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那司:鲜花盛开的村庄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第一次听到“西那司”这个名称,以为是个外来地名。后来到了该村,追根溯源,了解来龙去脉,才知道这不仅是个本地地名,而且是个很“土”的名称。

西那司,位于湘西永顺县泽家镇一个高山盆地之上,村名为土家语“西喇司”音译,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

西那司因明嘉靖年间在此设置南渭州辖行政管理机构“西喇巡检司”而得名。原名既长又不便书写,后简称“西喇司”,久而久之,又变成了“西那司”。

与地名来源一样“土”气的,还有山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古老的遗址,千年的古树,本地的荷花,土家民居建筑,以及保存完整的土家民俗风情……

西那司坐落于海拔960米的牯牛山下。山如其名,从远处看,这座大山就像一头牯牛,站立着,铆足劲,向前顶去,势不可挡。

驱车进入其中,则显得平和多了。那山除了高耸挺拔外,已无半点凶猛的气势,静静地耸立在那里。老百姓的房屋,大多以大山为依靠,显得特别厚实与稳固。加上屋前的一片荷塘,周边的古树与流水环抱,倒是一方静谧而安详的宜居之地。

据传,这里曾经是土司王的行宫所在地,也是千年土司储藏食盐的地方。

这里地处武陵山脉中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三面环山,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78%,周边绿树成林,草木葱茏。中间田园,溪流潺潺。好一派原生态田园风光,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说西那司是鲜花盛开的地方,主要缘于田园中央的那一池荷花。

在高山盆地中,是一片开阔的田园,田园的中央,是一片上百亩的荷塘。历史以来,西那司就有种植荷花的习俗。每到夏秋季,荷花竞相开放,“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荷景将古老的山寨装扮得格外美丽。

值得品味的是,西那司的荷花,属于一种古老的本地品种,荷叶比一般品种要小一些,花朵也略小一些,看上去显得更小巧精致。它们开花的季节也略晚一些。他地荷花于交秋开始凋谢时,西那司的荷花正在盛开。荷叶田田,迎风摇曳,花香馥郁,蔚为壮观,成为西那司一道奇特的景观。尤其是盛开的荷花,与周边保存完整的土家民居融为一体,将村庄分隔成鲜活的土家生活场景,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除了荷花,西那司也是其他各种花卉的海洋。房前屋后,不同季节,都会开出不同的小花。土坎下、田埂上,时时可见随风摇摆的不知名的花朵。特别是寨子中间的那条兰花溪,沿岸自然生长的兰花一到春天便盛放,令整个寨子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兰香,清新淡雅,馨香宜人。随后,其他的各种山野花朵竞相开放,绚烂着整个春夏。而一到秋天,古老的银杏、枫叶,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如荼,绚丽多姿。尤其出彩的是,村寨周边漫山遍野自然生长着一种叫黄栌的植物。这是一种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开始变红,鲜艳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该树种。每到深秋,西那司山头,红叶似火,层林尽染,可与北京的香山、济南的红叶谷相媲美。

在西那司,我们看不到一栋新式建筑,全是古老的木屋与青砖瓦房。

这些古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大多选址于山脚,依地势而建。建筑群均为土家族建筑,一至两层结构,就地作基,上面用当地出产的优质柏木、杉木、松木等建造,为5柱6挂和3柱4挂不等,部分配有东西厢房,部分建有吊脚楼。屋顶一律青色瓦片,飞檐翘角,错落有致,是湘西酉水流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该村至今保留着200多年的古民居10多栋,百年以上的旧民居40多栋,彰显出独特的土家建筑文化和良好的风水格局。

一座座庭院,翠竹掩映,花木扶疏。各家各户门前建有“槽门”,有木制的,也有砖砌的,式样各异,古色古香。院子里,留有很宽的院坝,便于摊晒稻谷和其他作物,也是晒被子、晾衣服的场所。到了夏秋的夜晚,老百姓坐在院子里,手摇蒲扇,歇息纳凉,看晚霞,讲故事,或唱起土家山歌,不亦乐乎。

西那司居住的大都是土司王朝26代土司王彭翼南的后裔。现老寨居住450多人,其中彭姓85户,达390余人。

彭翼南(1536—1567),明朝永顺土司。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入侵江浙一带,官兵溃败。为了抗击倭寇,朝廷征调湘西土司带兵抗倭。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仅18岁的土司彭冀南,率5000土兵奔赴江浙一带抗击倭寇。第二年,他们在王江径一役歼敌1900余人,《明史》称为“东南第一战功”。最后配合大军,集中歼灭倭寇,凯旋而归。朝廷以功敕赐三品服,授“昭毅”将军,又晋升为右布政使。

见证西那司古老历史的,是村寨里两株近千年的古树。一株是古银杏,树龄980多年;一株是古枫香树,树龄近700年。两株古树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于村寨之中,像两个守护古村的卫兵。每到秋冬,古银杏树璀璨如金,古枫香树绚烂似火,把古老的村寨映亮了。

作为土家聚居村落,该村民风淳朴,农耕文化特色鲜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村民至今沿袭着种桑养蚕、养蜂酿蜜、绩麻纺线、石磨加工等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背水、烧石灰、赶野猪等农耕传统方式也得以完整保留。土家打溜子、哭嫁、毛古斯、摆手舞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发扬。2016年11月,西那司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我去西那司的时候,正是金秋。荷塘里荷花正在盛开,稻田里一片金黄,老百姓开始收割。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堆满了包谷红薯等收成。大门口的撑柱上,挂满了一串串火红的辣椒。

在这丰收的氛围中,居住在这里的土家人笑了。笑容像鲜花一样绽开,洋溢在每一张脸上,笑得惬意,笑得甜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