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地探访:生态环境变好是主因
来源:
-->
平江县福寿山镇庐洞村就坐落在福寿山下,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全村300多户村民的耕地和菜地基本上在山体之上。
4月29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前往耕地察看野猪出没的踪迹。虽然现在农作物未到收成季节,但山上的菜地中,裸露的土地仍可见脚印,地上的蹄子印直径约5—10厘米,这些都是昼伏夜出的野猪踩出来的。
野猪频频造访小山村
就在上个月的一天晚上,村民李荷周带着家狗上山种地时,恰巧看到两头野猪正用鼻子翻找地里的菜根吃。“一头大的带着一头小的,前膀毛长、后膀毛短,浑身的鬃毛。”李荷周说。没等他做出反应,他带的狗就冲了过去,冲着野猪狂吠,两条野猪受惊后迅速消失在丛林中。
据李荷周回忆,那两头野猪并不算大,大的大概不到80斤,小的也就三四十斤。当时狗也没有继续追击,“它去年吃过一次亏,追野猪时被踢了一脚,现在胆子小了,只叫不追了。”老李笑着说。在菜地碰到野猪这种事情,现在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新鲜了。
在庐洞村,多名村民均称自家耕地曾遭野猪破坏。“红薯还没长大,就被刨出来吃了。”村民吴自新说,为防止野猪破坏耕地,有村民特意编了篱笆,把耕地围得严严实实。
在李荷周的记忆中,大约从2007年开始有野猪闯入村庄偷吃农作物。2009年以后,野猪造访的频率明显增加,因为野猪的数量越来越多了。除了野猪之外,野兔和野鸡等野生动物近两年也是忽然增多,而且,它们甚至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怕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平江的许多山村都随处可见。
环境变好让野猪数量增多
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村民们称,这与当地环境变好以及林业部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关。针对这种情况,村民们是既喜又忧,喜的是环境越来越好了,忧的是野生动物对庄稼的破坏让人恼火。
这几年,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庐洞村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观。“以前山都是秃的,稍微大点的杂树都是砍的砍、烧的烧,现在都绿了。”李荷周说,可环境好了,野猪也来了。在他看来,野猪的增多是由于近年来森林植被迅速恢复,野猪得到了一个好的生存环境。野猪生存能力强,几乎无天敌,加上政府禁打禁猎,所以越来越多。
据平江县林业局今年初步调查显示,全县目前约有野猪种群400多个,总数量高达一万多头,分布在瓮江、童市、思村、南桥、黄金洞等18个乡镇。此外,林业部门还发现,除了野猪,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目前该县约有两万余只华南兔,主要分布在童市、三墩等乡镇。
平江县林业局局长余燕辉认为,野猪和其他动物数量的增多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密不可分。随着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该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加上大型猫科动物的减少,使得该县草食、杂食动物,特别是野猪和华南兔大量增加。
严禁滥捕
但可合法狩猎
据介绍,平江县南有连云、北有幕阜两座高山对峙,加上境内沟壑纵横,
山峦密布,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一直以来都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近几年,该县通过全面封山育林、科学管林、绿化造林等手段,使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59%提升到了目前的65.6%,森林蓄积量净增100余万立方米,这也从客观上为野生动物的繁衍提供了宜居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记者了解到,野猪属于“三有”保护动物(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虽然没有达到国家级保护动物,但也严禁捕杀猎杀。这一点村民们也知道,所以对于野猪吃庄稼影响收成,大伙都很无奈,只能用敲锣、放鞭炮等方式驱赶野猪。
根据平江林业部门近三年不完全统计,该县三年期间受野猪危害的农作物总面积达70000余亩。针对野猪数量增多,该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不少乡镇都出现野猪踪迹,但总的来说野猪数量还远未到泛滥成灾的地步。
目前,合法狩猎是调控野生动物数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据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江县狩猎协会就可以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狩猎,现在全县每年狩猎野猪的数量约在400头左右。
记者
刘敏文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