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捡茶籽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湘西团结报
○杨秀建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我和老婆跟随一群从农村来县城陪读的大妈大爷,又是换乘公交,又是徒步山路,前往城郊那片高大茂密的油茶林捡茶籽。

捡茶籽,还是读小学时参加的一项秋收活动,转眼间已过去40多年了。记得那时学校除了每周开设2节劳动课,挖地种菜栽红苕,还会开展为期一周的捡茶籽活动。活动前,学校组织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强调秋收活动重要意义,分配各年级茶籽任务,以及嘱咐上山要爱护农民庄稼和注意自身安全等事项。离开严肃的课堂,学生们犹如一个个出笼的鸟儿,蹦着跳着,笑着唱着,走向山林原野,走近大自然,捡拾荆棘杂草丛中遗落的一粒粒茶籽,捡拾蓝天白云下那一片片欢声笑语。

我和老婆一路上回忆读书捡茶籽的囧事趣闻,不知不觉就来到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茶林。来过多回的大妈大爷,三三两两熟门熟路地钻入弯弯山道两边的茶林,除了偶尔传来几声笑谈,踪影全无。秋阳杲杲,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腐叶的气息和花草树木的芬芳,我和老婆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绿色茶林里。

眼见遍地掉落的茶籽,只恨自己分身无术,忙不迭地捡拾,一会儿就捡了几斤。高兴劲头还没过,检查发现捡拾的茶籽将近一半是无用的,不是发霉变黑变质,就是虫蛀剩下的空壳,要不就是没有成熟榨不出油的废籽。我和老婆只好把捡来的茶籽倒在地上重新筛选一遍。慢慢地,我们摸索出一条保质保量的高效捡茶籽经验——“眼疾手快”:“疾”,快速识别好籽坏籽,颜色发黄的青涩籽不要,晦暗无光的陈年籽不要,有尘网虫眼的空壳籽不要,首选乌黑油亮纹路清晰的,这才是当年新掉下来的饱满成熟的茶籽;“快”,屈膝弯腰,身体前倾(碰到茶籽多时,干脆蹲在地上捡),心到眼到手到,拇指食指中指协调配合,鸡啄米般稳准狠,一粒粒散落在草丛枯叶间的茶籽落入掌心,反手抛进背篓。清新、黑亮、饱满的茶籽,粒粒泛着亮光,颗颗汪着油脂,仿佛随时会流出油来。眼看黑油油的茶籽在背篓里越积越多,劳动的幸福和收获的喜悦在心里潜滋暗长,疲劳和饥渴被抛到九霄云外。

正当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时候,巧遇一对捡拾茶籽的大爷大娘。大爷抬手指向四周的茶树说,这片茶林是我们家的,儿子在深圳打工,女儿在城里上班,我们年纪大了,手脚没有力气,爬不上树,只好等寒露、霜降过后,进茶林捡地上散落的茶籽。大娘欠身捶腰说,现在生活好了,吃油也讲究了,茶籽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籽油又干净又养人,还亮眼唻,趁这好太阳天出来,捡些茶籽榨油送给闺女。

听大爷说茶籽还没捡过,老婆红着脸道歉说,要不我们把捡来的茶籽退给你们?大爷见我们误会了,哈哈笑着解释,瞧这大片茶林,就凭咱俩老婆子老头子,怎么捡也捡不完,趁这好天气上山,能捡多少是多少,我们还巴不得有人帮忙捡走哩,不然这秋天雨水多了,茶籽沤烂在泥土里多可惜。大娘一个劲地点头附和,满脸皱纹舒展开来,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秋菊。

凝望大爷大娘慈祥的面容,看着他们耐心细心地捡拾黑珍珠般的粒粒茶籽,倾听他们津津乐道宝贝茶油和远在城里更加宝贝的儿女,我突然想起农村老家白发苍苍的母亲,她此时此刻是不是也在自家那片熟悉的油茶林里,昏花着眼,佝偻着腰,勾着头,一粒一粒捡起茶籽,捡拾对远方儿女的无限思念和无尽牵挂?我的心又飞回母亲身边,飞回那片熟悉的茶林……

回到家,我把捡回家的茶籽摊开在阳台上晾晒几天后,送到附近小油坊加工,竟然榨出15斤黄澄澄、清亮亮、香喷喷的山茶油。油坊师傅伸出大拇指说,自然熟透散落的茶籽不仅出油率高,而且油质也是顶呱呱的。我和老婆相视一笑,得意之情写在脸上。

我和老婆约好来年还去捡茶籽,去乡下老家那片久违的茶林,陪年迈的母亲一起捡茶籽,捡拾秋的累累硕果,更捡拾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和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