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这天,我和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去湖南兵器集团建华公司妻兄家拜年,从他家五楼客厅的窗口,我望见公司生产区后有一座状如卧狮的石山,狮头枕着日夜奔腾的潇水,狮尾则连着哗哗流淌的贤江,一山带二水,云气荡漾其间,远观好似一幅淡泊清远、恬静空濛的山水画。妻兄告诉我,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淡山,洞中有永州八景之一淡岩秋月。
闻知眼前这座并不起眼的石山就是我久闻大名的淡岩,我们顾不上吃中饭,要求妻兄带我们一家四人前去一游。
穿过空旷寂静的生产区,我们一行五人刚到淡山脚下,就看见一条高大的隧道矗立在眼前。妻兄介绍说,1966年选址在淡山洞内建起了建华机械厂,洞内建造了能容纳两千多名职工上班的军品生产线,并修建了一条长长的进洞隧道。后来为了保护洞内文物,工厂车间全部从洞内搬出。
穿过长长的隧道,循着一阵阵叮咚悦耳的流水声,我们来到了洞中明亮的大厅,只见一个巨大的岩溶天窗如一轮圆月般悬挂于数十米高的洞顶,日光从天窗射进洞内,使洞中事物清晰可辨;透过天窗可望见蓝天白云,也可看见山顶苍翠的林木。地质学表明,这个岩溶天窗其实就是一个小型天坑,其形成过程为:在远古时代,淡山地区曾为海水淹没,一片汪洋,沉积了巨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后来地壳抬升成陆地。受地质构造变动、风化侵蚀剥蚀,以及地下水溶蚀、侵蚀作用,淡山在地下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洞穴通道。
岩溶天窗的对面,是一面光滑如洗、有半个足球场般大小且倾斜成六十度左右的巨大石壁,石壁正中刻有“天月”、“淡岩”四个大字,每个字足有一米见方。这四个字道出了“淡岩秋月”名字的由来,也体现了淡岩与月亮最为独特而奇异的关系。《零陵县志》记载,在淡岩之中见到月亮很不容易,只有在农历八月十五半夜时分,皎洁的月光才能穿过岩顶的天窗射入岩内,照亮月台,形成半圆形状,这半圆形月光再反射到天窗对面的石壁之上,于是便有了天上和洞中两轮明月,“淡岩秋月”也因此而得名。
为了防止洞内石壁坍塌以保证洞内厂房和人员安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华厂在洞内建设厂房时,同时建造了几根二米见方的巨大石柱撑住石壁,石柱之旁,就是一栋废弃的四层楼厂房。沿着被拆掉了扶手的楼梯,我们爬上这栋厂房,厂房内四处空空荡荡,只有墙壁上留有“时间是生命,效益是金钱”、“抓革命,促生产”和“工业学大庆”字样的标语和口号,记载着那个火红年代的历史。厂房的楼顶之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黑色羊粪般的东西,脚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仔细一看,才发现是蝙蝠的干粪便。蝙蝠主要在傍晚或夜里飞行寻找食物,白天,它们一般在黑暗、隐蔽的地方头朝下吊着睡觉,它们一般成群地栖息在洞穴和废弃建筑物之中。可是我们抬头四处寻觅,却并没有发现一只蝙蝠,这些蝙蝠白天藏到哪里去了?
