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记
来源:
-->
我出生在湖乡,读书在湖乡,工作也在湖乡,28岁那年,我离开了乡村,进城了,但城市仍然是湖乡。
洞庭湖对我来说,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从人文角度都是我的母亲湖。从能写作时起,我的笔一直以湖乡为题材,因为我太熟悉她,也因为我太爱她。《水转山不转》是我早就想写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似乎都是我的朋友和亲人。2011年暑假,在教育界工作了37年的我退居“二线”,摆脱了缠身的行政事物,便可静下心来实现我一直追求的文学创作梦,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刚拿起写作的笔,上级又来通知了,省里来了新文件,退线的政策取消了,要干到退休,我还得继续从事以前的行政事务工作。不过,这时我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我想,管理工作要继续做出色,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但是,拿起创作之笔,绝不能停下来,这是谬期女神对我的召唤。有位作家说得好,真正的艺术家,总是一脚踏在精神的天堂,一脚踏在物质的尘世。
文学作品必须描摹人类社会形态,是作者对人类社会的艺术表现与思考,它不仅时贯古今,而且地连八方,能帮助读者认识各个时代、各个空间的各种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风貌。我将自己的作品以最熟悉的湖乡为写作题材,确立洞庭湖区一家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命运,以此呈现在不同社会形态一家人几代人的简史。《水转山不转》通过叙述湖乡龙昌德老人欠债还债的曲折故事,我刻意追求展现“四美”的思想主题。
一是道德忠信之美。文中的主人翁龙昌德一生追求的是“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欠债还债,天经地义。这笔债可以不还,但他凭着自己的良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还清了,这个结果对已故者和自己的良心都是一个交代。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这么执着,源于他不愿将自己的良心永远捆绑在道德的十字架上,源于对自己内心那片净土忠诚的坚守。
二是人间人性之美。文中叙述了龙家债务的发生是日本侵略者造成的,龙家死了两个青壮年人,房屋烧了,榨油房的损失牵涉到附近87户乡亲的劳动果实——茶籽、菜籽及成品食用油。形成了一笔巨大的债务。六十多年过去了,没有一户上门讨债,连捎一句话的人都没有。这实质是乡亲们默默地分担了龙家巨大的惨祸带来的损失。人间有大爱,世界有真情。但“爱”又是相互的,作为社会的一员既要“接受”,又要“给予”。这就构成了龙老爷子还债的真正理由。而文中着笔更多的还有父母的儿女之情,夫妻之情,兄弟姊妹之情,友爱之情,邻里之情。由此,人间人性之美尽在一个“爱”字之间。
三是读书成才之美。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文中描写了龙家四个儿女成气候,虽然发展路径不同,但都是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的。教育具有无穷的力量,她能振兴一个家庭,也能改变一个民族。由此,不难悟出一个道理:追求美好的人生,先从读书开始。
四是湖乡风情之美。写作时,我想当个导游,向读者多视角介绍湖乡的风情美;着笔较多的是湖乡一年四季的自然之美,湖乡的满眼绿色生物之美,湖乡的风俗文化风貌之美,湖乡的经济繁荣丰收之美。尽管生在湖乡,要在一部作品中说清湖乡的风情美,是一件很难的事,湖乡美的地方太多。
写作中,我力求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以说故事的形式描写人物形象;以散文的笔调,展现湖乡风情;以情节的曲折,烘托故事的悬念。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湖乡文化的灿烂,探究湖乡人的独特气质,触摸一个个震撼时代的灵魂,在思考中回味、感悟、提升精神人格。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