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走笔
来源:
-->
余友安
罗正根
黎
可
市委书记卿渐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小康建设最终要落脚到群众的真切感受上来,既要在考核指标上得高分,更要让人民群众打高分,真正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繁重,还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在2014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荣华: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照指标体系倒逼各项工作,抓重点、补短板、解难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岳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在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班上的讲话
小康风正劲,百舸竞洞庭。
2014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之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吹响全面小康进军号,引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小康步子迈得更稳、更大、更快,目前,岳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位列洞庭湖地区前茅,现代幸福岳阳建设步履铿锵。
巴陵大地,热潮澎湃;全面小康,激情起航。
分类指导——
坚持协调推进,指明前进方向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目标就有力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作出分类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洞庭湖地区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我市制定了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科学分类,统筹推进。市委书记卿渐伟提出:“建成老百姓认可的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必须切合各地实际,实行不同的支持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思路一经提出,马上引起全市的思想共鸣,催生出改革创新之举。
分区发展——
善弈者谋势。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并提出“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湖南唯一滨江临湖的口岸城市,岳阳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前湖南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1+7+1”规划体系全面铺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1+9”规划确定了以“五区”为核心的战略定位。“北部建设长江经济带,南部对接融入长株潭”,分区推进的思路让发展优势彰显,天地豁然开朗。
依托龙头,舞活北部。我市抢抓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打造湖南的“出海口”,在滨江临湖9个县市区、7532平方公里土地上,谋划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带、新型城镇拓展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开放合作引领带和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到2020年把岳阳环湖区域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安全保障区、国家生态农业带动区、全国绿色经济示范区、综合改革先行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区。通过构建“大港区、大交通、大配套、大产业、大腹地”的临港沿江经济发展新格局,打造湖南“一带一部”的金节点。
对接长株潭,敞开南大门。南部县域积极实施“融长”战略,平江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汨罗市主动承接工业产业转移,来势良好。湘阴县无缝对接长株潭,在建的金龙新区是长株潭试验核心区内重点发展的五区十八片之一,力争通过3-5年的高标准规划建设,努力打造县城南区、工业小区、宜居新区和湘阴对接省会的桥头堡,培育湘阴新的经济增长极。
分类指导——
针对我市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地域差异大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在省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把4个非行政区纳入其中,实现分类指导全覆盖,将全市13个县市区分为中心城区、城乡复合型县市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大类。并成立13个县市区指导小组,加力推进各地全面小康。市直相关部门加强对县市区的对口指导、服务,做好小康数据采集、评审、分析、监测、上报等工作。
分段考核——
如何用好用活全面小康考核“指挥棒”,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精心设计,推行分段考核日常动态积分管理。
一方面,整合同类考评。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2014年起,以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为主体,整合年度绩效考评、扶贫考核等,对县市区的年度综合考评确定为全面小康综合绩效考评;同时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年度绩效考评,较好地解决了多头考核和考核“两张皮”的问题。
另一方面,实行动态考核。以全市提升幅度平均水平为基准考核评价各地小康工作,让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不同的县市区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建立监测指标月报制、监测指标季评制、重点工作月抽查制、考评工作台账制等制度,打破“一考定全年”的惯例,将考评工作贯穿小康工作全过程,激励各地“跳起来摘桃子”。
洞庭长风劲,破浪正当时。550万巴陵儿女满怀豪情,沿着全面小康的航线奋勇前行。
转型升级——
坚持“三量齐升”,夯实发展基石
机遇连接梦想,梦想催生动力。
发展是小康之基,而产业是发展之母。按照全面小康要求,到2015年,我市将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7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1400元(按2000年价格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城镇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对照指标体系,倒逼各项工作,抓重点、补短板、解难题。”市长盛荣华的话一语中的。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既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又是经济发展的难题,而因地制宜发展现代产业无疑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石化、食品、造纸、纺织、建材、磁力设备等产业提质。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261家,石化产业成为全省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电子信息及北斗导航、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市。1-5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1%。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做活“水”文章,加快水运口岸建设,促进港口运输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多式联运。以临港产业新区建设为抓手,建设港口带动型的工业经济走廊,形成港口、物流、保税、工业“四位一体”发展的新型港口经济。2013年,城陵矶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亿吨,跻身长江沿岸亿吨级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0万标箱,居长江干线港口城市第六位。被《福布斯》中文版列为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全面整合“楼、岛、湖”等旅游资源,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正在创建洞庭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环南湖、张谷英村、屈子文化园、洞庭湖国际公馆、湘阴顺天洋沙湖度假村等景区建设提速;汨罗江龙舟节、君山爱情文化节、团湖荷花节、洞庭观鸟节等节会持续升温,“五湖牵手五岳”、“高铁遇上游轮”等区域合作纵深推进,岳阳旅游人气指数攀升,全市旅游总收入连续5年年均增长25%以上,旅游业正在成为岳阳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鱼米之乡”优势,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合作化、标准化、品牌化,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扶贫开发等机制,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湘阴、华容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产品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全市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到2667家,其中规模企业25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4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116%。屈原管理区、华容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湘阴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君山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岳阳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速推进。
