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岳阳市第十中学
廖小光
幸福是个体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个体价值得到实现后的一种愉悦感受,是个体稳定的可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作为教师,它有稳定的安全感、有审美的愉悦感、有精神的丰富与快乐、有生命的活力、有相对自尊与体面的生活、有自由自主的时空、有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机遇、还有桃李满园,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内心疲惫,感到不幸福呢?我想,一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多,教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成了社会舞台的主角,必须谨言慎行。二是家长和学校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时时处在内部竞争和内部变革压力之中。三是教师职业责任的要求,教师既是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实践者、又是未成年人的保护者,承担着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有智、从有智到有德的崇高和神圣的责任,要求我们老师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既要有强健的体能,高超的教书育人技能和智能,又要有崇高的师德,这就决定着教师这个职业有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幸福地做教师呢?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各种各样的诱惑也时时挑逗着人们,人心极易变得浮躁与不安。但是,作为经受过高等教育洗礼,经常与知识打交道的教师,我们应该耐得住寂寞,保得住定力,沉得住心性。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教师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抱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但当我们心怀欢喜,把教书育人变成一种事业而非职业的时候,即使有时身心疲惫,我们心里也会感到宽慰。所以保持心理平衡既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更是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其次要善于与学生交往。我们要看到每一个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是他们发展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作为老师,我们也要修炼学生喜欢的品质,如公正、公平、民主、体谅、仁慈、耐心、鼓励、欣赏、博学多才,言行一致等。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多一份幽默,少一份呆板,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放下我们心中“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和学生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我们对学生怀有真诚无私的爱,才能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如果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也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己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第三要勤研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课堂的人,课堂便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主战场。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品尝不到幸福的滋味,那他的幸福又在哪里呢?因为在课堂上你是自由的主人,你可以“我的课堂我做主”。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其次我们只有勤研课堂教学,把自己的课上得更加完美,做到让学生喜欢,让同事认可,让领导满意,那么我们才会享有成功的喜悦,才会体会幸福的感觉。所以说,好课堂好人生,课堂精彩,人生精彩;课堂质量高,生命质量高。
最后要保持学习的习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喜欢而善于读书的教师。教师读书是为了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而创造自己的教书风格。我们教师应该更广泛地去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积淀,跟上时代的进步。如果教师不认真读书就永远只会是一个“教书匠”,同时也会因为自己的机械重复的劳动使自己陷入教育疲倦的状态之中。金庸先生有一句名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认为,人应当有三个头脑:生来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只有多读书方可重新认识自己,保持头脑的清晰,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读书会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会让工作永葆活力,会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心灵永远保持纯净、宁静、浪漫、激情……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久而久之,我们便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会在学习中感到幸福。
总之,教师只有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提升自己的生存本领,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激情地投入教育,智慧地经营教育,愉快地享受教育,那么你才能幸福地做教师。
廖小光
岳阳市第十中学校长、书记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岳阳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国培计划湖南省青年精英教师培训对象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