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
接着讲侯凤玲大姐。
《吊脚楼下的湘西》出版的消息经过朋友们层层转发,吸引了一批有湘西情结的人。
有一天,我的好友、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钢火烧龙”的传承人张孝铭给我留言,说有个叫侯凤玲的朋友,想加我,问是否可以。我说好啊。于是张孝铭将我的微信名片推荐给她,她很快加上我。
从头像上看,圆圆的脸庞,花白的头发,很像著名电影演员田华的模样。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的感觉中,一直认为她是个从事艺术工作的男性。
聊天中,她说要买我的书。接着说,她也出过一本书。我说,既然是同道中人,我们交换吧,不用买的。
结果第二天,也就是1月20日,我们几乎同时寄书。
她寄的顺丰,第二天下午我就收到了。是一本叫《无曲恋歌》的纪实文学。当即翻开书看,没想到,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我这才知道她是一个女性,1950年出生于湘西凤凰。其父亲是国民革命军少将侯烈,参加过抗日战争,是辎重方面的专家。1945年10月,随70军进驻台湾,接管投降日军的武器装备。1947年,不愿打内战,悄悄回到故乡凤凰。1949年,出面力促“湘西王”陈渠珍放下武器,和平起义。为湘西的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1953年,侯凤玲随父亲定居北京。后来,她又随父母遣返回故乡,一家人下放到苗区,吃过很多难以想象的苦。后来当教师,考上北京的大学,凭实力又回到北京,现在已退休多年。
我为她的书感动着,常常不自觉地流下眼泪。仅仅两天,就把全书看完,写下一点感想,发给她:
大姐:您好!
这两天拜读您的大作,算是一口气读完。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而慨叹,为你们家人曲折离奇的磨难遭遇而同情,为您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有所作为而点赞!这是一部很好的纪实作品,因为真实,所以生动、感人。故建议:
一、如果身体好,可把它扩充为一部小说,增加更多内容,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国家所走的路及国民的悲欢命运,以及展示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一定很吸引人、教育人。
二、写一部您父亲的传记,不一定多长篇幅,但可还原您父亲的真实人生。
很多东西,我们所经历的,自己不写,后人就不了解,就会遗忘。所以,要尽量让它们留下来。
1月25日,她也收到我的书,发来微信:“感谢您的点评和指教!这两天孙子们放假都来了,我需要安顿好他们,忙过这段我再回复您!”
快过春节了,儿孙满堂,我知道她很忙,又有帕金森病,就复信要她不要急,注意身体为上。
直到春节过后,她才给我回信:
范诚先生,您好!感谢您的关心,已收藏。
您的大作已于前天拜读完毕,一是我读得慢,一篇篇地看,一段段地品,完全沉醉其中。二是适逢过年,老公儿女对此书争来抢去,整个假期全家都陷入对湘西生活的回忆讨论之中。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最幸福无比的事,感谢您的大作,让我们又回了一遍湘西,重温那里的山水人情。我没有那种水平来评论您的书,但是我发自内心地告诉您,这本书使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湘西,这是我看到的最全面的、最打动我的湘西文集。史料翔实,写作严谨,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深情,不仅像我这样有过湘西生活经历的人容易引起共鸣,对那些没有湘西生活经历的人,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足见您的生活阅历丰富,写作功底深厚,写作能力扎实,令我敬佩有加!
从此,我们成为书友、文友,经常互相问候,互通信息。
3月4日,她给我发来一段她唱的《我和我的祖国》音频,同时也发来一段感慨:
宅家的日子久了,帕金森病的晚期症状逐一前来报到。奶奶个蛋的!我就偏不信了!写不了字?——出书!说不了话?——唱歌!走不了路?——跳舞!冻结步伐?——发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斗你个轰轰烈烈,写你个洋洋洒洒,唱你个酣畅淋漓,活你个美丽潇洒!和帕金森拼你个天翻地覆。我清醒的知道,最终是我要败下阵来。但我活一天,就绝不让帕病恣意肆虐,轻易撂倒自己。一天一首歌,为自己也为帕友加油!!!
大姐的歌唱得很好,不愧为当年知青中的文艺骨干。从她的感慨中,我知道,虽然她疾病缠身,但她阳光、开朗、热情、奔放,对生活充满信心。她的言语中,夹杂着很多湘西人的口语,有些甚至是粗话,但很好地展示出湘西人的顽强精神。她不仅是湘西儿女,更是地道的湘西“土著”。
我们至今也没有见面,但已成忘年交了。
这都是因为书的缘分。
(全文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