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图书市场和出版业受到重创,国内很多实体书店直播自救,国外各种书展和读书活动被推迟或取消,另一方面,也催生了线上书籍、电子听书等新生事物。但无论如何,身处艰难时刻的人类,似乎更愿意追逐精神上的充实和慰藉。
阅读依然是疫情下很多人的选择。新冠之下,世界各地都有畅销书。本期悦读和大家一起关注。
畅销书榜单分为非虚构、虚构以及少儿3个子榜单。综合分析近期虚构类榜单,《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精装版)》排名第11名,成为返榜图书中名次上升最多的图书。另外,《鼠疫》来带加缪热。据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消息,《鼠疫》加印了5万册,将于近期正式上市。他的另一本作品《局外人》也位列榜单。此外,毕淑敏的长篇《花冠病毒》也一度成为热搜,在旧书市场价格一路升高。疫情中受到关注的武汉作家方方,她的书也成为热点。书友“小阿凡”晒出了孔夫子旧书网上作家2012年出版的《武汉人》的交易信息,“二手价已经一百多了”。网上,这本书的库存也很少了,已都被书友预定。
而一些原本关注度不高的流行病科普类图书也进入大众读者的视线。在非虚构类图书中,《病毒星球》《瘟疫与人》等书销量有明显上升。甚至是许多较为专业、之前关注度很低的科普类图书,销量都有较大增长。而进入3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销售量猛增,其中不乏单位集中购买。
另外,美国球星科比的猝然去世引发举世关注。和其他国家的图书市场一样,2018年10月上市的老书《曼巴精神:科比自传》再次热销。
英国:长篇小说销量猛涨
2
疫情期间,英国各地的图书销量也随之出现了飞跃式增长。据报道,近期,英国大部头小说和经典名著的销量显著增长。
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水石书店的员工曾抱怨自己暴露在感染冠状病毒的危险之中,随后书店终于上周关闭门店,但与此同时,书店的线上销量较上上周同比增长了400%,特别是经典名著的销量适时得到了“显著提升”,包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托妮·莫里森的《宠儿》,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钟形罩》。
水石书店的销售报告还指出,现代长篇小说的销量也出现了增长,希拉里·曼特尔的《镜与光》成为销量冠军,此外还有唐娜·塔特的《金雀翅》和《校园秘史》、戴维·华莱士的《无尽的玩笑》、柳原汉雅的《渺小一生》等。反乌托邦小说也卖得很好,尤其是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英国官方图书销售监测机构图书调查同时发布报告称,《战争与和平》《指环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在该国范围内的销量都有所增长。
但和中国人热衷流行病学非虚构类图书不同,英国读者似乎更倾向在虚构世界中寻求安慰,成人非虚构类图书的销量反而下降了13%。
对此不少英国人表示,他们确实在为长期隔离做准备。
3
近年来,日本流行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极简轻型“蛰居生活”,即拒绝频繁加班和高强度工作,拒绝奢侈品和欲望,拒绝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应酬等。2015年出版的《二十几岁隐居》一书就讲述了这种理念,受到众多想辞职的人的追捧,并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比获得高薪和进入大企业,不少日本年轻人更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喜好、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新型的极简主义“蛰居生活”渐渐在日本流行开来。该书作者大原扁理高中毕业后在家做了两年无业游民,后来短暂工作,25岁时辞掉工作,开始了在东京郊外每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的隐居生活。
现在日本年轻人被称为“无欲无求”的一代,有媒体称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丧失成功欲和购物欲,对房、车、奢侈品等不屑一顾,不愿结婚也不愿努力工作,“宅”文化盛行,“蛰居”问题严重。
新冠疫情之下,更多日本读者选择这些书籍阅读。原本他们中的很多年轻人就沉浸在虚幻的二次元世界中,宁可与虚拟人物做朋友也不愿去聚会社交。推特上关于“渴望蛰居”的评论很多:“懒得应酬,想要过隐居生活”“不想工作,不想社交和升职,够基本花销就可以了”。
2020-04-06
00:00:00:0日本:“轻蛰居”类畅销书更畅销150277902疫情下的各国畅销书/enpproperty-->2020-04-06
00:00:00:0日本:“轻蛰居”类畅销书更畅销15027790c1502779.html2疫情下的各国畅销书/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