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犹如走进清新怡人的花圃,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似一朵朵绽放的花朵。
清洁靓丽的校园环境,内容典雅的文化宣传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敬礼,一句暖心的“叔叔,您好!”所展现出的是孩子们快乐、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一切来自于该校对“党建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育人新举措的探索与推行,并且经过短短两年的教育实践,开创了一片教育新天地。
(一)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老师、服务社会。”该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唐丽介绍。作为吉首市基层党建优秀单位的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该校领导班子一直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为此,学校以迎接“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服务意识。在党建中着力推动“双培养”制度的落实,即每名支委成员联系一名优秀青年教师,签订“师徒协议”,达到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的目的,要求每名党员教师按照“作出一份承诺、树立一面旗帜、带领一支队伍、上好一堂课、研究一个课题、参加一次培训”等“六个一”标准,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学校先后为患病的学生与老师总共捐资善款达12.82万元,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达42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党员和骨干教师,及时研究线上课程,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复学之初,全体教师为学生义务搬运行李3000余件。如今,在校园内“为你服务”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心灵契约,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二)
“把我的课堂变成一碗鸡汤。”这是学校所有科任老师的共识,你任意走进一位老师的课堂便会被科任老师讲课时亲切、和蔼的姿态、语言所感染,被孩子自信的表达所折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为了让孩子在各种情绪的体验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经常组织老师给孩子们上“学会控制情绪”“怎样面对失败”“给你鼓掌”“说声谢谢你”“瞧,我真棒!”等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课。本学期,还邀请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宋馨老师、吉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彭永凤老师,来校给孩子们进行“做新时期阳光少年”心理健康和“防性侵”讲座。
每周一至周四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心理辅导老师为孩子进行个别疏导,排解心理困扰。定期邀请一个年级的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室举行的“说出我的梦想”活动,将自己的梦想写出来,粘贴于心愿墙上。同时,学校还会在特定的时间举行精彩纷呈的大型心理团辅活动,如每年5月25日心理健康日,举行“团体心理辅导拓展活动”,6月初举行毕业班的心理团辅活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校精心打造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常规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三)
为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力促“家校共育”目标的实现,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疫情期间,学校邀请家长观看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申兰公益直播线上课《家校共育、科学教养》。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张盈老师举行《做智慧家长,享快乐人生》专题讲座。同时,每个学期都会按计划组织班级“亲子活动”,通过活动升华亲情、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同时,学校为了实现家校沟通常态化,在广泛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四条措施:即每期召开一次的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与家长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借助现代信息平台“微信”“智慧校园”与家长实现日常化沟通;通过家访,与家长实现针对性沟通;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邀请委员们全面监督学校管理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实践证明,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合力的形成,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