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懂了人生
来源:
-->
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妈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称呼。正值母亲节期间,我们在本期的《书氧空间》特遴选推荐几本以母亲为主题的书籍,以飨读者。
母亲是本书,读懂她,便是读懂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人生。
《有一天,妈妈老了》
[韩]洪荣女,[韩]黄安娜/著邢心秀译
新星出版社2012年5月版
96岁妈妈和72岁女儿
合写的动人亲情
所有的小孩内心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妈妈年轻时的样子?答案很简单,因为妈妈生你养你教育你,所以,妈妈老了。年老了的妈妈步履蹒跚时,当她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将厨房收拾得格外干净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相信96岁的妈妈和72岁女儿合写的《有一天,妈妈老了》会给大家一个感人的答案。
96岁的洪荣女是位普通的韩国母亲,70多岁时开始通过自学学会了认字写字,20多年笔耕不辍,每天记录家庭往事;她在所剩无多的人生时日中,带着一种对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恋,写家中的琐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劳作,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对家人的爱。72岁的女儿黄安娜,偶然发现了母亲的日记本,被母亲心底的秘密震撼。作为妈妈日记的忠实读者,她以自己细腻的笔触,感受着母亲的每一丝情感,写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用文字陪伴妈妈度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
安德烈/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36封家书
诉不尽无限的牵挂
年代有异、身份有别、经历有差……种种原因堆砌了一座无形的墙,阻碍了父母与子女彼此相互真正的认识。但是因为爱,人们渴望对话交流。
在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长大成一个高大的十八岁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幸运的是,龙应台找到了她的方法,邀请儿子安德烈互相通信,两代人打开天窗说亮话。于是,母子俩用三年时间的互通三十多封书信,让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龙应台与儿子的通信,袒露两代人心灵的碰撞和交流,面临同样的困境的读者,必将会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母子之间对话交流的尝试。
《娘》
彭学明/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年5月版
一位更血肉丰满的娘
一份更史无前例的爱
这是一部让人读后饱含热泪的作品。作为献礼母亲节的书籍,本书选在2012年5月温馨面世,一经推出,便受到陈忠实、贾平凹、张炜、阿来、刘震云等著名专家学者给予的高度评价,纷纷推荐。
全书真切描述了湘西大山深处一位中国母亲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苦难,全景记录了母亲牺牲所有的名誉,以血泪和生命抚养孩子、保卫孩子,以品德和精神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经历与恩典。母亲遭受社会和儿子的双重伤害与摧残,饱尝人世万劫不死的伤痛与辛酸,却依然充满百折不挠的顽强与坚韧、如山似水的博大与善良、穷且益坚的乐观与豁达。
作者彭学明系湖南本土作家,他从良心、灵魂和人性深处,刀刀见血地解剖,完全彻底地反省,其真实坦荡堪比卢梭的《忏悔录》,从而引起天下所有儿女的强烈共鸣,共同反思——儿女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善待父母、珍惜父母、孝顺父母,具有不可多得的社会价值和警世意义。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