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时期,这里是先祖的“文明发源地”
距离十重大界山不到三公里的地方,就有两处距今四千年以上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即小坳遗址与樟树崂遗址,均出土了大量珍贵的石器与陶器。
清同治《新化县志》载:“新化县,禹贡职方为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楚地,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王国,后汉末置县,地属昭陵。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以零陵北部为昭陵郡,分昭陵置高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高平为南高平,后复曰高平,距今治百里,隶昭陵。”昭陵即今天之邵阳,古高平之中心就在十重大界山南五公里处,今天仍有古县场之称谓。
宋代以前,这里属于梅山峒蛮的“根据地”
这方圆几百里,还是古梅山地域中的三大核心峒蛮居住区之一。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学者周探科在其《梅山地域考》中说,梅山蛮的人口和势力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一是今湖南安化东部以梅城为中心的“扶蛮峒”;一个是新化县西部的“大瑶洞”;第三个就是“新化县西南的板苍诸峒”。也就是新邵县迎光乡的板山里、十重大界,及新化、新邵、隆回三县交界处的苍溪山、桐凤山、高凤山、维山乡一带。
“梅山蛮”,让十重大界这片神秘辽远的高山密林,烙上了与邵阳其他山川不一样的文化密码和传奇故事。相传,梅山峒蛮是盘瓠(即盘古氏)的后裔,又有说是战神蚩尤的后代,反正是如假包换的本土土著。
历朝数代,这里是当地民众的“避战圣地”
公元975年,宋在平定南唐之后,就派石曦领兵进犯梅山,从邵州(今邵阳)出发,从新田铺、巨口铺、龙溪铺一线,直接向十重大界进攻,见人就杀,见房就烧。一时间,从十重大界的板山里,到高凤山,然后至桐凤山、苍溪山,方圆数十里,兵刀霍霍,杀声振天。人们为了躲避战争,纷纷藏进十重大界深山。
民国时期当地镇长在《周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部将袁宗第,入新化境内,驻高平筹集粮草,家乡民众纷纷逃上犀牛寨躲避战乱。“县中逃避各寨者,多被攻破。”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抵境内,乡人再次前往十重大界山中的犀牛寨,搭篷迁居其上,再次成功躲避战火。自此,犀牛寨因其“有险可恃,有泉可饮,有土可耕”,成为当地人民危难时刻的桃源之地。
历史上,这里是名人们探访的“秘境”
据林则徐本人日记,在其任湖广总督期间,曾到湖南邵阳考察,当时走陆路经草鞋铺过迎光顺水桥,经山口里卢氏茶厅,进入富延,经今天的高平镇再往西向马鞍界,其中还专门提到颜刘二公庙。而曾国藩到这块地域则是源于调族,经桃花坪到高平的窝山再上罗洪,路线均在十重大界的鸟瞰之下。另在十重大界的西侧,隆回县的罗洪镇,系中国舆地学的发源地,邹汉勋等七代侯门成为该领域的学术高地;山南新邵县迎光乡迎光村的周方,解放前系全国知名的平民教育家,其“五子三化四自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仍有着深远的影响。遥想当年,在这些名人的眼光中,十重大界也必然是其眼中的一道奇观。
历史都已成过去,十重大界山中的犀牛寨也只遗留了少许基石和残存的围墙。但历史的魅力,古寨的传奇,以及山上的风景越来越令当今的文艺家、旅游与探险爱好者羡慕,来山中寻找历史印记的、探访风景的络绎不绝。当地的文化名人周志懿在登山后赋诗首:“云上有仙山,十重大界寒。幽篁掩古寨,天上亦人间。梅山多胜迹,千年不虚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