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风更文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邵阳日报
8月20日,黄龙镇沉水村主题党日活动,全村党员践行“做合格党员,树文明新风”承诺书的情况回顾是活动的主要议题之一。5月份以来,该村在镇党委、村支部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关爱未成年人理事会、好媳妇帮扶队、护村队等群众组织。“好媳妇帮扶队”联合43名中青年妇女对陈满莲、阵爱民等5个特困家庭实施救急解难帮扶。沉水村的这些变化只是黄龙镇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富了不忘本

先富帮后富

“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崇尚科学、崇尚文明、懂得奋斗、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富了不忘本,先富帮后富等思想和观念,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黄龙镇党委书记李斌在介绍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倡导文明新风工作时表示。

为抓好广大群众的感恩教育,黄龙镇党委近年来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脱贫致富带头人”评议活动,每年都要到片到村召开2次至3次“富了不忘本,先富帮后富”先进事迹报告会,同时还经常利用镇内小剧团到各村各组进行文艺演出的机会,宣传群众身边的勤劳致富并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的典型。目前该镇党委正在着手编排脱贫攻坚室内剧《我背阿爸去扶贫》。

朱元冲村2组村民陈建军接受访谈时说,无论是生命或是生活,都应该懂感恩。前几年陈建军也很穷,后来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和自己的勤劳脱了贫,渐渐富了起来。他富了不忘本,更懂得感恩党和政府,懂得回报社会,帮助乡邻。他自家养了30余头本土黄牛,为照顾村里的贫困户就业,他把管牛养牛的活交给了村里单人户陈德跃,月工资2400元、包食宿。陈德跃开始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同样是朱元冲村的村民刘铁祥,是2015年的脱贫户。他在党委政府的动员下,承包60余亩田地种植双季稻,一年下来就致了富,还购置了中型插秧和收割机械。如今村里有人真正遇到困难或缺少劳力,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免费帮其插秧或收割水稻。

千年宗祠“变身”

村级平台迎客

黄龙镇粗石村村级服务平台已经开放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该平台不仅让村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办公有了固定场所,还让村民办事更方便。村干部在这里轮流值日,24小时不离人,小事现办,大事代办,山里人办事不用出村,少花钱花工不说,还少跑冤枉路。

这个服务平台来之不易。粗石村是山区贫困村,按照基层党建要求,脱贫摘帽之前,村里必须修建村级服务平台。这个三四百平方米的村级服务平台建在哪里,却是件让镇里和村里都犯愁的事。

有人提议,村里李氏宗祠所在地是修建服务平台比较合适的地方。可是,村里李姓村民会同意吗?没想到的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连续一个月的走访与登门做工作,全村李姓村民的思想很快就通了。他们表示,宗祠已经长年失修、破旧不堪,为了解上级党委政府之难,方便全村广大村民办事、学习、工作,他们愿意将宗祠改建成村级服务平台。

2017年冬季,粗石村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动工,今年5月竣工并正式交付使用。

党支部结对共建

“两差”村美丽蝶变

黄龙镇朱元冲村是新宁县政法委驻村帮扶联系点,工作队在坚持抓党建促扶贫的同时尤为注重乡风文明建设。

在村民眼里,朱元冲村曾经有“两差”,一是社会治安差;二是群众的健康状况差。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后,新宁县政法委机关支部与朱元冲村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新宁县政法委机关支部党员像走亲戚一样,每月下村跟朱元冲村支部党员一道重温入党誓词,一道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知识,一道撰写学习心得。机关支部每一名党员联系帮助一名农村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并负责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党员一对一设岗定责,村里的扶贫和社会管理工作由机关支部党员牵头落实。

在开展脱贫攻坚消除贫困的过程中,新宁县政法委驻村帮扶工作队还邀请邵阳市爱尔眼科医院党支部与朱元冲村支部开展支部共建,重点帮助村民解决疾病痛苦。今年6月19日爱尔眼科医院专家、医生共30余人来到朱元冲村,义务给村民看病140人次,就地免费为村民做手术3例,同时还免费为患病村民赠送了价值上万元的药品。

如今的朱元冲村先后荣获邵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邵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村集体经济进步村等荣誉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