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笔画中勾勒宁静世界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研习书法10余年,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岳阳青年女书法家史向琼——

笔画中勾勒宁静世界

来源:

-->

一个小雨的下午,在千亩湖畔,记者见到了女书法家史向琼,淡淡的微笑,古典的美,周身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温婉而端庄。

史向琼是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永和书社第一位女社员。采访前,早就听闻其名,她是我市中青年书坛上不可多得的才女。史向琼身上有着一股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劲儿,10多年的研习之路,她称书法早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得遇良师研习书法

在人生轨迹的规划中,史向琼从来没想过会与书法结缘。1998年春天,市书法协会主席崔向君受聘于原岳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任书法教师,就读大二的史向琼成了他的学生。“前半个学期,我几乎没有见到过她的书法作业,直到临近期末,我提醒同学们书法课是要占学分时,她才拿了一张临摹《曹全碑》的作业给我看,笔墨线条的纯净和娴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笑笑说还不错,心里却在想是哪位同学的代笔之作吧,也就没有太多在意。”崔向君回忆说,过了一周,当他再次看到她又有些进步的《曹全碑》临作时,便开始认真地讲评并予以鼓励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天赋,史向琼对书法渐入佳境,从此爱上了它。大学毕业后,她虽然在一所中学担任美术教师,但每个周末都继续跟“伯乐”崔向君学习书法,并成为其门下弟子。

因性格使然,史向琼写得最多最拿手的是杨凝式的《韭花帖》。这种法帖,清雅典丽。史向琼心里明白,艺术得终身追求,而不能急于求成,为了从各种字体中吸取灵感和养分,她除了写杨凝式,还写大篆、汉隶、章草、晋楷等,遍临历代碑帖,深入经典和传统,在不断的取舍与兼容中找到自己的风格。

“养”出来的情操和涵养

“学习了几年,也没尝到甜头,有一段时间感到特别泄气,曾经几次想过放弃。”史向琼说,最初几年在书法道路上遇到瓶颈,幸亏有恩师在一旁鼓励,使她得以坚持下来,她自己也倍加努力,平时的业余时间都花在练习上。两年后,仅习书法四五年的她便脱颖而出,作品在湖南省首届临摹作品大赛上获金奖。2005年,她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进行深造,开阔的视野让她更加领悟到书法里的深奥和无穷的乐趣。

初出茅庐,史向琼展现出不俗的实力。2009年,在“同舟前行”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湖南省书法、美术、摄影大赛获铜奖;2012年,其书写的一幅大型小楷作品获第四届湖南省艺术节“潇湘神韵”书法美术大赛金奖,成为此次金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作者。

史向琼总能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向琼这妹子,无论对书法艺术,还是对待生活,从来不张扬,总是笑盈盈的,一股淡看闲云的心态。每次搞书法笔会,我几乎无一例外地看见她宣纸一铺,墨一蘸,一个人在那里凝神屏气地抒写着她的笔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之间,充满了几许静气。”我市散文作家李新文如是评价道。史向琼认为,书法艺术是靠情操、涵养静静地“养”出来的,来不得半点浮躁。

对于女性而言,教师是再好不过的职业。几个月前,史向琼却作出一个大胆决定,调到市群艺馆任书法专干。“在我看来,名利都是虚的,唯一实在的是手上的功夫。”研习书法,注定是一条“苦行僧”之路,史向琼乐此不疲,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因为书法,我得到了比一般女性更多的尊重和快乐。”

作为一名年轻的书法家,史向琼将女性独特的细腻情感倾注于书法艺术的世界中,用勤奋和执着展现着自我风采。

本报记者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