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活笔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岳阳日报
生活笔记

来源:

-->

彭仁满

每年看到第一幅春联挂在农家门楣,那大红的春节味道就会浓烈我的鼻孔,那丝丝新春的气息就像树枝上的嫩芽,在我的思维中生长,嫩白的嫩绿的,像个新生的婴儿,笑笑地向你张望着,期待着你的赞美和呵护。

心想,又一个春节来了。

春节就散发着追思、亲情、童趣的味道向我们阔步走了过来。

这就是年的味道。

二十九之前我们必须上先人的坟地加加泥土,谓之理坟,一年过去了,也让地下的亲人过上新色泥土的日子。

大年三十、初一,老人们仍旧设香案、摆供品,敬奉仙逝的亲人和天地家神宗祖。过后,全家便同桌吃“团年饭”。

家乡的年饭有加设碗筷以兆添丁和把先走的亲人当活人追思的习惯。我早走的父亲和大哥,母亲每年都会把他们两个的碗筷放上,意味他们两个年年同在。因此吃年饭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大哥和父亲。母亲每年都给我追思,生怕我们忘记了还有两个亲人到了另外的世界,如果他们还在,也会坐在桌子上吃年饭。

年饭菜肴也一年比一年丰盛,连山珍海味差不多全有了,但大鱼、大肉、大萝卜还是传统的三道主菜,一律清炖,香甜可口,这是取“大余、大留、大铺”吉庆之兆。

除夕,全家人围在火炉边聊天“守岁”。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扑克是今天的方式。晚间的炉火旺旺的,这是乡亲们把来日的生活也燎得旺旺的诗人气质。

在雄鸡高啼第一声的时候,全家人必定出门燃放一次爆竹,“开财门”迎财神。此时此刻,一些很有底蕴的老人便占风向验岁时丰歉,诸如发北风则兆丰收,发南风则兆水灾之类。谚语云:“大年初一发南风,屋檐脚下爬虾公。”洞庭湖边上的人,最关心的是不是此年有大水,也可做好防备。

这些说法十之八九都是灵验的,因此初一的天相就多了几分神秘。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无论你身居何位、身在哪乡、多么忙碌,无论你单身还是儿女成群,无论你贫穷还是富贵,你还是会在大年之前匆匆赶回老家来与父母一同度过亲情味道的春节。

春节是父母渴盼的全家团聚日,少了你他们肯定不会高兴的。回家过年,是父母检验儿女孝顺的重要标识,母亲身上落下的肉,平日放出去了,春节是要收回来的,这是母亲牵挂你一年的心思,你好意思不成全么?

妈妈在世的时候,我每年都会回到母亲身边去过年,听听她的唠叨,听听她的想法,听她说得到哪个人的关照,然后在过年的时候决定上那家去拜年或者上那家去致谢。毕竟自己在母亲身边照顾她的日子不多,大多数时间是自己兄弟和乡亲在家关照她,乡亲的恩情还是得记住的。春节在我的感觉中就是一种浓烈的亲情味道,不单单是自己家人的亲情,还有乡亲的亲情。

初一的白天是乡人相互拜年祝福的一天。旧时拜年是要跪在麻布袋上拜的,现在只串串门,问问好。但初一那天要家家上门拜年的习惯没有变。这就是乡亲亲情的维系。坐一坐,说上几句话,久违的感情也就上来了。我对乡亲不陌生,乡亲对我也不陌生,在老人面前你还可能得到许多人生道理的启示,有的老人还会提及我小时调皮的故事,让我回想起童年往事。初一出门晚了些,我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乡亲来给高寿的母亲拜年,那浓浓的乡情,会让我莫名地感动,好像一个村的人,都是一个大家庭似的,那种感觉非常好。村子里的乡风非常淳朴,应该跟每年的拜年活动有一定的关系。亲情味是我过年最好的感觉,在我的感觉中乡亲就是我的家人和亲人。

春节还充满着童趣味。从小听妈妈讲一句话:“小孩望过年,大人忙作田。”那时候不知道此话的含义,现在回想一下,也是蛮有趣味的。小孩不知天高不知地阔,只知道过年能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过年拜年还能家家讨上一份食品或是一份红包,还能成群结队地玩家中早就准备好的鞭炮、花炮、打火纸,那份快乐和喜悦,是一年中最盛况空前的。在物质缺少的年代,大人的心思却在来年的稻田当中,忙准备稻种、挖土杂肥,种草籽或者油菜,忙碌到大年三十才能好好休息一下,元宵一过又得准备春耕。一年下来从没有过星期天的概念,只等待下一个节日端午、中秋来休息几天。就算他们这么勤劳,也没能走到富裕的日子当中,还怕大年三十有人来讨债。所以有人写下这样的对联“年年难过年年过,债债要还债债还”,横批:外甥打灯笼。什么意思?就是说年年难过还是年年过了。债务要还,只能借债还债,至于过年嘛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过。这是那个年代乡亲的幽默,

所以过年的快乐好像只是属于女人和孩子的。不过现在大家的经济情况好了,也没人过年要借钱的。

小时候不懂父亲为什么过年时总是愁眉苦脸的,懂事后知道了。不懂的时候,就常常要父亲掏钱把鞭炮、纸炮买好,这可是过年要的最要紧的东西,有没有新衣服和新鞋子我也不管的,反正我穿的都是上面两个哥哥留下的半新半旧的东西,我要也要不到新的。谁叫我生在最后一个呢。有得玩的就行。这是我小时的愿望。

听到新年的鞭炮声、看到空中飞舞的焰火,拿着自制手枪打着纸炮,顺手放几个冲天炮,比比小伙伴的冲天炮谁的飞得高,这是大年三十晚上玩得发疯的事情。累了就趴在火炉上和父母兄弟守岁,一趴下就肯定睡下去了。感觉没一会,妈妈就把我叫醒,醒来就听到家中那只雄鸡在“咕咕光”,妈妈说吃年饭罗。我睁开眼睛一看,天还黑咕隆咚的,我说睡觉。两个哥哥却不让了,他们把我架起来,把我脸朝脸盆一放,一个按着一个给我洗脸。完了上桌吃饭,吃饭也睡意蒙眬。

大了知道吃早年饭是我们河市人的习惯,大年三十和初一必须在鸡叫的时候就得吃了,说这是赶早。为新一年留下好习惯,也为事事赶早留下好兆头。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留下这个习惯,问了很多老年人,他们也说不清楚。有一天早上六点回家经过菜市场,看到做生意的人都已经把摊位摆好了。一下我明白了,河市那地原来是四面环水,很多人以打鱼、驾船为生,河市也是个鱼市,他们不起那么早能讨到活计?所以我的祖先把年饭放在了鸡叫后吃是很有道理的,可见我的祖辈们都不是懒汉,是很勤劳的。

仔细体会过年的味道其实还有很多,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年的味道。写到这儿,仿佛一入腊月,窗外的年味已经越来越浓了,它像一群出笼的鸟儿,群群向着家乡飞来。

99Cms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