临界点。然而,这个临界点之前的“无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现有一种较普遍的说法,即“黑洞海”和“黑洞”说,这只是一种假说,实际情况不得而知;但科学的发展会证明“无极”确实存在。这种解释是“无极而太极”突变式发展变化的解释。
第二种,根据宇宙膨胀的理论,宇宙由膨胀到收缩有一个转折点,我们可以把这个转折点当作“无极”,因为从这个转折点开始,宇宙在一步步向“太极”靠近。就像我们走路,如果全程为十公里,当我们走完五公里时就到了转折点,再往前走,就一步步走向终点。这也是对“无极而太极”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是把“无极”当作宇宙发展的一个序列、一种趋势看待的。这是一种渐变式(当然也包含突变,这里只是指总趋势)解释;当然,这种渐变过程则很长,不知多少亿年。
四、朱熹利用和改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确立了程朱理学体系。
周敦颐,被称为理学的奠基人、理学鼻祖、理学宗师,这一点没有错,因为程朱理学确实来源于周敦颐的学说。程(程颢、程颐)、朱(朱熹)是继承了周敦颐在伦理道德、社会思想、个人修养等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见《太极图说》的后半部分、《通书》等),并改造了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才确立了程朱理学体系的。历史上,程朱继承周敦颐理学方面的论述很多,这里不再累述;而改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则见得不多,唯张泽槐先生的论述最为精辟。
张泽槐先生所著的《周敦颐探秘》中说:“朱熹曲解‘无极而太极’,就是将其解释为‘无极者无形,太极者有理也’。简言之,‘无极而太极’就是‘无形而有理’”。“朱熹完全是从自己的理论需要出发,别解‘太极’为理,而又把这个思想强加于周敦颐。通过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改造,朱熹建立起以‘理’为核心范畴的哲学思想,亦即理学。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以太极为理而不为物,几乎成了不刊之论。实际上,朱熹以太极为理,只是对程颢、程颐思想的发展,与周敦颐毫无关系。”
不过,不管怎么说,周敦颐与理学脱不了干系;理学的确立和发展证实,周敦颐确实是理学鼻祖。
至此,我再回到本文开头说的话,认为周敦颐不但是“北宋哲学家”,而他确实更像是科学家。对宇宙关注的人,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从十六世纪前欧洲的地心说的创立,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到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时预言膨胀宇宙的思想;再到二十世纪末期理论和观察结果确立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进而确认宇宙“诞生”于一个奇点。经过多少人的研究、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才得到这一成果。而周敦颐早在近千年前就以《太极图》和《太极图说》的形式向世界公布了这一成果,能说他不像是科学家吗?
《太极图》和《太极图说》,仅仅一个简单的图,短短的249字,内容却极为丰富,字字千金。这里面,还包含着很多的自然规律,也包含着现在已被证实的一些物理学定律,由于这属于另一课题,且另作研究。但愿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研究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说,使周敦颐的这一伟大科学思想为世人所知,并为宇宙奥秘探索者所用。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