郡县治,天下安。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县强促进民富。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汨罗市的循环经济、平江县的生态旅游、岳阳县的生物医药、华容县的纺织工业、临湘市的竹木加工、湘阴县的机械制造、云溪区的精细化工等,都形成了一定规模、一定集群。县域经济总体实力跃居全省第一方阵,汨罗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前八强、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湘阴、岳阳县进入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转型升级增活力,岳阳经济发展升级版正在形成。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3亿元,增长8.8%。1-4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8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01.3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2亿元,增长10.9%。
民生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惠民宗旨
千百年来,老百姓殷殷期盼“小康”,就是希望能“过上好日子”,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党和政府的追求。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办好一批惠民实事。
——扩大社会就业
就业乃民生之本、发展之要、民心之盼。我市将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全省率先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动态清零;积极鼓励全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几年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户以上;开展“春风送岗位行动”,仅今年一季度就举办招聘会7场,提供岗位4万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5万人。
——办好年度实事
年初向社会承诺,年中请群众监督,年末严考评验收。一件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实事、好事,在坚持不懈中变为现实。
这是信手拈来的一组数字:2013年,33项省市实事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19项重大民生工程进展顺利,5处低洼渍水地段整治和10856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数字,都让人满怀激动,充满希望。
这又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追求。单说城建吧,在去年投入3212万元完成改造中心城区206条小街巷的基础上,今年启动小街巷改造惠民3年行动项目400个,计划完成投资4100万元,彻底改变背街小巷污、堵、脏、乱现状。
——强化社会保障
市委市政府顺民所愿、应民所呼,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全市“五大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达1448.9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达270元和118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展开,年满60岁的都可领到基础养老金;新农合30种重大疾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8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都有敬老院目标;率先在农村实施大面积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45476套……
——丰富文化生活
物质生活水平要提升,精神文化需求也要满足。随着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健全,岳阳成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公益电影放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三下乡”、“市民大课堂”、“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岳州大舞台”、“外来务工者之歌”、“社区万家乐”等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脱颖而出。
岳阳文化艺术节的创新之举,特别纪念岳阳建市3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让群众当主角,实现全民共享,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文化套餐”,也展现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独特风采。
统筹兼顾——
坚持城乡一体,增强发展后劲
“让城乡更具现代气息”,按照这一思路,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热潮迭起。
做大做美中心城市。按照“青山碧水生态、宜业宜居宜游”的目标,推动古城岳阳拓城提质:洞庭新城、环南湖旅游交通三圈、南湖水上游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体育中心、档案馆等项目加快推进,王家河生态与文化长廊一期工程、中心城区亮化二期工程基本完成。
因水而兴的岳阳,坚持不懈开展水安全加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整治、水经济壮大和水文化建设,水患变水利,因水更美好。特别是随着“四湖两河”连通,一个“诗韵田园、水墨丹青”的大湖之城呼之欲出。
一花引得百花开。以中心城市周边卫星城、各个县城、各个小城镇为三圈的“一核三圈”,一大批示范镇、中心镇、特色镇在竞相崛起。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41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1%。
城乡对接加快推进:规划同筹、产业同链、科教同兴、交通同网、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近几年来,全市硬化农村道路3.9万公里;新建和疏浚渠道1.5万多公里,新建和改造涵闸170多处,新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93.1万人;完成3144个行政村电网改造,农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面达到91%,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山。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推进重点水资源保护,投入48.1亿元完成洞庭湖周边102家造纸企业整治任务和57个湘江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关停“十五小”企业150多家;推进城镇治污“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森林进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3%。岳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8%,在全省6个重点监控城市中排名第一,被誉为“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
没有生态的农村,就没有生态的城市。
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投资近6亿元开展农村“三清五改”活动,创建10个城乡统筹试点镇、17个示范创建片、306个清洁家园示范样板村;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通客班车;实施广播电视和电话、互联网“村村通”工程,通畅的信息让乡村不再遥远。一批秀美县城、秀美乡镇、秀美村庄和文明农户竞相涌现,华容、平江、岳阳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城。
八百洞庭东入海,千年梦想正成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小康岳阳如一艘起航的巨舰,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高扬改革创新的云帆,正朝着现代幸福的目的地奋勇前进!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