这个秘密还没解开,儿子却有了新的发现。“老爸你看,那里有很多石刻!”老二唐蒙手指着楼房对面的石壁对我说。我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发现对面石壁上有大大小小十几方石刻。“老爸,那里也有石刻!”老大唐丰手指着天窗下方石壁上的“澹山洞天”,惊喜地对我叫道。我抬头一看,这四个红色的颜体楷书大字足有一米见方。
为观赏石刻,我们从厂房下来,顺着一条石蹬路来到石刻前,一方一方的认真观赏。这些石刻大多为宋、明石刻,有名的有柳拱辰题刻、零陵郡守卫樵诗刻、张学勉诗刻、管大勋诗刻等。妻兄说,淡岩最具文学和历史价值的,是它的石刻。淡岩有宋至清代石刻200余方,其中宋刻180余方。1966年因在岩内建厂房,填洞塞边,石刻大部分被毁,岩壁石刻现仅存30余方。淡岩石刻表现了千姿百态的书法风格,真草隶篆各种书体一应俱全。
观赏完这些石刻,顺着石蹬路往上走,穿过一道狭窄的石门,我们来到了一个十余平方的小洞之中,见石壁之上有“回中”二字。这二字为篆刻,未见年款,也未署名,据史料记载应为秦人所刻。我近前一看,见年代虽然久远,刻印痕迹十分清晰,竟有两厘米之深。刻有“回中”二字的小洞之上,还有一个小洞,这个小洞连着半山腰的洞口,宽敞明亮,洞中石壁上也有一方石刻,这方石刻刻有“琴棋处”三字,为清康熙年间所刻。
淡岩石刻中,宋熙宁七年柳应辰题记后,北宋崇宁三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这里写下《游淡山岩诗》:“淡山淡姓今安在,徵君避秦亦不归。石门所怪几时有,瑶台琼室今无疑。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今碑毁不存,但碑文早已流传,已成千古绝唱,特别是“永州淡岩天下稀”一句,更使淡岩名闻遐迩,让古今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挥毫泼墨,题诗文以纪游。
南宋四家之一的诗人杨万里,也不远千里而来,游罢淡岩,留下了《涉小溪宿淡山》一诗。除黄庭坚、杨万里之外,宋代周敦颐、范祖禹、李建中,明代张勉学、王泮,清代周崇傅等历代名人,也在淡岩留下了大量诗文。浙江嘉兴人娄续祖《题永州淡岩》诗云:“岩扃寂寂几经春,中有神仙隔世尘。不假栋梁为大厦,尽藏今古往来人。”
明崇祯十年,大旅行家徐霞客从朝阳岩向淡岩进发。他在日记中写道:“五更闻雨声泠泠,达旦,雷雨大作,不为所阴。”可见其决心之大。他游了岩内,还登上淡山高处,纵目眺望,欣赏淡岩周围的田园风光,又写道:“东瞰官舍后回谷,顿若仙凡分界。西眺山下平畴,另成一境,桑麻其中,有进贤江发源自南龙洞,东来直逼山麓。”
淡岩有黑亮二岩之分,我们游的是亮岩。据说黑岩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地面平坦,上部为穹窿顶,内有石田、石臼、石龙、石人等天然造型。由于没有携带照明工具,我们只好作罢。
在往回走的路上,老大和老二都曾问我“澹岩”之名的由来。据我所知,关于澹岩之名,清康熙三十三年版《永州府志》载:“宋令王淮记云:岩,去城二十五里许,有一门壁立万丈,东南角有一石窍,昔有澹姓者家焉,遂名澹岩。旧经云:有周正实者,秦始皇时人,隐居于此,凡一切未来之事皆能先知,始皇三召不起,复尸解焉”。由此可知,澹岩之名,一与澹姓有关,因其居家于此,故称澹岩;二与澹泊有关,周正实三被征召,不愿出仕,而甘愿淡泊于此岩之中,于是,澹岩有澹泊名利之意。
其实我更愿意接受第二种解释,因为淡山不淡,它古树参天,草木葳蕤,有着秀丽的景色;淡岩不淡,它有着无尽的清幽,还有着如梦如幻般的意境。由此看来,“淡”是淡山淡水也是淡岩的真谛,也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人生在世,若能常常保持淡定、淡然心态,为官者看淡官位,从商者看淡金钱,普通人淡泊名利,那么,人生即使没有大红大紫、烈火烹油的生活,也可以品味得到生活的真趣,登上人生的最高境界,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