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教师援藏、支教之旅中的温暖故事
来源:
-->
今年7月,我市第二批支教任务完成,岳阳选派的127名教师结束了平江、娄底新化贫困地区为期1年支教生活。今年4月,我市一名教育管理人员同省内其他援藏教师先行前往西藏山南地区,8月,9名优秀教师随后入藏,开启为期一年半(管理人员3年)的光荣而艰巨的援藏之旅。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今天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我们把目光投向一群援藏、支教教师的身上,听听他们内心的独白,听听他们爱的故事。
一片真情洒雪域
讲述人:邹四雄
岳阳市一中办公室副主任、湖南“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西藏山南三高中校长
我省“组团式”教育援藏管理人员自今年4月15日,努力克服身体不适、远离家乡亲人、工作任务及性质转变等诸多困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开启了光荣而艰巨的援藏之旅。我们刚入藏不久,关于山南的教育,情况还不太熟悉,但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了一些情况和数据。从大的方面来看,目前整个西藏的教育质量,山南综合实力与水平排名地区第二,仅次于拉萨。从小的一些数据来看,山南地区在校学生数为56225名,约占全自治区的9.2%,而山南地区第三高级中学计划在校学生数为1500,占地区学生数的3%,这个3%的比重看似很小,实则是沉甸甸的,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与命运,关系到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的幸福与希望,关系到整个山南地区今年高中教育的发展与前景。我们几个援藏代表,都是平凡之人,不少援藏老师的孩子也都在上学。我的孩子正在上初一,但我们之所以舍家离子,是因为都有美好的西藏情结,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热爱这片土地是人生最好的愿景,尊敬这个民族是工作最真的准则,执着这份情感是教育最好的坚守。
目前三高所在的扎囊县有时风沙弥漫,黄沙满天,因为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旁有一段土地严重沙漠化,而当地一个叫索朗的农民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在扎囊的沙漠中造林达1000亩。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索朗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坚守的神圣力量,而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从他身上汲取力量,拿出勇气,以一种大仁爱、大担当、大气魄的精神,在山南地区教育局(体育局)的帮助指导下,去培育祖国西域土地上的每一朵鲜花,真正实现格桑花儿遍地开的人生理想。
和大山的孩子一起成长
讲述人:何如
岳阳楼区土桥小学教师2015~2016学年度在平江大众简青学校支教
去年,我有些忐忑的来到平江大山里的大众简青学校,如第一次“做客”,花了半天的时间把学校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学校有7个教学班,17名教职工,300多名学生,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放下心里包袱,很快我这个刚来的“客人”,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简青人”。
去年下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和学校教研组组长,在同事学生的帮助下学校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教学竞赛,我的授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那竖起的大拇指和“数学高手”的外号让我开心不已。此外,我在任教班级建立了学生学习和成长档案,建构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竞赛,主办了国学讲堂等活动。今年年初,学校将五年级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任务交给了我,对于我这个五十出头又十年之久没当过班主任的老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我建立家长群、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六一等活动。这一刻我成为了“老班”,也成为了这些孩子的“新妈妈”。最温暖的支教时光,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深山小兄妹
讲述人:姜宁波
岳阳市直支教队队长
2015~2016学年度在新化金凤学校支教
位于娄底市新化县西北部的金凤乡铁炉学校,处与深山窝里。进来这所高山绿水环绕的学校,除了沿弯曲的安化县平口镇的水库岸边进来可以不翻山,其他方向都必须爬陡峭的山路才能进来。学校现有的一到六年级六个班,共96名学生。
九龙村的刘鋆、刘毅、刘秋月三兄妹在这里读书。他们的家处在九龙山的山腰上,兄妹步行放学需要一个多小时。这里山高林密,刘鋆兄妹的父母与邻居家合伙养牛,他们家有17头大黄牛,除了养牛,家里还养了一栏猪、几十只鸡、山窝里还有一点冷浸田和坡地。父母计算着三个孩子的生活读书费用,还计划进山的山路硬化后将房子改造新建……每天喂猪放羊就成了家里的大事。兄妹放学回家帮着将牛牵出来,赶到山上吃草就是常事。牛儿没吃饱、什么草牛儿不吃,哪头牛温顺、怎么将十几头牛聚拢沿着窄而陡的山路顺利返栏……他们都十分清楚。深秋了,稻子、玉米等都已收割,放牛就不用太担心,山坡就成了他们的乐园。弟妹在玩耍,哥哥拿出了老师要求背诵的《国学经典》在秋阳下默记……深山小兄妹的生活图景,成为了我支教中最难忘、最牵动人心的记忆……本报记者
徐
颖
整理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