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拆不掉的记忆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田志顺

寒风冷冽,伴随着“哒哒哒”的机器声,尖牙利爪的挖掘机将岁月磨成危房的教学楼——知行楼拆了。

“哗啦”一声,知行楼化为一缕云烟,消散在岁月的天空。这栋改革春风中崛起,跨越新世纪,迈步新时代,承载辉煌记忆的四层六间砖混结构的楼房让我恋恋不舍。在里面工作20余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与州二民中爱岗敬业的同事和青春飞扬的学生一起写下了无限美好的记忆。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刻录着琅琅的书声和青春的故事,每一片碎石都凝聚了纯真的友谊和真情。这些逸闻趣事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现,一幕幕鲜活灵动,一页页有色有声,一件件回味悠长。

烤红薯

2003年秋,州二民中从永顺民师改制过来刚好两年,我在知行楼高二年级组办公。组长肖典福和全组20多个教师怀着火热激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缘聚玉屏山下猛洞河畔州二民中这块灵秀之地。大家拼命工作,坦诚相待,互相关心,亲如兄弟姐妹。

那年冬天特别冷,大家烤火盆取暖。当时没用烤火架,一个铁柄铝制锅盖盖盆防火。一美女教师嘴馋爱烤红薯,炭火熊熊,铁钳飞舞,满屋飘香。大家团在火盆周围,吃着苕,嗅着香,备课改作业,天南地北神侃,欢声笑语不断。

一天上午,下第三节课后,大家踩着扑鼻的苕香和铃声进了办公室,只见一个帅哥认真改作业忘了加炭,屁股从板凳挪到火盆上,双脚骑在火盆上,像炕腊肉一样,很不雅观。爱烤红薯的女教师想提醒,说不出口,想取苕,不好意思,进退两难。见此尴尬场景,我就说,大家闻到了香肠味道了吗?你们有没有看见烤熟了的香肠正在火炭上滴油冒烟。大家把目光投向火盆,笑了起来。那个男老师意识到自己不雅,赶快站起来,脸涨得像猪肝,咧着嘴“嘿嘿嘿”地傻笑,那样子真是憨厚朴实简单可爱。欢声笑语中大家分享着比烤红薯还要香得多的友谊和真情。

玫瑰花

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每当情人节或妇女节到来的时候,全校几十个女教师都会收到一大束鲜花。折成扇形的粉红色包装纸里,红丝带挽成蝴蝶结,系着一束阳光明媚的春天:黄的迎春、红的樱桃、紫的丁香、白的海棠……鲜红的玫瑰像佳人的红唇簇拥在花丛中,吻着春天,撩拨人心。

女教师们乐开了花,小小办公室,满满一园春。但有个奇怪现象就是签名雷同:爱你的人。这个签名既笼统模糊又具体清晰,让人想入非非,朦朦胧胧的甜美中憧憬着自己虚拟的梦,这种现象持续了三年,直到一对四十老几的单身教师喜结良缘才揭开了谜底。

送花原来是中年男子求爱的韬晦之计。那个男教师长得很独特,远看像冬瓜,近看像地瓜,脑壳安在肩膀上,没有脖子,圆滚滚的。别看他相貌长得让人着急,但他智商情商都高。他书教得好,生动有趣,很受学生青睐。同事说他脑壳长得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为了向身材苗条、气质典雅,穿旗袍风韵十足的单身婆婆客求婚,他自知颜值差,于是先把东翘西歪的牙齿补上金牙装饰门面,穿上运动套装掩盖短粗矮胖、把名牌穿成麻布的身材,外表收拾得像样后,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出击。

为了掩盖表白后被拒绝的尴尬,他绞尽脑汁想出了送花的计策——普遍撒网,重点捉鱼。签名更是颇费心机。第一年他壮起胆子送花,婆婆客没有理睬;第二年他死皮赖脸照样送,但仍然没有理睬;第三年终于石头开花,喜结良缘。结婚后他说为了抱得美人归,不知花了多大代价。当时工资一千元左右,他既要养老又要盘儿女读书。饿起肚子送花讨女人欢心,苦着甜着,累着乐着。一束鲜花四五十元,六七十个女教师人手一束,代价是大了点,但值。结婚后,老两口出双入对,甜甜蜜蜜,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黑米粥

2018年冬,每天清晨,曙光熹微,年级组的办公桌上已经摆上满满一桌热气腾腾的黑米粥。那一碗碗深红黏稠、甜美清亮的炼乳,用调羹轻轻一舀,微漾一圈圈沁人心脾的涟漪,淡淡的、糯糯的、甜甜的,滑如果冻,糯如酥饼,唇齿留香。

这份情源于爱赶转转场的二佬,是他用黑豆、糯米、花生等材料,佐以山泉细火慢炖熬成。为了得到熬粥的绿色食材,干干瘦瘦、三堆水牛屎高的二佬劳心费力,利用休息时间,去山寨旮旯里寻找。他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腰系褡裢,一身汗水,一路吆喝,餐风饮露,朴素的生活里隐喻最深的人间风情。

他不是诗人,却在纵横阡陌的田园风光里吟诗作赋;他不是画家,却在桃红柳绿中激情山水。这就是爱赶转转场的二佬,一年四季不停地忙着,滋润地活着,苦累中乐着。

知行楼拆了,却拆除不了美好的记忆。红苕小鸟依人,玫瑰鲜红火辣,黑米粥软糯甜美。那屋那人那事,那苕那花那粥,那情那景那份爱,在岁月里熠熠生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