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因河水清澈而得名。发源于大溪沟牛栏洞(亦称牛郎洞),曲曲折折汩汩流淌,与龙头沟交汇于半寨,而后在茨岩塘这个大坝子上画了一个半圆,涌入螃蟹口,全长约6.5千米,流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河流小而精致,夹岸麻柳桃花,茂林修竹、奇石小山,步移景换。在老区茨岩塘这幅美丽的画卷上,犹如文人墨客的一首清新小诗,亦像画家轻描淡写的神来之笔,赏心悦目!你若有幸遇见,她便如一妙龄女子,勾着你的魂儿,让你情不自禁地想歌唱、想拥她入怀!
清水河,一条优雅的河,一条魅力四射的家乡小河,她承载着太多的人文故事,记忆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九十多年前红军战将颜柏青出生在大溪沟的一个小山村,他自小便勇武桀骜,与两个哥哥捞鱼捕蛇、围猎赶山总是冲锋陷阵。12岁便参加了驻扎在坝子上的红军队伍,随后一路向北,爬雪山过草地,东北剿匪,骁勇善战,屡立奇功,官至少将。斯人已去,英魂长存!不老的清水河永远铭记。
河水缓缓流淌,与一官道交汇处,有一小桥流水人家,开一个偌大的铺子,茶坊酒肆的招牌,高挑在河岸上那棵歪脖斜枝、古老苍劲的麻柳树上,微风徐徐,杏黄旗猎猎飘扬,歇脚打尖的骡马商队络绎不绝,接踵而来,好不热闹。掌柜姚老板谦和憨厚,亦如河岸上那麻柳,顽强阳刚,在那里自成了一道景观。随着岁月流逝,茶坊酒肆灰飞烟灭,麻柳如沙漠里的胡杨,站成了一道孤独的风景!
顺河而下,依山而建一个土家寨子,寨子里多有能人异士,流散红军彭武振鹰爪铁腿,功夫了得!古稀之年勇斗歹徒,徒手制服几个欺行霸市的恶棍。民间草医富老三更是一个传奇,医院判死刑的人居然起死回生!欣慰的是老郎中有一传人——彭吉焕博学多才,继承老郎中衣钵的同时,又自成一派,中药医理,深得玄机,成为全国乡村医生的典范,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这何尝不是清水河边的风景?
寨子下边有一木屋,屋下有一直径约二米的特制木鼓,鼓上挂水筒,上游截流顺沟而下的水冲刷在木鼓上,木鼓便会咿咿呀呀的滚动,通过传动轴的方式,屋内的一个石碾会顺着一个圆形的石槽滚动。这时便可以碾米了,它的主要作用是碾压油菜子,这四面透风的榨油房,屋内有一粗大的木榨,它是用一种硬度特强木材做成,横卧在地上,长约三米,高二米,前面吊着一根长约四米的榨锤,锤头上箍着一道铁箍,亮扎扎的,旁边两口大灶,炉火熊熊,大锅里一架蒸笼,里面是碾压成粉末的油菜子,蒸熟后,浓香四溢,满寨子都是油香!而后油房师傅用稻草把它包好,用脚踩进两个铁圈子里,装进木榨,这时,迷糊在灶前稻草堆里的几个年轻后生各就各位,号着甩锤,和着号子,把那锤子推得老高,然后再使劲儿地撞上那木榨楔子,一下两下,千锤百炼后,那纯天然的植物精油便汩汩地流入那满是油嘎子的木桶里。这程序多半是夜深人静时操作,号子自有韵律,似乎比船家号子更嘹亮!甩锤的声音很噪,可那时的人们听起来竟是一曲悦耳的乐章,愿它响的更辽阔,传的更悠远……
顺流而下一公里,便是红军医院,红二、六军团在这里救治过无数名红军将士,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整旧如旧”,成为清水河畔一道亮丽的红色文化名片而名扬四海。医院旧址前一平板桥与河对岸的大广场相连,广场前是S305省道,车来车往。旁边是一银杏林,林子不大,约一亩见方,其间百十棵碗口粗大的银杏树,四季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春天里嫩绿清脆,养眼悦目。冬日里树叶落光,树干灰白,挺拔矫健,绝无旁逸斜出!最精彩当是深秋,叶子黄澄澄地,如黄金般绚烂,这时候广场上全是小车,很小的一片林子里,红男绿女,人头攒动,有练瑜伽的,有拍婚纱的,游人如织,那一段时间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都是杏林美景。
再往前,便是独臂团长彭武才的故乡,可惜他英年早逝,28岁便战死沙场。巾帼女侠、红军游击队队长尚小花也居住在这清水河边,在那腥风血雨里,义无反顾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彭武亮——农会主席,在执行任务时被地主武装杀害在清水河边。他们都是清水河养育的儿女,他们都有一副报效国家的忠肝义胆!家乡的小河会因为他们更美丽,更漂亮!
河水潺潺,九曲连环!眺望红军兵工厂,历史的遗迹犹在,烽烟早已散尽!小河两岸新房别墅点缀着人间繁华,清波逐流,螃蟹口福地,这里是一个小山村,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百多人的山寨,就有彭武健、彭武华、吕老七等一十七人参加了工农红军,好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军寨”!寨前红军广场将永久记下这光辉灿烂的一页。
清水河,家乡的小河,红军将士磨战刀、贺龙元帅饮战马的地方,曾经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愿你从此安康无恙,越来越漂亮、越来越优雅、越来越妖娆
!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